枣是小堤村的特产,古枣树有近千年的历史,承载着中国农耕文明的记忆;小堤村所在的邯郸市,是成语典故产生最多的地方之一。成语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符号。同时,早在两千多年前,小堤村就成为全国冶铁业中心、邯郸铸造业发源地。近代这里更是保存着为八路军、解放军秘密铸造武器的铸造厂旧址。为此,小堤村项目基于村庄的自然特色、地域特色、历史文脉和文化风情,在保留古村落传统记忆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气息与当代生活方式,按照“特色产业+幸福运营(红色记忆+国学精粹)” 的思路,走出一条新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自然、人与社会(城乡),“共生、共荣、共享”。
我第一次结队到小堤村是参加2015年10月31日上午的小堤村庙会。穿过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和同事受邀来到村支书王清田的家。村民们热情的脸庞和朴素的话语令不善酒令的我颇为激动。在交谈中,我大致了解到,村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和民居改造意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主动参与型。主要人员包括以村支书王清田为首的村干部和以王瑞周、王青龙为代表的村民。他们急切地想要改变日趋凋敝的村庄面貌,渴望村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各家发家致富。王瑞周说:“美丽乡村建设好比一股外来的风,借好风,咱村就能发展。大家只要心齐,政府让咱怎么做,咱就怎么做,村庄建好了,最起码孩子们结婚的彩礼钱就能降下来!”
二是旁边观望型。当今社会,物质崇拜风行,许多人只重视眼前利益,干活时观看,有利时再行动。大家不知道党委、政府会下多大的决心来推进小堤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不知道几年后小堤村会变成什么样子,更不知道美丽乡村会给自己家带来什么变化。因此,规划团队在村里入户调查时,村民们多平静对待,并未表现出多大的热情,也较少议论。设计师询问时,许多人嘻嘻哈哈,顾左右而言他。可以说,小堤村项目刚开始时,在部分村民心中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人们都在静待建设结果。
三是消极应付型。不难理解,新生事物总会遭到抵触,平静的生活要改变总有人不习惯。在小堤村的美丽乡村动员会上,人们听到民居改造需要拆墙透绿且成本不菲时,忧虑、疑惑一起涌来。在小堤村平汉广场对面,几家门口圪台上,人们饭后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矮墙、竹篱笆能有用吗?家里还不得让外人看个透?”
“我看,改造实行不下去,不接地气,北方都是高院墙,我看将来一户报名改造的都没有!”
“改一户听说要不少钱呢,谁知道改了后会怎么样,反正我们家不改造。”
2016年春节前夕,随着全村公共建筑改造的推进,民居改造亟需打开缺口。农历腊月二十六上午,在村委会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邯山区农工委副书记受邀重点介绍信阳郝堂村民居改造情况。大家听后沉默不语,应该是既有对改造后的憧憬,又有对改造资金的担心,而更多的是希望有一个带头人做表率,看到示范效果后再定夺。王金贵老人的儿子说:“只要能让俺村做起旅游来,放心吧,大家不用说就都改造了!先做一户看看,村民们都等着呢!”
在大家共同的期待中,镇党委、政府和村里一起做群众工作,找示范户,终于做通王明春的工作,开始了民居改造的各项工作。
第一,树立“乡村城镇化”的示范。邯山区位于邯郸主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了让广大村民过上城市生活,享受改革带来的更多福利,区委、区政府决定走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经过前期调研,将河沙镇片区的小堤村、马堡村、南街村作为先行先试的基地。通过与“绿十字”和“农道天下”的对接、合作,力求践行“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这一理念,建设一批活力四射、产业健全、生态良好、文化气息浓郁的美丽宜居乡村,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做示范。具体实施步骤:首先,在农村实施“路(街巷硬化)、气(天然气入户)、水(清洁水和健康直饮水)、厕(厕所改造)、管网工程、电子商务、城乡环卫一体化”七大工程,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同质化;其次,大力发展产业;再次,注重文化传承。
第二,实现村民就业致富。“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城市对人才的“虹吸”现象使得乡村的年轻人早早离开家乡,小堤村的很多年轻人在城市就业。空空荡荡的街道和荒废的房屋,留守老人和孩子,这就是村庄的真实写照。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为村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广大群众安居乐业,这是邯山区委、区政府“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民生工作的目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转变。
第三,完善各项旅游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建设乡村旅游平台是增加村民收入、脱贫致富的必要途径,区委、区政府将利用小堤村古枣林的天然自然资源,结合红色文化和铸造历史,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以“坊”为载体,以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市场为导向,集观光、文化、体验、参与等多种形态于一体的生态特色乡村旅游及服务周边的旅游服务配套基地。首先,完善基础设施,一期将完成游客中心、旅游道路、铸造馆改造等工程。同时,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农”字出特色,区委、区政府联合“绿十字”等机构,激发小堤村村民的“内生动力”,力求消除荒凉的村庄之景,让村庄变得美丽起来,让年轻人有一技之长,帮他们找到稳定的就业门路。
(1)各方共同参与乡村建设,了解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建设。
尽管设计师为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服务并提供指导,但乡村建设绝非一个设计机构就能推进并完善的。村民、政府领导、施工队、运营商等都是推动的乡村建设重要因素。
乡村建设并非一个属性单一的项目,它就像一个需要教育、需要陪伴、有梦想的孩子,而设计师能给予的则是一番启蒙,一份短期的陪伴与督导。设计师述说梦想蓝图的美好,而孩子的成长终究需要多方的努力、多位老师的陪伴才能最终成为栋梁之材,同样乡村建设需要大家一起推动才能造就村庄的完美。
设计需要做的,便是找到这些老师,传播理念,统一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与奋斗。在各方参与、积极督导的前提下,方案的执行与理念的贯彻才会取得好的结果,同时形成助力。
乡村建设不是单纯地盖房子,让人看了觉得漂亮;也不是仅仅把景观建好,让人看了想拍照;更不仅仅是把街道打扫干净……乡村建设,是让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人,世世代代履行对“美”的契约,我们的家族信仰美,我们的灵魂美,我们的居住环境美,我们的民俗风情美……这便是乡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设计师最美好的意愿。
剪纸艺术工坊
(2)让小堤村成为“农道天下”乡村建设项目的品牌项目。
除了乡村建设,“农道天下”也从事景观设计与旅游规划设计,但像乡村建设这种集规划景观、建筑室内、市政运营、生态修复于一体的项目很少见。这是一番相似行业的跨越,更是一种挑战,而并非一个“单群”项目,一项具体的设计工作。它需要设计团队与设计师具备更加综合的能力:沟通能力、统筹能力、调控能力、专业素养以及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孤独。设计团队旨在通过这个项目展示其对乡村建设全新的理解与诠释。
古枣园庭院一角,运用废旧材料,营造景观
① 硬件建设方面,在建筑、景观、室内各个方面,巧妙运用废弃旧材料。运用旧砖、旧瓦、旧木头、废弃的轮胎、酒瓶子、易拉罐……在废墟中寻找另一种美。
② 为软件建设架设桥梁,让特色民俗酒店扎根于村庄,让失传的女红得以传播发扬,让传统美食从朴实的农家厨房里端出来,推销给社会大众,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个地方,传颂这个地方的美。
③ 了解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建立一个快速推进乡村建设的机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论。
太多的乡村被浮躁的城市氛围所浸染,建筑失去原来的美感,土壤遭受化肥污染,蚯蚓不见踪影,空气不再清新,而被雾霾取代。打造一个符合当下生活状态、彰显历史之美且毫无设计痕迹的乡村,是设计团队的构想。乡村建设的变数太大,村民期待建设美丽的村庄,政府期待投入建成后改善百姓生活条件,而设计师更期待项目落地实施。设计团队需要在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角色,挖掘问题的本质,找到对策,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获得成功,肩负使命,不负众望。
古枣园农家乐
(3)挖掘、提升属于小堤村的自我与个性,让其成为平原地区美丽乡村的典范。
小堤村是河北省众多平原村里一个不起眼的村落。没有特色产业,约百分之九十的建筑几乎以现代建筑材料重建。四合院的形式,一层的建筑外围,墙与门头高达数米,而围墙与门头把建筑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院外巷道与大街上垃圾满地,几乎看不到几株大树。只可闻人语狗吠,却不见人与狗。这是设计师对小堤村的第一印象。这不是一个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村庄。改造,要下一番狠功夫。
找到专属于小堤村的美,让其绽放出夺目的光芒,是设计团队所期待的。
小堤村街巷改造前
小堤村街巷改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