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新)图解李虚中命书
作者:许颐平
本书由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国古代预测学源远流长,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变的历程。其中唐人李虚中所著《李虚中命书》中介绍的八字命理就是古代术数的重要分支,它将五行、阴阳、星命加以整合,最早确立了以日干为主的八字推命法,奠定了八字推命学的基础,并在后世的发展中,成为中国古代所有预测学中基础最深厚、运用最广泛的一支。下图即以历史时代数轴的形式展示了这种理论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演变,从中可以一窥中国历史社会时期所涵盖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的演变过程。
《李虚中命书》因具备了后世八字易象的一些基本思想而被誉为八字易象的开山之作,其中较为典型的即是列出了八字易象中一些基本的神煞,并提出以神煞推命的思想,将中国古代预测 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神煞分吉凶,吉神入命可主吉祥富贵;凶煞入命则会灾祸连连;还有一些吉凶参半的神煞,入命视具体情况主吉凶,一般遇生旺可吉祥,遇衰绝则主灾。
《李虚中命书》中涉及的神煞极多,此处择要简介如下:
天乙贵人
天乙贵人为命中最吉之神,在神煞中的地位好似人间的君主。入命可主富贵兴旺,功名早成,官禄易进;若命乘旺气,终将位及将相公候。
月德贵人
月德贵人一般与天德贵人同时出现,如同日月会合照临。人命若得月德贵人,则秉性温和,聪慧仁厚,敏锐果决,官刑不至,至老无灾。
天德贵人
天德贵人一般与月德贵人同时出现,如同日月会合照临。凡八字中有天德贵人,其人温和慈祥,待人诚厚,工作顺心,兄弟妻儿和谐,百事可成。
太极贵人
五行有始有终,造化始终相保,谓之太极。人命若带太极贵人,主聪明好学, 有钻研精神,喜文史哲宗教等科目,为人正直,做事有始有终。
文昌贵人
文昌贵人代表一切智慧与功名。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利于升学考试;对于成年人来说,则利于工作事业,可功成名就。
福星贵人
福星贵人主福寿,可使人一生福禄无缺。格局配合得当者,必然多福多寿,金玉满堂;平常人得之,也主三餐温饱,无忧无虑。
德秀贵人
德秀贵人,能逢凶化吉,献瑞呈祥;人命带之,主精神爽朗,仪表清奇,才华出众。
三奇贵人
三奇贵人主吉祥。凡人命遇三奇贵人,其人定会精神饱满,襟怀宽阔,才能卓越,博学多能。
魁罡贵人
凡命带魁罡贵人,其人聪明敏锐,处事果断,个性耿直,胸无城府,嫉恶如仇,赏罚分明,喜欢见义勇为。
金舆
金舆为富贵的象征。人命若遇金舆,其人福贵最殊,聪明多富贵,性柔貌美,举止温和,一身清泰无虞。
将星
将星为权力之星。人命若带将星且无破坏,主在官场显达;四柱若配合得宜,可以掌握大权,成就卓越。
金神
金神主吉祥富贵。凡金神入命,其人必定有果决敏锐之才,为人诚恳,内心宽仁,刚毅果敢。
禄神
禄神是掌管文运官运、功名利禄之神。禄神入命,其人可得高官厚禄,大富大贵,且文才超凡。
灾煞
灾煞是将星受冲克之煞。灾煞入命,其人有血光之灾,或灾祸连连,百事不顺。
羊刃
羊刃入命主人刚烈、暴戾、急躁。但此暴戾的性情往往生出罕有的怪杰。命带此星的人,从事军人、警察的居多。
亡神
亡神入命,其人有谋略,料事如神,好强争胜,但也可能狂妄自大,遭兵刑牢狱之灾。
空亡
凡命带空亡,生旺则气度宏大,多遇意外之福;死绝则一生漂泊无定。空亡若与灾煞同时出现,主人狡猾奸诈。
劫煞
劫煞主人性格刚暴,狡猾奸诈,常遇凶灾;若遇官星,也可主人聪慧过人,执掌兵权,不怒而威。
孤辰
孤辰主孤寡。凡人命犯孤辰,必定孤寡无依,面无和气,不利六亲,其中婚姻不顺尤为明显。
华盖
华盖多主孤寡,即使福贵也不免孤独作僧道。人命带华盖,必定聪明好学,清静寡欲,但难免较为孤僻。
驿马
驿马代表变动、奔波。主人好动,一生走遍东南西北,那些走动多或迁居不止的人,命中多带驿马。
太岁
太岁是一岁之主宰,诸神的领袖。游行太岁若与大运和谐,这一年便吉利,若两者不相和谐,这一年便凶。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一部官修百科丛书。清乾隆年间,经过翰林院纪昀(纪晓岚)、戴震、姚鼐等400余位名人学士历时十载精心甄选与编订而成,全套丛书卷帙浩繁,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重要典籍,共收录图书3503种,基本囊括了古代重要典籍,保存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几乎所有学科的源头和血脉,也开创了中国书目学之先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承唐之传统,《四库全书》同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之下都有不同的类别,每类之下再有“属”,共计44类66属,基本上囊括了当时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典籍与著述,被视为古代图书乃至传统文化的总汇。
成书之后,《四库全书》被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维系统治宏扬大业的“传国之宝”。誊缮七部分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盛京(今沈阳)宫内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此为北四阁,又称为内廷四阁,仅供皇室阅览)、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又称南三阁,允许文人入阁阅览)。此后200多年间,《四库全书》几经战乱,损毁严重,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时至今日,《四库全书》的历史与真正面目已经鲜有人能真正明晓。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与典籍本身的古奥气质阻隔了人们对于四库典籍的探寻,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精神气质也往往被误读与忽略。而在典籍失语的同时,文化传承本身又藉着其根深蒂固的传统与衰荣再生的能力占据着广大的群众市场,深入人们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以各种形式众声喧哗着。
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对于古代典籍的认识芜菁共生,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渴求日益上升。正因如此,将典籍还原到其产生、发展的本真环境中进行整理与解读,对其进行深入的介绍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基于上述认识,《四库全书白话图解》丛书精选了《四库全书》各部中的著名经典,以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对原文进行了如下处理:
1. 选取文渊阁本作为底本,对比了一些现存的其他版本,补全了文渊阁本中缺失的内容。
2. 对比了各种校点与评注版本,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校点、评译、注释,将古奥的文言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提要,减少了读者在阅读时的各种文字障碍。
3. 按照逻辑联系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层次的划分,添加了简短精练的小标题,方便了读者的阅读理解与信息查阅。
4. 对于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的陈旧理论和思想作了简要评注,帮助读者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精华,以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5. 以独特的现代图解手法对原文中的古奥语义进行诠释与解读,添加了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信息点,配备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以优美的版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希望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凡此种种,将见于陆续推出的经、史、子、集各部的精选内容,希望能够以不一样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四库全书》所录典籍的文化内蕴,为读者打开一道传统文化之门。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本套丛书体系宏大,内容深奥庞杂,无论是点校还是图解都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祈望广大读者谅解并指正!
中国命理学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易经、易卦等阴阳消长的观念已经形成,且五行概念渗入平常人的生活中,汉代便把预测国家命运和个人吉凶的方法,称为“术数”。术数文化,现在称为神秘学,包含了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社会等关系的认识,历代对其进行研究的人可谓趋之若鹜。许多人一辈子皓首穷经,钻研术数。历史上许多名家都撰写过术数类书籍,如“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便著有《多能鄙事》、《奇门定局》、《金弹子》、《一粒粟》等书;王充、苏东坡、朱熹、文天祥、宋濂、纪昀、俞樾、曾国藩等人也都对神秘学颇有研究。流传到如今的中国古代典籍中,有三分之一属于术数类著作。可见,术数这种文化现象,让中国人着迷了几千年,更耗费掉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和智力。
《李虚中命书》则是中国最早的推研命理之书,可根据一个人出生年月纳音的五行,以生克衰死相斟酌来推断人寿夭折、富贵贫贱。相传为战国时人鬼谷子所撰,唐代李虚中注。但鬼谷子其人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而后世很多人认为并非李虚中注鬼谷子书,而是李虚中自著。
《李虚中命书》被誉为八字易象的开山之作,其重要性在于将五行、阴阳、星命加以整合,而成为四柱推命之始;书中以干禄、支命、纳音为三元,论命重年命以年为主,实兼论月、日、时的干支。《李虚中命书》是八字迈向更精准的里程碑,因而古代研习八字深奥义理的人,都先熟读此书中纳音五行及干支间的理论观念。鉴于《李虚中命书》在命理学的重要地位,清乾隆年间,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将《李虚中命书》收入子部,并将书分为三卷采录。
李虚中,字常容(761—813年),唐魏郡(今河北大名)人,祖籍为陇西,魏侍中李冲的第八世孙。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后来官至殿中侍御史。在推命方面,李虚中开创了生辰算命术,以人的生辰年、月、日推算寿夭贵贱,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所以,后世推命者尊他为祖师。
继李虚中之后,五代末的徐子平进一步发展了生辰算命术,他测算年、月、日、时“四柱”,每柱天干、地支各一字,共为八字,之后按阴阳五行生克变化推算命运,称为四柱八字算命术或子平术。其后,四柱八字算命术盛行于世,苏东坡、朱熹、文天祥、刘伯温、宋濂等人皆对其有所研究并撰写著作。
追溯算命术的历史,一般认为起源于占星。古人遥望茫茫天空,倍觉神秘,因此产生许多遐想:天上每一颗星,对应地上每一个人;陨星、彗星的出现是不吉利的;箕星出现会有风,毕星出现会有雨。总之,天象与人事是对应的。于是,星命家们直接从星象占卜人的命运。除此之外,命理文化还源于动物崇拜和五行崇拜。中国的十二生肖便是前者的残余。至于后者,古希腊、古印度也有世界组成的元素论。如有人认为世界由地、水、风、火组成,但他们没有将这些上升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而中国古代命理学不仅把五行与四时、五味、五色、五声等通过直觉联系起来,并且牵强附会地将之与种种人事作类比、推理,由此得出水配咸、火配苦、木配酸、金配辛、土配甘以及木主青色、火主赤色、土主黄色、金主白色、水主紫色等近似荒谬的结论。
不过,虽然传统命理文化有其历史的局限,但作为一种中国人普遍有所接触的文化现象和文明遗产,也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比较全面地了解,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涵养。为了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图解李虚中命书》对原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编辑工作:以《四库全书》文渊阁足本3卷《李虚中命书》为底本,结合其他不同版本,对全书进行了精心点校和白话评注,将正文按原文、四库解、白话提要三个层次有序展开,方便读者阅读;还补充了简练的白话标题;并通过100多幅精美手绘插图和200多个示意图表,对书中内容作了较生动易懂的解读。
但因原书内容艰深、语言晦涩,且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出现妄断、误解等等不足之处,还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谨识
2009.3
【原文】
臣等谨案:《李虚中命书》三卷,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虚中字常容,魏侍中李冲八世孙。进士及第。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韩愈为作墓志铭,见于《昌黎文集》。后世传星命之学者,皆以虚中为祖。愈《墓志》中所云,最深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者,是也。然愈但极称其说之汪洋奥美,万端千绪,而不言有所著书。《唐书·艺文志》亦无是书之名,至《宋志》始有李虚中《命书格局》二卷。郑樵《艺文略》则作李虚中《命术》一卷,《命书补遗》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又作《李虚中命书》三卷。焦氏《经籍志》又于《命书》三卷外别出《命书补遗》一卷。名目卷数,皆参错不合。世间传本久绝,无以考正其异同。惟《永乐大典》所收,其文尚多完具,卷帙前后亦颇有次第。并载有虚中自序一篇,称司马季主于壶山之阳遇鬼谷子,出《逸文》九篇,论幽微之理。虚中为掇拾诸家,注释成集云云。详勘书中义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干支,其法颇与韩愈《墓志》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合。而后半乃多称四柱,其说实起于宋时,与前文殊相谬戾。且其他职官称谓,多涉宋代之事,其不尽出虚中手,尤为明甚。中间文笔有古奥难解者,似属唐人所为。又有鄙浅可嗤者,似出后来附益。真伪杂出,莫可究诘。疑唐代本有此书,宋时谈星学者以己说阑入其间,托名于虚中之注《鬼谷》,以自神其术耳。今以其议论精切近理,多得星命正旨,与后来之窈渺恍惚者不同,故依晁氏原目,厘为三卷,著之于录,以存其法。而于其依托之显然者,则各加案语,随文纠正,俾读者毋为所惑焉。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白话提要】
《李虚中命书》三卷,旧本题鬼谷子撰,唐代李虚中注。李虚中,字常容,魏侍中李冲的第八世孙。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后来官至殿中侍御史。韩愈曾为他作墓志铭,见于《昌黎文集》。后世研究星命之术的人,多推崇他为星命学的创始人。韩愈在《墓志》中说,李虚中最擅长五行书,平时根据人们出生年、月、日干支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胜衰旺相状态进行斟酌,可以推算人的寿夭贵贱,利和不利,有非常高的准确率。然而韩愈虽称其汪洋奥美,万端千绪,却没提及他所著的书。《唐书·艺文志》也不载此书之名,直到《宋志》才开始有《李虚中命书格局》二卷,郑樵《艺文略》则作《李虚中命术》一卷、《命书补遗》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又作《李虚中命书》三卷。焦氏《经籍志》于《命书》三卷外,又有《命书补遗》一卷。以上各种名目卷数全都参差不合。因世间传本久绝,无法考证其异同。唯《永乐大典》所收录的尚属完备,卷帙前后也比较有次序。书前有李虚中自序一篇,称司马季主在壶山之阳遇见鬼谷子,出逸文九篇,论幽微之理,虚中收录诸家注释成集等等。我通过对原书的认真考证,发现书中首论六十甲子,论命不提人的时刻干支,此方法与韩愈《墓志》中所说的颇为相合;而后半部却多称四柱,四柱之说实起于宋朝,与前文相谬;且其他职官称谓,多似宋朝。因而,此书应当不完全出自李虚中之手。中间部分的文笔较为古奥难解,颇似唐朝人所为。另外,文中还有粗陋肤浅的地方,似乎出于后人的附益之辞。真伪杂出,难以明辨。因而唐代可能本就有此书,宋时谈论星学的人将自己的观点掺入其中,托名于虚中之注《鬼谷》,以自神其术。如今由于这本书议论精切近理,多得星命正旨,与后来那些错漏浅俗的书不同,因而依据晁氏原目,厘为三卷,著之于录,以存其法。而对于书中一些明显的伪作,则分别加上按语,随文纠正,以使读者不被其迷惑。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原文】
昔司马季主居壶山之阳,一夕雨余,风清月朗,有叟踵门,自谓鬼谷子。季主因与谈天地之始,论《河洛》之书,箕子九畴,文王八卦,探赜幽微造化。至晓出遗文九篇,包括三才,指陈万物,季主得而明之。每言人之祸福时数吉凶,应如神察,为当时所贵。今余得其旧文,稽考颇经证效。惟历世之久,篇目次序似乎乖异,其五行之要尚或备载,余恐其本将至湮没,故掇拾诸家注释成集,非敢补于阙文。且传之不朽,高明君子毋我诮焉。唐元和初载九月十三日殿中侍御史李常容虚中序。
案唐惟天宝至德称载此序,后元和而亦称载,是即作伪之一证。
【白话提要】
以前司马季主居住在壶山的南边,某天晚上,雨后初晴,风清月朗,有一位老者敲门,自称鬼谷子。季主于是和他畅谈天地之始,讨论《河洛》之书,箕子九畴,文王八卦,探讨幽微造化。直到拂晓之时,出遗文九篇,包括三才,指陈万物,季主得到文章后便明晓其义。每次推算别人的祸福时数吉凶,都正确如同神察,因而被当时的人所尊崇。如今我得到那些旧文,经过考证确实颇具效验。只是传世久远,篇目次序似乎显得乖异,不过其五行之要实属非常完备,我担心这本书会被湮没而不能流传于世,因而收录诸家注释成集,而不敢写上我个人的见解。如果此书传之不朽,还请一些高明君子不要讥笑我。
唐元和初载九月十三日殿中侍御史李常容虚中序。
按语:唐代天宝、至德年间称载有此序,后世元和年间也称有载,是即作伪之一证。
附文:《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其十一世祖冲,贵显拓拔世。父恽,河南温县尉,娶陈留太守薛江童女,生六子,君最后生,爱于其父母。年少长, 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星官历翁,莫能与其校得失。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母丧去官。卒丧,压太子校书。河南尹奏疏授伊阙尉,佐水陆运事。故宰相郑公余庆,继尹河南,以公为运佐如初。宰相武公元衡之出剑南,奏夺为观察推官,授监察御史。未几,御史台疏,言行能高,不宜用外府,即诏为真御史。半岁,分部东都台,迁殿中侍御史。元和八年四月,诏征,既至,宰相欲白以为起居舍人。经一月,疽发背,六月乙酉卒,年五十二。其年十月戊申,葬河南洛阳县,距其祖渑池令府君侨墓十里。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郑之荥泽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说,既去官,绝不营人事。故四门之寡妻孤孩,与荥泽之妻子,衣食百须,皆由君出。自初为伊阙尉,佐河南水陆运使,换两使,经七年不去,所以为供给教养者。及由蜀来,辈类御史皆乐在朝廷进取,君独念寡稚,求分司东出。呜呼,其仁哉!君亦好道士说,于蜀得秘方,能以水银为黄金,服之冀果不死。将疾,谓其友卫中行大受、韩愈退之曰:“吾梦大山裂,流出赤黄物如金。左人曰,是所请大还者,今三矣。”君既殁,愈追占其梦曰:“山者艮,艮为背,裂而流赤黄,疽象也。大还者,大归也。其告之矣。”妻范阳卢氏,郑滑节度使兼御史大夫群之女。与君合德,亲戚无退一言。男三人,长曰初,协律;次曰彪;其幼曰还,适三岁。女子九人。铭曰:不赢其躬,以尚其后人。
韩愈像
李虚中因擅长算命而受到当时人的尊崇,与他同时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更是对他非常欣赏。因此,李虚中去世后,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不仅表达了敬意和哀思,还对他在命学方面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