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几乎失传的经典:《伤寒论》的历史与版本

张仲景的原书并不叫《伤寒论》,而是叫《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问世后,经历了800多年的流传才分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的形成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公元200—219年)。但该书在问世的初期并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当时书籍广泛流通的条件还不具备。张仲景去世后,《伤寒杂病论》在长年的战火中几乎失传。到了晋代,《脉经》的作者太医王叔和偶然得到了《伤寒杂病论》的一些残篇,他发现这本书的价值非常大,于是全力搜集各种抄本,最后终于集齐了关于外感伤寒病的部分,重新整理之后,王叔和将其命名为《伤寒论》。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共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全文5万余字。《伤寒论》部分从此成了行医者的必读之书。

《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只有一小部分在世上流传,而大部分直到北宋才重新被人发现。北宋时,一名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部叫《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的竹简,后被确认是《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内容与《伤寒论》有重复。经重新刊定之后,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共25篇,载方262首。至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才得以重见天日。

《伤寒论》的版本

现在通行的《伤寒论》主要有两种版本:宋版本和成注本。宋版本是北宋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后重新刊定的版本,成注本是金代医生成无己注解的版本。

一直有人认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经过了王叔和的重新编纂,两本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王叔和自己的思想,我们今天已无法看到张仲景著作的原貌了。但是无论怎样,今天通行的《伤寒论》10卷和《金匮要略》3卷都是定型于北宋校正医书局重新校正之时。

除此之外,还有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本,流传于日本又传回国内的康治本,荆南国节度使高继冲藏本等,但都影响不大。 XnKSmbEYxNJxV7DPnrns4iKE6CMdIns7iisR/cGU0vgTvKEQkPDEOb7jIIOe2Sry

《伤寒论》的形成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