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第一部官刻《大藏经》

《开宝藏》

《开宝藏》是我国北宋太祖开宝年间雕刻的佛教大经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木刻本官刻《大藏经》,是木刻本《大藏经》的祖本。

《开宝藏》的由来

因其雕于北宋开宝年间,故称《开宝大藏经》,简称《开宝藏》。又因是宋太祖敕令雕印的,又称《北宋敕版大藏经》、《北宋官版大藏经》。因其刻藏地在益州(现在的四川成都),所以又名《蜀版大藏经》、《蜀版》、《蜀本》。

雕刻时间与卷宗

《开宝藏》始刻于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终于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历时12年。以《开元释教录》入藏经目为底本,共480帙,5 048卷。宋神宗熙宁以后,陆续有新译本增入,到北宋末年,已积累到653帙,6 628余卷。

装帧与版式

《开宝藏》采用卷子本的装帧形式,即把印出来的纸一张一张粘起来,粘在卷轴上,以卷轴为中心把它们卷起来,这样形成一卷。版式为每版23行,每行14字。有时第一版为22行。第一版的版首用大字刻写经题、卷次、帙号,此下各版版首用小字刻写经题、卷次、张次、帙号。每卷末尾通常用大字刻写雕造年代,有时印本上加盖印工的名章、施经愿文、执事僧等文字,这些就是通常所说的题款。

刻本的印刷与流传

《开宝藏》共有刻版十三万余块,刻成后运回汴京(现在的河南开封),贮藏在印经院。印经院与译经院合称为“传法院”,是北宋官方主持翻译、雕刻、流通佛经的总机构。《开宝藏》就是在那里不断印刷,流传于天下的。

《开宝藏》在印行过程中,传法院的僧人不断进行了校勘修改。同时增刻了部分新编入藏的经典,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版次和印本。其中较重要的有三个版本: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至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的“咸平本”;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初年的“天禧本”;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至熙宁四年(1071年)的“熙宁本”。

《开宝藏》印本,曾一度作为朝廷厚礼赠给日本、高丽等地。之后的《初刻高丽藏》、《赵城藏》都是以《开宝藏》初刻本为底本进行雕刻的;《契丹藏》是以《开宝藏》的天禧本为底本雕刻的;《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是以熙宁本为底本雕印的。

中国第一部官刻本《大藏经》

《大藏经》经历了手抄本的历史,到北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官刻本《大藏经》——《开宝藏》,其历史意义深远,是后世木刻本《大藏经》共同的祖本。 Lk0jvoIeKpdfxBp8PQ+dOMQqzSJJycHOgorZgT+v8R9ryHetdckSfOhcYNYxrOkA

8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