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印度到中国

汉文《大藏经》的来源

汉文《大藏经》是现存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大藏经系统之一。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早期对印度三藏的翻译,二是后期佛教本土化所产生的新时期作品。

中国汉地对佛典的翻译

中国汉地的佛典翻译是从汉代开始的。据考证,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佛经是《四十二章经》,翻译者是从西域来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四十二章经》并不是经书直接的译本,而是一种经抄,即许多经书的一种摘抄汇编。此外,最初进行翻译的还有两个重要人物是东汉时的波斯人安世高和月氏人支娄迦谶。安世高以翻译小乘佛典为主,主要有《转法轮经》、《四谛经》、《八正道经》、《阴持入经》等。他翻译的佛经大约有几十种,但现存的只有20多种。支娄迦谶以翻译大乘佛典为主,数量很多,其中以《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为主。西晋时期最主要的译经者是竺法护,他在一生当中至少翻译了80多部佛典。这在当时,可以说已经相当全面了,他的译作中著名的有《正法华经》、《大哀经》等。在这之后,又出了许多有名的译经者,但以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南北朝时期的真谛、唐朝的玄奘和不空影响最大,他们四人被合称为“中国古代佛典四大译师”。他们每个人都在官方的支持下,组织译经场对佛经进行了大规模的翻译。

汉传佛教的独创作品

随着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日益广泛,许多中国的僧人也开始陆续按照自己的理解撰写佛教典籍。最早的有东汉时期的《牟子理惑论》,这本书相传为东汉末年牟子所做,书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阐发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这本书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最早的论著。东晋时期最著名的是僧肇的《肇论》,它包括《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文。这些论藏的观点都表现了中国本土僧人对佛教独特的理解。到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最终完成了本土化,形成了“八大宗派”。各派的论师都有许多著名的论藏问世,而且还产生了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即禅宗的《坛经》。这些都是构成汉文《大藏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四大佛典译师

汉文《大藏经》主要来源于早期对印度三藏的翻译,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译经家,他们对汉文《大藏经》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ov0GnaC/FCi/KvqMjoWKtuO0kIjPSz2rEZGGCTM9mCs9iUStWy907tIwZdfTtdbW

7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