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僧侣日常生活的准则

律藏

律藏的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为佛教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是修行的最基本要求。

什么是律藏

律藏,是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毗奈耶藏”,是为佛教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一般认为是释迦牟尼为信众的日常生活所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从随犯随制到随方毗尼

佛教创立之初,并未制定出后来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详细的戒律。释迦牟尼最初在制定这方面的规定时,实行的是“随犯随制”,即当遇到僧人中出现不合佛教基本思想或不利于佛教发展的行为时就表明其否定态度,制定相应的规定。释迦牟尼制定这些规定时,所持的原则是止恶行善,要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后来这些规定多了,积累起来就形成了最初的佛教对信徒行为的规范,这也就是早期的戒律了。释迦牟尼在制定出早期戒律后,并不认为这些戒律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表达了一种“随方毗尼”的观念,即要求不同地区的信众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戒律有所变通。比如在《五分律》卷二二中说道:“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房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房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

释迦牟尼在世时,佛教戒律都是由口头流传的,只是在后来才形成书面文字。较系统的佛教戒律与佛教的几次“结集”(有关结集的内容,参看第6节的相关内容)有很大关系。

种类繁多的戒律

佛教戒律浩如烟海,且根据不同教徒,种类会有不同,下面就列举几种主要的戒律予以说明:

三皈五戒,三皈是指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是指戒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此种戒律主要针对优婆塞和优婆夷等在家二众。

十戒,具体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此种戒律主要针对的是沙弥和沙弥尼。

六法,通常是指不淫、不盗、不杀、不妄语、不非时食、不饮酒。此种戒律主要针对式叉摩那。

具足戒,是由年满20岁的出家比丘、比丘尼所持的戒律。

最严格的佛教戒律

佛教戒律很多,其中最严格的是“具足戒”。以小乘部派佛教法藏部的戒本《四分律》为例,具足戒中的七灭诤法就是典型的戒律。“诤”就是争执,当僧人有争执或冲突时,佛教团体用以判断、处理,令争执除灭的方法就叫作“灭诤”。“七灭诤法”就是指处理诤事的7个方法。 EiZkS/pMgHq4dOXXbZ3t6wq30jsi6B55ZHAhHjiYRjnZJHmQbJAnguvn38tAXybZ

5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