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经怎样译成

佛经的翻译过程

佛经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是因为翻译者为佛经的传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佛经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必要的程序和原则。

佛经的翻译程序

我们今天读到的佛经大多文字优美、内容不可增删。这是因为古代翻译者做了大量细致而有成效的工作。一部佛经的译成,需经过多次考订,不但要求义理上和梵本一致,一些细小的发音处也要辨别得相当精准。

在后秦时代,佛经的翻译只靠口授、传言、笔授完成。东晋后,增加了记录梵文、正义和校对这三道程序。而到唐朝,政府组织的译场规模较之以前更宏大、分工更精密。从《宋高僧传》一书中可知当时译场分工的基本情况:

译主:就是主持译经事务的人,一般由从外域带来梵本佛经的三藏法师担任。译主通常意义上要掌握梵、汉两种文字,还需精通佛法义理。

笔授:就是负责译经撰写文字的人,一般由精通梵、汉两种语言的人担任。

度语:又称“译语”,就是将梵文的文字音译成汉文的文字。

证梵本:就是检查译文中梵语的翻译是否准确。

润文:就是对译文文字进行润色。

证文:就是检查译文的义理是否准确。

梵呗:就是将梵文译成汉文后,用读梵音法唱念一次,以求音律、节奏协调,便于诵读。

校勘:就是对照梵本,对译好的经文进行校勘。

监护大使:就是由政府委派人员监督译经一切事宜的人。

佛经翻译原则

唐朝玄奘法师据前人经验制定了“四例五不翻”原则,成为后人译经的准则。

所谓“四例”,就是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及一切神咒等词;翻音不翻字,如“卍”字等;音字都翻,就是全部译成汉文的经典;音字都不翻,如梵本。

所谓“五不翻”,就是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它包含六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秘密不翻,如一切陀罗尼神咒等;尊重不翻,如“般若”等词;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词(意思为能够觉知佛教的一切真理,并如实知晓一切事物,从而获得无所不知的智慧);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等(庵摩罗果是印度的一种果名)。

对于流传到中国的佛经,虽译本各异,但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遵循了以上原则。

中国古代佛经译场

和现今许多个人的翻译形式相比,中国古代的佛经译场可以称为世界上最严谨、最彻底、最完美的翻译组织形式,译场的学术气氛极为浓厚。特别是在隋唐之后,佛经译场的组织形式发展极为完备,有西序、中堂、东序等专门场所。 clm5boB+VYTeU1CrZs32jxjHrll1E+iQvTEEltc9rvvITb40V5JNKmcAD3Yt5ulE

37-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