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给
小读者的话

一九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全世界都在迎接新年的时候,在浙江省宁波市开明街的一户书香人家里,一个小小的婴儿,也赶在新年到来之前,来到了人间。

她就是著名药学家、二○一五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也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女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源自中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小雅》里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这个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名字,似乎还带着某种“预言性”:在未来的日子里,屠呦呦一生的事业和梦想,果真和这种神奇的草药——青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屠呦呦小时候,多次亲眼看见宁波城里的老郎中,用神奇的草药治病救人的场景,因此,这个小女孩很早就对中草药有了深深的好感,这也为她日后探究和发现中草药的奥秘,埋下了好奇和信心的种子。

一九五一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她所选的专业,是当时比较冷僻的、一般医学生也不太感兴趣的生药学。

但屠呦呦觉得,生药学与历史悠久的中医药领域最为接近,留在她记忆里的那些神奇的草药,它们所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药香,好像一直在熏染着她的志趣与梦想。从那时开始,她就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钻研中医本草学。一九六九年,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接受了一项抗疟药的研究任务,是代号为“523”的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屠呦呦受命带领这个课题组。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数百次失败。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实验结果,屠呦呦和同事们还以身试药。有同事戏称自是新时代“尝百草”的“神农”。

一九七二年,屠呦呦带领课题组,从青蒿的有效部分中提取了一种叫“青蒿素”的成分,并证实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氯喹抗性疟疾具有特效。这一重大发现,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了局面。只不过,这时候的她还不知道,她的发现,将成为人类抗疟疾研究路上的一块里程碑。神奇的青蒿素问世四十多年来,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二○一一年,屠呦呦获得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医学奖、有着“医学界的诺贝尔奖”美誉的拉斯克奖。

二○一五年,八十五岁的屠呦呦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久,她又获得“二○一六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女科学家。二○一七年一月九日上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屠呦呦缓步上前,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二○一九年一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二十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评选对象是对当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屠呦呦和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一起入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二○一九年国庆前夕,屠呦呦还获得了我们国家的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用一株绿色的小草改变了世界,而她自己,仍然朴素、静默得像一株普通的小草。

就像朴素的青蒿,用自己的绿色和清香的气息回报大地母亲一样,屠呦呦已近九十岁高龄了,但她仍然在用自己的寸草之心,感恩祖国母亲对她的养育,回报着她一生都在默默地眷恋着、热爱着的祖国和人民。

那么,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和一株古老而神奇的小草的故事,我们该从哪儿讲起呢?对了,就从她的名字的来历讲起吧。 VOy0yyACENzVOv9MD7RrHZ/hQNgdk2OT50H/4pSHCBAugs6rYUBBnwimUsmD5q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