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烟台,傍晚时分,金色的阳光洒在大海上,波光粼粼,美丽极了。大海上,一艘艘航船正缓缓驶向港口。
海浪冲刷着米色的沙滩。大海边,一群衣服破旧的孩子,正踩着浪花,在海岸边拾贝壳,嬉戏。
贫穷的生活并没有减少孩子们玩耍的乐趣。童心正在大海边闪烁着纯洁的光芒。
这群孩子中,有个六七岁的女孩,背着弟弟,在海边追逐着浪花。
浪花不断冲上她赤裸的脚板,她开心得咯咯笑,她背上的弟弟,也开心得咯咯笑。
这时,有小伙伴冲她招手:“龚全珍,龚全珍,你快来!咱们来玩抓石子游戏吧!”
“抓石子游戏?好啊!我最喜欢玩抓石子游戏啦!”这个叫龚全珍的女孩一边回应着,一边背着弟弟上了岸,把弟弟放在一旁的沙地上,开始和小伙伴玩起抓石子游戏来。
只见龚全珍左手里握着一颗石子,向上一抛,左手又迅速抓起地上的一把石子,再往上一仰,接住了刚才抛出去的那颗石子。空中的石子和手中的石子,在她手心里碰出一连串叮当的响声。她和小伙伴都开心地笑了。
“龚全珍,没想到你用左手抓石子抓得这么好!”小伙伴感叹。
“大姐说我是左撇子呢!要是她在,看见我用左手抓石子,准又得骂我!”
“用左手和用右手一样,只要抓石子厉害就好啦!咱们继续吧!”小伙伴笑着跟龚全珍说道。
“好,咱们再来!”龚全珍说着,又把手里的石子抛了出去。可这时,旁边的弟弟突然哭了起来,哭声尖锐又高亢、愤懑又委屈。
“啊,弟弟,怎么啦?”龚全珍忙将石子一撒,一骨碌扑到弟弟面前,飞快抱起他,轻轻拍着他的背说,“弟弟不哭、不哭,姐姐不玩啦,姐姐抱你哟!”
可弟弟还是拼命地哭,一边哭,一边还指着自己的屁股。
龚全珍褪下弟弟的裤子一看,哎呀,那小屁股上不知被什么虫子咬了,红通通一片,上面起了一个个小红疙瘩,像极了猴子屁股。
“对不起,弟弟,都怪姐姐没有看好你!弟弟,好乖乖,不哭,不哭……”龚全珍竭力哄着弟弟,可弟弟还是哭,她只好从贴身小衣服里掏出好不容易攒下的零钱,对弟弟说:“乖弟弟,求求你别哭啦,姐姐带你去买糖吃!”
一听说有糖吃,弟弟的哭声立刻弱了下去……
最后,弟弟嘴里含着小糖块,笑眯眯地跟小姐姐回家了。
这位小姐姐龚全珍的家就在山东省烟台市大马路平安里21号。他们家门前有一条两米宽、三十多米长的小巷,向北走十多米,就是著名的张裕酿酒公司。那公司门前的大马路,直通到海边。所以,在龚全珍的童年记忆里,空气中总飘着一种馥郁馨香的酒味呢!
可是,龚全珍家是买不起他们隔壁公司的酒的。龚全珍的爸爸虽然是电报局的报务员,一个月工资不算少,可他们家孩子太多了。龚妈妈生了十三个孩子,两个夭折了,一共带大了十一个孩子。龚全珍是家里的老六,她下面的老七、老八、老九、老十,有一段时间,全都归龚全珍带。在童年时光里,能够和小伙伴玩一会儿抓石子的游戏,龚全珍简直太开心了。
读小学一年级时,龚全珍学习成绩差,因为她是个左撇子。只要一见她用左手拿笔,老师就批评她。晚上在家里,一看到龚全珍用左手写字,大姐还要打她:“谁叫你用这只手写字的?”龚全珍就把笔换到了右手,可右手不会写字,大姐又打她的右手:“谁叫你这只手不会写字的?”
在学校被老师说,回到家被大姐打,小全珍一时感到茫然无措,因为害怕握笔写字,甚至都害怕去学校了。
到二年级时,情况有了转变。小全珍逐渐学会了用右手写字,喜欢阅读《小朋友》《儿童世界》,还有家里哥哥姐姐积攒的一些其他课外书,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原来读书并不是什么难事嘛!”每当她合上一本课外书时,她都会笑着跟自己轻轻嘀咕。
就这样,龚全珍爱上了学习,很快就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
月底的一天,龚爸爸冲龚妈妈大发雷霆。因为龚妈妈不识字,不会记账,龚爸爸核查一个月的开支账目,有五块钱龚妈妈不记得用在哪里了,龚爸爸怒气冲冲地不停追问着:“那五块钱到底用在哪儿了?到底用在哪儿了?”
龚妈妈越急越想不起来,哭着喊道:“我走,这钱我不管了,我要出去当老妈子!当老妈子一个月也不止赚五块钱!我走!我走!”龚妈妈哭着跑出家门。这时,龚爸爸又急了,冲傻愣着、哭泣着的一大帮孩子吼道:“你们还不快去追!”
很快,缠小脚的妈妈就被孩子们追回来了,可是,妈妈脸上的泪痕深深地刻在了龚全珍的心上。
“我一定要努力读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将来找一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小小的她在心里对自己发了一个大大的誓言。
龚全珍学习越来越刻苦。到五年级时,她遇到了一位富有青春活力、和蔼可亲的女班主任—边瑞雯。边老师讲课声音悦耳动听、思路清晰,她的课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下了课,还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跳绳,抓石子。龚全珍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新老师,以至于每次考试要是低于九十分,她都觉得愧对边老师。
一天晚上,龚全珍突然看见她那亲爱的边老师,竟然从张裕酿酒公司门前的大路上款款地走过来了,而且,离她家越来越近。
“糟糕,难道是我做了什么错事,边老师来我家告状?”龚全珍一边竭力回忆着自己最近的表现,一边飞快逃进家里,小心翼翼地藏在了门后面。
不一会儿,边老师果真到她家来了:“请问,这是龚全珍同学的家吗?”
“妈妈,老师来了!姐姐的老师来了!”同在小学读书的弟弟认识边老师,忙把妈妈从厨房里喊了出来。
“啊,老师来啦!请坐!请坐!”见老师来家访,龚妈妈急出了一脑门的汗。
“请问老师,是全珍在学校里犯了什么错吗?您告诉我,我一定好好教训她!”龚妈妈惴惴不安地问。
边老师听了龚妈妈的话,亲热地拉着龚妈妈的手,笑道:“您多想啦,龚全珍在学校表现很出色,爱干活,又团结同学,成绩也是班上的前三名,我是来表扬她的。龚妈妈,您生了一个好女儿啊!”
哇,原来是这样!听了边老师的话,龚妈妈的脸上一下子乐开了花。龚全珍也欢天喜地地从门后面走了出来,乐颠颠地去给边老师倒茶。
这是龚全珍第一次听到老师给她这么高的评价,她开心极了。同时,也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不贪玩,要更加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龚全珍是幸运的,遇到一位唤醒她的好老师。日后,龚全珍献身教育的爱心种子,也许在那时已悄然种下。
当时,龚全珍最崇拜的人,除了边老师,还有她三哥。
一九三八年二月,日军侵占烟台。为了不当亡国奴,为了消灭日本侵略者,龚全珍十七岁的三哥参加了八路军。
“三哥,你也带我去嘛!”三哥临走前,龚全珍缠着他,要一起走。
“你这么小,部队怎么会要你?就连我自己,也是哭着求了好几次他们才收下我的。你等三年吧,三年后我再回来带你去参加八路军。”
“让你三哥先去。”连平时威严的爸爸,这时也来帮三哥说话了。这一年,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已跟他们的大姐夫去浙江宁波上学了。家里就数三儿子最大,可他却非常支持三儿子去参军。他说:“尽忠不能尽孝,你就放心走吧,我支持你。我老了,走不动了,我儿子能替我去打鬼子,我很高兴。你要向岳飞学习,精忠报国。”
三哥出发那天,爸爸还把两块大洋塞到三哥手中说:“留着困难时用。”
三哥就那么走了,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并不高大,也不强壮,他的背影却像一束光,照亮了龚全珍的心。龚全珍做梦都想着自己快点长大,好跟三哥去参军打鬼子。
因为有边老师和三哥的激励,龚全珍学习更用功了。
五年级时,她就偷偷报考了三哥的母校—烟台市立一中。果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
这可让父母为难了。因为龚家的规矩,本来只让女孩子读到小学毕业的,只有男孩子才可以读中学。
看到丈夫唉声叹气,龚妈妈拿出一个金戒指说:“我妈给我两个金戒指,咱们大女儿出嫁时,我把其中一个给了大女儿,这个我本来要给全珍的,可是全珍说她不要金戒指,她要读书。这孩子这么爱读书,我看,就让她继续读下去吧!”
“先让她读半年再说。”龚爸爸一锤定音。
就这样,龚全珍上了中学,告别了她那爱玩抓石子游戏,也格外要强好学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