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长”(Centurion)坦克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的主战坦克,但未能参与实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百夫长”坦克持续生产并在英国陆军服役。
“百夫长”坦克的装甲先后加厚了两次,Mk 5型之前的装甲厚76毫米,到Mk 13型时增加到150毫米。
结构图
3D图
南非陆军的“百夫长”主战坦克
瑞典陆军装备的“百夫长”主战坦克
“百夫长”坦克的研发工作可以追溯到1943年,当时英国坦克设计局被要求设计和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巡航坦克。1945年4月,6辆原型车被交付给英军。英国陆军决定直接把它们配备给装甲部队,以便参加德国境内的战斗,在战斗环境下接受检验。由于战争结束,英国人的实战检验计划落空,但英国陆军仍然决定让新坦克在欧洲大陆接受长途行军等项目的测试。1945年,通过检验的新坦克开始批量生产,军用编号为“百夫长”Mk 1型。除英国外,“百夫长”坦克还出口到埃及、以色列、伊拉克、印度、加拿大、丹麦、荷兰、南非、瑞典、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
“百夫长”坦克有十余种型号,某些型号又有变型。虽然型号众多,但“百夫长”系列坦克的车体结构基本没有大的改动,车体为焊接结构,两块横隔板将车体分成三部分。前部左侧是储存舱,内装弹药和器材箱,右侧为驾驶舱。车体中后部依次是战斗舱和动力舱。驾驶员有1个向左右开启的双扇舱盖,每扇舱盖有1具潜望镜。由于“百夫长”坦克的车体较重、发动机功率不足、燃油储备较少等缺点,导致机动性较差。
“百夫长”MK 1和MK2型装有1门77毫米火炮,MK3型和MK4型改为1门带抽气装置的83.4毫米火炮,携弹65发,可发射初速为914米/秒的榴霰弹、初速为1432米/秒的脱壳穿甲弹和初速为601米/秒的榴弹。从MK5型开始换装了105毫米L-7线膛炮,发射脱壳穿甲弹时的有效射程为1800米,发射碎甲弹时的有效射程为4000米,训练有素的炮长和装填手可使射速达到10发/分。“百夫长”坦克的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枪,后期型号增加了1挺12.7毫米机枪。初期制造的“百夫长”坦克火控设备简单,直到20世纪60年代许多英国“百夫长”坦克才补装了红外驾驶灯,在火炮左侧安装了主动红外探照灯,车长和炮长还装有红外瞄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