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俄罗斯米格-29“支点”战斗机

米格-29剖视图

概况

米格-29战斗机是当时苏联第一款从设计思想上就定义为第四代战斗机的机型。米格-29设计理念来自于“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旨在针对美国的F-15战斗机。该计划分为重型先进战术战斗机和轻型先进战术战斗机,重型先进战术战斗机衍生了后来的苏-27战斗机,轻型先进战术战斗机就是米格-29。

优点

米格-29战斗机的最大特点是其精心设计的翼身融合体。米格-29的主机身和机翼内段之间呈圆滑过渡,机翼内段前端形成边条,后掠角73.5°。机翼外段前沿后掠角42°,展弦比3∶5,2°下反角。翼身融合体带来的升力占总升力的40%。外段机翼上有液压控制的副翼。全翼展宽度的液压控制前沿襟翼分成三段,由计算机控制与后沿开缝襟翼共同工作,以提供更好的机动性能。

米格-29顶部特写

米格-29三视图

研发历史

当时苏联空军为米格-29战斗机定下的基本设计指标是能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各种飞行剖面内,摧毁距其200米到60千米的空中目标。第一架量产型号于1983年8月在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交付。1984年接受检验后,米格-29开始进入前线航空部队。1985年2月装备了空地攻击电子吊舱的第14架原型机9-14号由托克塔·奥巴基洛夫驾驶首飞,由此拉开了米格-29多任务改进计划的序幕。

性能解析

米格-29未使用线传飞控系统,而是采用液压控制与SAU-451三轴自动飞行仪。为了方便飞行员进行机种转换,米格-29的驾驶舱没有大量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而是尽可能使其类似于之前的米格-23。和以往的苏制战机相比,米格-29的驾驶舱视野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及同时期的西方战斗机。

米格-29发射导弹 QoG7EeXr71Of+80vPcwwHaGCvR1sRz4wk6n0WuFhMMyMDl2/8QmyF+aF7cAApz2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