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表词达意,先有词而后有意,精准、地道的英文表达离不开词汇的积累。虽然英语词汇的相关书籍林林总总,但是适合你的那本词汇秘籍,必然是编排逻辑经过科学验证、词汇范围贯穿生活始终、学习方法能举一反三的。本书正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以便于读者记忆、存储和提取运用,从而增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编写而成的。

一、基于日常词汇,以不变应万变

英语词汇量有上百万,常人难以全部内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词汇积累在精而不在多。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收集了以下几类词汇和表达法:(1)常用词汇的引申义。例如,“on the table”除了字面意思“在桌子上”,它的引申义“摆在桌面上进行讨论的;公开的”也常被英文母语者使用。(2)高使用频率的表达法。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worried(担心的;焦虑的)”,其实可以用“on pins and needles”(“坐在针毡上”的那种焦虑)来表达。(3)词性变化而词义不变或者延伸的基本词汇。例如,“boss”作名词的本义为“老板”,而作动词的常用义为“指挥”。“land”作名词表示“土地”,但是表达“找到工作”可以用“to land a job”(“land”作动词的常用义为“使……登陆”,这里引申为“找到”)。(4)可多领域灵活使用的表达法。例如,“Goldilocks effect(金发女孩效应)”可以指友谊关系。“not too close, not too distant, just right(不太亲密,不太疏远,刚刚好)”,也可以活用为选男友的标准——“not too handsome, not too ugly, just right(不太帅,也不太丑,刚刚好)”,还可以指食物的味道——“not too hot, not too bland, just right(不要太辣,也不要太淡,一般就好了)”。(5)由谚语、名言改写而来的表达法。例如,笛卡尔的“I think therefore I am.(我思故我在。)”,对于很多爱发朋友圈的人来说就是“I share therefore I am.(我分享故我在。)”;对于购物狂来说,他们秉持的理念就是“I shop therefore I am.(我购物故我在。)”;在讲述睡眠重要性的时候,也可以提出“I sleep therefore I am.(我睡觉故我在。)”。

二、忠于学科分类,全方位修炼内功

语言来源于生活,也终须服务于生活。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认真捧起一本英语词汇书,却始终都停留在“List A”的经历,久而久之,英语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也都被消耗殆尽。

然而,本书采用学科分类法,将看似无序的英文词汇回归到与日常息息相关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景中去,真正帮助读者做到信手拈来、学以致用。本书涉及五大领域:(1)人及社会环境;(2)自然环境与农业、动植物;(3)社会和国家机构;(4)娱乐活动与体育运动;(5)文化和艺术,总共囊括二十七个学科话题。笔者再从各个学科中提取出最具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英文表达,全方位、多领域、有条理地精心挑选地道表达法,通过具体的学科场景带领读者顺利完成词汇的积累,告别以往英语词汇书的“A篇诅咒”。

另外,笔者在二十七个学科话题后面增加了“介词词组”部分,以针对性地解决部分中国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的困难。每个摘录的英语句子都附带参考译文,以最大效率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内化,并加以灵活运用。

三、源于科学研究,直达词汇真宗

回想牙牙学语的幼童,第一堂识字课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这些词汇,不仅发音简单,而且本身是具象的、贴近生活的、符合高效“路径构造”的。根据Adele E. Goldberg(1995)提出的英语“way”构式和国内学者张辉教授等人的“二语构式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我们知道:不同的构式,可接受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暗示了路径构造的方法类构式可接受度最高,描述了移动的伴随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类构式可接受度次之,纯粹编码一个行为的表达方式可接受度是最低的。对于英语母语者来说,语言表达法中的具体词汇往往比一般词汇的可接受度更高。由此,便不难理解,英语母语者为何更倾向于用“pros and cons”(暗示了 )表示“优缺点”而非“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用“cost an arm and a leg”表示“代价巨大”,用“as American as apple pie”表示“典型美国式;美国特色”,用“rosy”表示“美好的”。

据此,笔者近五年来重点收集了五十多个热门话题,广泛借鉴英语母语研究员、资深作家、记者、对话题感兴趣或有实际经验体会的人士所撰文章。笔者在执教期间布置了相同的话题给学生写作,发现国内学生在同一主题的表达方式上与英美习惯表达法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笔者就英美资深人士的文本句子进行摘录、整理和汇编,力图让读者感受到英语词汇的魅力,把词汇学习这场耐力赛变得如儿时初识“eyes and nose”一样轻松有趣。

由于篇幅有限,本书收录的表达可能不尽完整,但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读者有一种“英语原来可以这么表达”的感觉,引导读者积累更多可接受度较高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法。

衷心感谢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江桂英教授,本书系其主持的“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性关系研究”(厦门大学“双一流”2018年度建设项目繁荣计划专项)项目成果之一。

编著者
2018年12月 mBP+5DotB2HabaypaKxSPgziB7tn/izzF360WR8ieKkpZ9+Hdcbp8JfjTxu4yV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