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现在的人都在说要做自己,可成为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帕蒂和罗伯特一开始是爱侣关系,中间罗伯特“发现”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两人几经挣扎才终于决定勇敢面对。

当帕蒂知道罗伯特的性向后,她曾经痛苦地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做不了他生命中的真命天女,才会导致他喜欢上男人?可最终,她还是决定履行自己对他曾有的承诺,坦然接受他与生俱来的光明和阴暗。

为了生计,也为了探索自身,罗伯特一度做了午夜牛郎,并染上了淋病。当帕蒂从巴黎回到纽约时,他高烧不断,病得要死,帕蒂精心照顾他,带他去看医生,在出租车上,两人许诺永不分开,直到他们分别可以自立。

他们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比爱情更长久,比友情更浓烈,他们后来都各有所爱,却仍然无损于他们之间的爱,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直守护在彼此身旁,不离不弃。

他们互为艺术家和缪斯,若不是对方的介入和鼓励,很难想象,他们会成为后来的朋克歌手和摄影大师。

帕蒂原本一心想做诗人,这个内向的女孩儿从来没想过会在公众前演出,可罗伯特热爱她的歌声,在她哼唱皮雅芙和鲍勃·迪伦时,他不止一次地鼓励她说:“帕蒂,你应该让全世界听到你的歌声。”

罗伯特原本一心想做画家,他之所以拿起相机,是为了自制拼贴材料。帕蒂是他的第一个模特,他总能拍出她独特的美。世人认识帕蒂,多半来自专辑《马群》的封面。照片里的帕蒂眉目硬朗,穿着简洁的白衬衫配吊带裤,黑外套甩在肩上,一头蓬乱的黑发,直愣愣的眼神像是要看到你心里去。

这张著名的照片就出自罗伯特之手,事实上她所有经典的照片几乎都出自他之手,他拍下的不是她,而是“他们”,连帕蒂后来的丈夫弗雷德也曾感叹说:“帕蒂,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把你拍成了他的样子!”

帕蒂比罗伯特先出名。这并不奇怪,上天总是会垂青那些看上去没那么急切的人。有才华的人太多,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很多一心想成为艺术家的人,最终却成了艺术的祭品,将短暂的生命献祭给艺术,他们的艺术路上总是伴随着毒品、绝症和厄运。

帕蒂却避开了这一切,她天生善于平衡,作家黎戈称她是“理才”高手,说她善于打理自己的才华。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时,帕蒂就展现出了这种平衡能力,和那些有所成就的艺术家一样,她生来具有双重性格,一重用来应付日常,一重用来追求艺术。朋友们都笑她,哦,帕蒂,你不扎针,也不搞同性恋,不敢相信你居然是个艺术家!

可她就是一个艺术家,而且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意的摇滚诗人。当她拿着一把电吉他,站在艾伦·金斯堡表演过的诗歌舞台上,发出了她石破天惊的声音:“耶稣是为别人的罪而死,不是我的!”属于她的时代就已经开启,她将诗歌融入了摇滚之中,开辟了摇滚乐上的朋克时代。

帕蒂就是这样一个连灵魂都在摇滚的酷女孩,她的酷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流淌在血液里,镌刻在骨子里。评判一个人是否真正酷,不是看她扎不扎针、磕不磕药,而是看她是否具有真正超越世俗的独立精神。毫无疑问,帕蒂是个真正的酷女孩,她从来不会为了反叛而反叛,为了堕落而堕落,她只想走她自己的路,管它是否惊世骇俗,管它铺满的是荆棘还是鲜花。

就像她对罗伯特的爱,超越了一切世俗范畴可以定义的情感类型。 0g9M2tIF+Va6wyshyqO70sChOjaRFGwHPG80/LZkqBFa5YD1L4UT87WCAoxe+e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