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医生

1.中国古代的医生来源于官名“大夫”和“郎中”。北方是“大夫”,南方是“郎中”。

2.西方传统的医生被称作physician,而根据不同专业领域来划分的称呼分别是physician(内科医生)和surgeon(外科医生)。医生被认为是最为博学和慈爱的人,所以用doctor这个词来作为医生的统称。

3.医生是凭医术吃饭的人。

4.医生最重要的特质是博学和慈爱。医者仁心,仁心仁术。好医生医病,伟大的医生医人!

Dr. X说

“大夫”和“郎中”

医生是行医人员的统称。在中国古代,“大夫”和“郎中”这两个官名也用来称呼医生。

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最开始只有太医院的医生专称大夫。为了与官名相区别,人们将称医生的“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这个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其中有些就负责医疗工作。

知识小锦囊
“江湖郎中”和“坐堂医”

“江湖郎中”用来称呼民间医生,宋朝时开始出现。尽管现在的江湖郎中多指招摇撞骗的骗子,但最早它指的是包括游医(没有固定场所、流动行医的医生)在内的兼通医术的侠义之士。因为古时候没有足够的医疗书籍,所以江湖郎中不仅可以行侠仗义,还可以在江湖游历中见到各种病人,这对于积累医学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江湖郎中在游历江湖过程中有了一定资历,或者拜了一位名医当老师后,就可以成为坐堂医了。这个“堂”兼具药铺的功能。坐堂医除了每日坐诊,还需要上山采药,并且制作一些药品制剂。即使如此,很多坐堂医也要定期出门云游一下,大概像我们现代医学的学术交流活动一样。

西方的医生

自中世纪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内科学”=“医学”,“内科医生”=“医生”。而外科医生的工作是美容和理发,只作为医疗辅助而存在。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外科医生和药剂师都开始独自进行治疗,也逐渐被看作医生。

西方传统的医生被称作physician,而根据不同专业领域来划分的称呼分别是physician(内科医生)和surgeon(外科医生)。医生被认为是最博学和慈爱的人,所以用doctor这个词来作为医生的统称。这样的称呼不仅有学识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医生要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医学的先贤——希波克拉底就被人认为既是一位医生又是一位哲学家。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外科医生原本不算医生。要说明的是,我不是“黑”外科医生,实际上我自己就是一名外科医生。surgery的本意是hand-work,也就是“手艺”,并非科学。过去,外科医生常常是学徒出身,比内科医生低一等。例如,内科医生为患者诊断认为他需要锯骨了,就找个外科学徒去锯一下,外科医生就按照内科医生的指示下刀。因此,最初的外科医生不需要有太多的医学知识,而内科医生的代表都是诸如希波克拉底、盖伦、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医学家。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1731年,法国国王宣布成立皇家外科学院;1745年,英国伦敦外科医生向国会请愿,要求将外科医生的职责和理发匠的分开,成为独立训练的医学专家。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医生

首先,医生是凭医术吃饭的人。当今社会讲究知识付费、技术付费,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技术和人的能力。从街头卖艺开始,我们就习惯了为他人的演出付费。只为了李白的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皇帝就可以付出千金。

其次,医者仁心,仁心仁术。“好医生医病,伟大的医生医人”,你一定听过这句话。许多医生也许正是因为真正读懂了这条道理,才做出了弃医从文的选择。如今的医患关系、舆论影响、工作压力等让医生变得远没有从前那么单纯,但真正的医生就是要在繁杂的环境中保持初心,坚守仁心。

从中国的大夫和郎中到西方的physician和doctor,“医生”二字价值千金,请君珍惜!

相关知识延伸
医院里五颜六色的制服和不同分工

白色是医院的代名词,我们用“白大褂”“白衣天使”这些词语来形容医生和护士。但是,医院里也有斑斓的色彩,远不止白色这么简单。并非所有的医疗工作者都穿白大褂,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尤其明显。在这里,让我们来说说医院里五颜六色的制服。

白大褂是怎么来的

厨师穿白衣、理发师穿白衣,医生也穿白衣。都是白衣,医生的白大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众所周知,西医起源于欧洲,中国的医生是不穿白大褂的,一席长袍和长胡子是老中医的标志。而随着西医的风靡,现在几乎所有的医生都穿上了白大褂。

其实在20世纪之前,欧洲的医生也穿长袍、戴礼帽。袍子很宽松,目的是不弄脏自己的衣服。而且袍子大多是灰色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耐脏,可以减少清洗的次数。因此,那时候医生的制服就像饭店厨师的围裙、油漆工的隔离衣一样,主要是保护自己的衣服。

白大褂是跟着无菌术一起出现的。从此以后,医生制服的定位从保护自己升级为保护患者。白色是最容易被弄脏的颜色,医生穿白大褂可以及时发现衣服的污染情况,及时清洗消毒,以减少自己和患者之间的细菌传播。

在美国,只有在医院注册的医生才可以穿白大褂,而访问交流、进修学习的医生都没有资格穿。这其实是对医生职责的尊重和对患者的保护。患者有权利获得更加专业、负责的建议,而不是东听一句西听一句。

五彩斑斓的医疗制服

除了白大褂以外,五彩斑斓的制服也是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美国某医院的制服为例:护士穿海军蓝和白色制服,护理员穿炭灰色制服,心肺科医生穿浅灰色制服,放射科技师穿水蓝色制服,实验人员穿黑色制服,药剂师穿紫色制服,治疗师穿品蓝色制服,手术室医护人员穿天蓝色制服,妇产科医生穿宝石绿制服。

为了保持相对严肃,医院里大都选择颜色素雅的衣服。除了上面提到的颜色之外,素雅的颜色还有众多选择,如森林绿、加勒比蓝、葡萄色、青灰色等。

为什么制服要有这么多种颜色

不同颜色的制服,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不同颜色的制服可以让患者更容易辨认出自己需要求助的对象。现在中国的很多患者都有这样一个错觉,认为所有穿白大褂的人都是一个人。主治医师张医生刚走,过一会儿患者就拉住王医生询问病情,但其实王医生对该患者的病情一无所知,可能过了一会儿患者又随便拉住一个护士询问。医护人员如果对其置之不理,可能会被认为高傲冷漠;但如果说上几句,那才是真的不负责任。叫医生帮忙输液,让护士帮忙诊病,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患者生病时无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做只会降低效率。归根结底,医院里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穿着同样的制服是让患者形成误会的重大原因之一。所有的人都穿着相近,尤其女医生常常被误认为是护士,而男护士则常常被误认为是医生。患者搞不清楚谁是谁,谁是做什么的。这时候不同颜色的制服就可以让患者一目了然。

第二,不同颜色的制服可以更好地区分职能。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放射科技师不能做临床诊断,护理员不能做治疗操作,实习医生和主治医师也有不同的职责。医院里的分工细致明确,如果用不同颜色的制服加以区分,就可以让医护人员更好地各司其职。如果有人越权操作,或者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那他将会十分显眼。

第三,不同颜色的制服也增加了医护人员自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医院里的每个工种都很专业,并且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事业为荣。所有的人都被叫作医生,这是对其他工种的忽视。例如,紫色衣服的是放射科技师,黑色衣服的是实验人员,红色衣服的是康复治疗师……衣服的颜色不仅代表了工作人员的工种,也彰显了他们卓越的专业素养。

医院里最常见的蓝色和绿色

中国的医生大部分没有西方医院里那么多五彩斑斓的制服,但在手术室里一定少不了洗手衣。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洗手衣大都选择蓝色或者绿色。除了洗手衣,仿佛整家医院,尤其是手术室的地板、墙面,都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冷酷的感觉。很多患者会觉得这没有人情味,甚至会放大患者心中的恐惧感。那为什么医院会选择这些颜色呢?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医生产生视觉疲劳。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长时间盯住红色的东西或者在一大堆红色的东西里寻找细小的神经和组织,大脑极易疲劳,从而导致视觉对红色产生模糊的感觉。长时间盯着一个颜色,对这个颜色的判断力也会下降。医生在手术中一晃神或者一花眼,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绿色和蓝色作为红色的对比色在医院随处可见,可以让大脑更容易放松下来,重新获得对红色的辨认力。

手术帽彰显个性

美国医院会根据不同的发型和要求,提供很多不同的手术帽。除了满足无菌的要求之外,有些宽松的帽子的设计目的是尽量不影响佩戴者的发型。外科医生不同花色的手术帽也代表着自己的个性,而且似乎只有主治医师才有资格佩戴不同花色的手术帽。

现在中国有些医院也引进了不同花色的手术帽。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把时间都献给了病房和手术室,理应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工作标志和个性。对于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归属感。

医疗制服漂亮很重要

中国的军装做得很漂亮,看上去十分威严整齐,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年轻人来参军。而医生的白大褂在制作上就感觉差了一些,大概跟被广泛调侃的学生校服一个水平。对于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选择职业的理由可能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可能会因为某个职业在某方面的“酷炫”而被吸引,所以制服漂亮很重要!

如果你看过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一定会对剧中五颜六色的手术帽印象深刻,有不少医学生就是因为剧中医生帅气的装扮而选择了学医。

医护人员到底是服务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呢?在中国,患者对医生尤其是护士,总是理解错误,所以在医院里经常有患者家属大喊“服务员,换水”。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护士制服传递出一种女性性别和服务人员的意味。但实际上,护士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人员。因此,制服的改良、各工种款式的统一,有利于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

言归正传,医院里不仅有冰冷的仪器和药品,也有不同的职业分工和不同色彩的制服,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专业的医护人员都是有想法、有感情、会冲动、会伤心的普通人,他们也爱漂亮,喜欢被称赞,讨厌做无意义的工作。患者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医生的心,每治愈一位患者都会让医生心潮澎湃,而每一位患者的离去也都会让医生的心情坠落谷底。也许外人看到的医生仅仅是“白大褂”,但其实在每一件医疗制服背后都有一颗火热跳动的心。 TGZqT+jakMx9Pz1PX6zqOo7T+Dn4hDAXIC2ICIK/wIFetkcw6+vQqJCmH6TdoE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