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我曾经是一个不称职的医生

2007年硕士毕业,我开始从事妇产科医生的工作。那时候,我已经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并在医院注册,是一个合法的执业医师。但是,我真正开始反思医生这个职业和思考这份工作的意义,却是在5年之后。

2012年,我的太太怀孕了。我以孕妇家属的身份,真正全程参与了一次孕产过程。一直到2013年初我的女儿诞生,我才愕然发现:一个孕妇所真正经历的和我每天工作自以为的竟然那么不同!然后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之前的从业经历,最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过去的5年多,我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从准备怀孕开始,我的太太就非常紧张、焦虑。由于工作、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某个时间段内怀孕、生孩子成了她那段时间最重要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这时候我发现,我作为医生给出的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建议,在她那里都可能是加重她焦虑情绪的重重的砝码。

更要命的是,孕妇的这种焦虑情绪不会随着怀孕成功而减弱;恰恰相反,随着孕周不断增加,检查项目不断增多,令孕妇紧张、焦虑的元素也在与日俱增。胎儿畸形筛查、妊娠期并发症……似乎每次产检总能发现一些令人担心的指标异常。后来情况严重到,每到产检的前一天,我的太太就会紧张得睡不好觉,生怕再发现什么新的异常情况。

除了情绪上的紧张、焦虑,孕期还会给孕妇带来生理上的改变和不适感。这时候我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除了告诉她“你有哪些问题”之外,在帮她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很多时候,我知道某些做法可能会有这样的风险或者那样的可能,但应该如何避免、怎样改善呢?我发现我其实并不知道,我的有些建议甚至还是错误的!

在工作了5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些经验已经过时,甚至有些经验其实是医生出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非为了患者的利益而给出的建议。在我太太怀孕之后,我才更加细致地去查阅了更多文献资料,才知道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是多么愚蠢。而且我发现自己之前所做的工作,更多的只是在拿一些可能的风险来吓唬患者,并没有给出应有的支持。

医生的格言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而我经常拿“偶尔治愈”来做借口,却忽视了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帮助”和“安慰”。

尽管如此,我的太太已经非常幸运了——她的丈夫就是妇产科医生。如果她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得到答案;如果她要去医院做检查,有人会提前给她排队付好钱、挂好号,她自己就省去了焦急等待的劳苦;报告单出来之后,她不必再去排队看医生,可以第一时间从自己丈夫那里得到解答。

以上这些对于绝大多数孕妇来说,都是令人羡慕的“特权”了。她们不得不挺着大肚子一趟趟地跑医院、找医生,排队等待,茫然无措。然后最终从医生那里得到的诊断可能都不够发一条140字的微博,甚至连对错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医生对孕妇生活和情绪上的关心了。而我,曾经就是那样的医生!

曾经的我作为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深深地为医生这个职业鸣不平,认为社会对医生不公,医生付出太多、得到的回报太少,进而总是牢骚满腹、怨气丛生。直到经历了那段作为孕妇家属的时光,我才重新认清了自己的问题。医生确实有自己的苦衷,但是这个社会上哪个职业没有自己的苦衷呢?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占有资源的一方,也是这个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因此,医生才是缓解医患矛盾时需要做出最大努力的那一方。

人的天性决定了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至于自身的不足会成为一个人最大的盲点。而只有在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时,我们才有机会从外部视角重新思考自己作为医生的身份。

徐昊医生的这本书讲的是医学常识。在我看来,很多常识连医生都未必知道。这本书,最应该学习和反思的群体,恐怕是医生;而中国最应该被科普的群体,可能也是医生。

丁香医生医学总监
田吉顺 gBAxKUGLW1SNKDoVx7eM0oxySIYy0/SuoaAk3gIHbvKJhhEgzGRIYJI6BenXMP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