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注人才的发展潜力

在华为,每个人都要积极进取,否则就会被淘汰。华为在选人上将人的发展潜力列为第一考虑要素。

我们不否认,高学历、高资历人才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有多强。因而,学历不应该成为领导者选拔人才的唯一指标。任正非就曾说过:“人才的发展潜力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有高学历的人并不一定有能力带动企业的发展,有的人反而还会拖企业的后腿。

任正非不仅仅认识到人才发展潜力的重要性,还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在华为,任正非要求公司在招聘、录用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员工的素质、潜能、品格、学历,其次才是经验。胡红卫从一名“外行”人成长为华为副总裁的经历,就是任正非看重发展潜力选拔人才的典型案例。

1991年,胡红卫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通过华为的招聘考试后,幸运地成为华为的正式员工,也是华为的第31名员工。之所以说他幸运,是因为胡红卫在中国科技大学学的是精密仪器专业,而华为主要做通信行业,显然他的专业不太对口。作为一个“门外汉”,胡红卫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不安。

可是,专业问题并没有成为胡红卫晋升的阻碍,任正非看重的是他的潜力。进入华为以后,胡红卫从基层干起,以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的身份,参与了华为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又先后担任了产品试制段长、计划调度科长、仓库部主任、生产部经理等职务。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胡红卫就因出众的个人能力,被提拔为制造部总经理、计划部总经理。1995年,胡红卫荣升华为副总裁,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职位“大跃进”。

事实证明,任正非的这一举措是正确的。华为充分发挥跟胡红卫一样没有经验、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敢想敢干、愿意从基层做起的优秀品质,实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任正非坚持认为,一个有潜力的人才的重要性大于一个客户或一项技术,宁愿牺牲一个客户或一项技术也要换来一个人才的成长。

吴秀(化名)在华为系统联调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希望问题能少一些,以“躲闪”的心态来面对问题,功放的问题必须面对,其他的问题能躲则躲。但是问题永远都会出现,等到一个产品的问题都解决了,又会面临新任务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软件跑不通、测试装备瘫痪等问题,吴秀就会求助,而不是自己解决。但是有一次,晚上生产保障一个批次单板的装备测试突然出现问题,求助要等到第二天才能解决,而单板必须当晚测试完成后入库。吴秀只得硬着头皮查找问题,将单板测试装备拆卸后,才确认是一根射频电缆插损异常引起的,更换后装备恢复正常。问题解决后,看到生产工人脸上的笑容,让吴秀体会到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快乐,而这一次经历也改变了他。

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开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先求助。慢慢地,他发现原来相关软件的加载、升级自己是有能力解决的,只要稍加耐心就好;单板也不再那么神秘,稍微留心就能定位一些基本问题;还有很多问题,他自己按照说明都能解决。在挖掘自己潜力的同时,他也收获了很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再多的问题他都能自己解决。

华为注重挖掘员工的潜力,是因为他们知道员工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自己有多大能力。而通过在工作中的激励,员工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将自己的潜力进一步挖掘出来。

在人才选拔的问题上,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的观点和任正非是一致的。

索尼公司的一万多名雇员一进公司,学历(人事档案)就被封存起来,公司让他们公平地竞争。在工作中,大家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盛田昭夫甚至写了一本《学历无用论》,来驳斥过分重视人才学历和资历的观点。

1982年,盛田昭夫私下决定将学音乐出身的大贺典雄作为他的接班人,但遭到朋友的反对。盛田昭夫说道:“实话讲,我从来没有把18岁到22岁的4年里学了什么这件事儿看得很重,难道大学的学习就能说明一个人一生能干什么?这不是很荒唐吗?再说了,所谓的学历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我的用人策略一向是人品第一、能力第二、性格第三……”

最终,大贺典雄当选为索尼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大贺典雄的带领下,索尼一次次地掀起20世纪娱乐业的风潮:随身听的流行、CD的普及、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MD(Mini Disc,迷你磁光盘)的问世及PS游戏机的诞生……

这也最终证明了一个观点:学历、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发展潜力更重要。因此,管理者在选人的时候,必须要重视长远的战略性建设,录用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人,因为他们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pMXcGAbWbFE+dlq6paMYwGqCMpT247XqiGdQKoWcOU2qo3aS9id564xK2/rkbS1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