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现实需要

从现实角度看,书法评价体系在今天所面对的最大困扰,是书法评论的极其不发达导致了社会上对此的需求极高而有此能力者极其稀缺。

本来,书法评价体系是一个合成的整体,它的细胞是每一个(次)具体的书法评论,但正是这个细胞组织的粗糙,导致了评价体系的难以获得建立更难以获得重视与关注。我们从三个层面来进行检讨。

首先是作为“观众”的困惑。

一个对书法篆刻完全没有积累的观众,走进美术馆的展厅,看到满壁悬挂着的书法作品,书写文字内容都能读;但对于抽象的汉字字形的优劣、书写者技巧的高下,作品完整度的判别,其实是找不到方向的——都是笔画,凭什么工整的铁线篆和楷书的提按顿挫的弹性变化可以各取所需?它们之间没有一个高低的差别吗?凭什么书法要讲笔力?有骨力的线条为什么得到追捧而软弱的线条必定是败笔?硬和软不应该是对等的一极两端吗?何以人为地厚此薄彼?为什么赵孟頫的圆润精熟和《张猛龙碑》的生硬狞厉都同列经典?我们看赵体的优美好看比魏碑的粗犷糙涩要高出许多,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魏碑根本高攀不起。这样的混乱,在书法经典欣赏和评价中比比皆是,顺手就可以举出一大堆疑惑来。

尤其是在美术馆的展览厅中,同时会展出油画、国画、版画,那都是可以先产生初步的欣赏和评价,比如像不像、逼真与否?画面色彩、构图、形象,一般不学画的观众也能说出观后感之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以美术作品观赏的具体图像图形图式之可以把握的选择,来看书法观赏和评价,却几乎无从下手。于是,最幼稚的初级观众,只能从字写得是否工整规矩千篇一律布如算子以见功力来衡量,工整者为上,杂乱者为下。但有的书法千变万化,正是在杂乱纷繁中见出艺术表情来,于是马上引起观众的迷乱:大呼看不懂!

其次是作为“书法初学者”的困惑。

学习书法,开始时因为没有基础,字写得歪歪扭扭,所以最初的目标一定是要尽量刻意写端正——端正整齐即是最先入为主的技能学习目标,当然也是一个阶段的艺术审美目标。待到日积月累,几年之后,能驾轻就熟地掌控端正了,初始目标达到,接下来就茫然了。往哪个方向走?应该作何一种评价?原来作为理想目标的端正,忽然成为仅仅是一个出发点,而未来又是一个未知数?颜柳欧赵、苏黄米蔡、颠张醉素、钟张二王?

写端正毛笔字,这个标准在写字众人心目中标准是一致的。所以不会有什么困惑。私塾仿红,小学习字,成人学书入门,都是通用的标准,人人皆能接受沿循之。但再往上走,自己不可能也变不出这么多的新变化,即使变化了也可以是自说自话不被认可,于是只能从古代经典法帖中找依靠。但这么多浩如烟海的古典,该找哪一个?选此而不选彼,必须要有理由,自然就必须自己作出判断与评价,更需要从古今各家评价中找到自己评判正确的依据。二王帖札、北碑石刻、篆隶楷草、唐法宋意……初学者面对大量的经典无法作出判断,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正确的评价和符合自己兴趣的评价,以及它背后作为支撑的“书法评价体系”,自然就成了扔不掉的拐杖。对会写毛笔字又希望继续学习书法艺术者,在不知如何进步又没有目标、四顾茫然的情况下,这“评价体系”岂可一日或缺?

再次则是作为“书法家”的困惑。

已有一定水平、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书法创作了,无论自己还是周边的同道都有关注和肯定——这是一个拥有数万人的大阶层。一次市展省展全国展,动辄成千上万的投稿,究竟孰取孰弃?书法家们自己其实也很惶惑,我明明比别人好,为什么我选不上而别人还能获奖?你们评审的依据是什么?书法展的专家评委也很惶惑:我明明看好的有获奖潜力的作品,第二轮复评就被淘汰了,我也认为这个评委班子水平不够,有问题;你们是根据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筛选的?而某一评委力挺的作品,却被另一评委反对,这中间的去取基准在哪儿?有没有评价的共同标准?有没有明确稳定的可以比照的“书法评价体系”的具体条目作为支撑?

当书法引发了几万几十万人的投入之时,不仅仅是写字与书法艺术难以区别,比如即使最高层面的“国展”中的投稿作品,也有大量的业余写毛笔字甚至“任笔为体”的退休老人的随手写字、而无丝毫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形,亦即是说,完全没有对自己所处水平的基本评价能力。

而即使在专业圈,大抵水平相当的几百件上千件作品的评审,无法确定优劣高下而导致混乱的情况也比比皆是。通常,在几十位评委审美口味的折中妥协下,中上水平的作品最易拔得头筹;而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则通常赞成与反对参半,坎坷障碍,磕磕绊绊,常常走不到最高层级。在其中,评审者多凭印象和经验,缺少循序渐进的、可以遵从的、客观的、层次分明、升降有序的“书法评价体系”的规范和约束,是一个最大的致命弱点。

观众、初学者、书法家,代表了书法在评价活动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渴求评价愿望,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指向和具体内容,但都面临着一个有急切的应用环境需求、有极强急迫性而又无法满足需要的尴尬。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构建努力,在现在,不仅仅是学理探究的需要,更是时代需要和现实环境的需要。 nxemyS+0G5FM4A2i8wDJgtueFBM1ObZsodX2FueJzfZkF7g3NKtlPLiT5hEkCR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