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与书法艺术史和书法美学理论的关系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和它的基本表现形态即书法评判、评估、评审、评论,或者称之为书法评价,它作为一种学术理论模式,与书法史、书法美学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文艺理论的总体架构基本上是三足鼎立式,亦可分为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三大板块。

首先是“艺术理论”,其设立的目的,是“讲道理”。它包括如下几个构成内容。

“艺术概论”即学科概论。如美术概论、书法概论、设计概论,它的目的是建立稳定的知识模型以便令从事者有所遵循。着力点在说明“是什么”。

“艺术哲学和美学”尤其是美学,讲究抽象的概念建立与逻辑展开:先提出质疑和问题,再作学理解答,从而证明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艺术理论的具体化”分为技法理论、创作理论、形式构成理论、书家与时代关系的理论……它是揭示出一个书法专业的艺术理论形态,应该“由哪些分类内容组成的”。

其次是“艺术史”,它旨在追究、梳理、排比、罗列众多的历史事实包含作品存在、艺术家存世以及一切相关知识。在书法而言,浩如烟海的大批上古时代甲骨文金文、秦汉石刻竹木简、唐宋元明清的纸帛书法,还有记事述史、账簿名册、官告契约、日记尺牍和诗词歌赋,更有铸冶刻凿、南帖北碑,手卷立轴、墨拓手书,还有钟张羲献、颜柳欧赵、颠张醉素、苏黄米蔡;从书写形制,到文献形态,到制作过程,到书法名家,再到书写内容在不同时代的分布,这些都是“书法史”的研究内容。因为牵涉五千年历史,所以这是书法艺术理论中最庞大的一个板块。事实存在先于学理追究,这就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生活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大道理。因为“艺术史”不是我们“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的重点,故而就不作详细展开了。

再次,是“艺术批评”即评论和评判。与“艺术理论”重思辨重逻辑重概念、旨在建立本专业的知识模型不同,与“艺术史”重史料、重传世古代作品、重作家、重历史现象和事件也不同,“艺术批评”重物质的文本、作品、流派等等,釆取即时的与当下同步的立场,评骘高下优劣,判明流派归属,提示出创新之点,确定可能拥有的时代地位和历史地位。总之,一切以作品(背后是作家、创作事件)为核心而展开。

作为“评价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批评”,作为整体艺术理论(相对于创作实践而言),如前所述,它应该是以“作品”“当下”“事件”“艺术家”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和专业边界划定。

1.作品的强调表明它是着重于具体的物质存在,而不是纯“艺术理论”式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思辨。

2.“当下”的强调表明它不是“艺术史”的历史内容,而是最鲜活的即时的原生态。

3.“事件”的强调表明它不是只沉湎于具体个别的史料和材料资料,而善于通过抽象使每一个时代事实和现象能通过意义提取,构成历史发展之链。

4.“艺术家”的强调表明“人”的重要性,艺术家是主导艺术的历史时代的主要动力,单件作品可能是孤立的,一转入到艺术家人物研究,批评和评价、评判就有一个立体的多因素多角度的理论思考环境。它能确保批评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还有历史价值。

只有找到了“艺术批评”不同于“艺术理论”“艺术史”的独特性,梳理它们之间不可互相替代又互制互补的关系,才能寻求到“艺术批评”的独立的讨论价值和研究价值,我们的评判、评估、评审、评论的这个学术评价体系,也才有了获得成立与接受认可的资格。 dsO2/LslgTJtyWFC1ys6LUp3wLH4HYgunm6vQY7DHQ6vaZbW7Taf29viB4WyGE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