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四位一体和四个问号

我们把一个笼统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细分为四个不同指向的科目,由此带出了四个问号。

一、评判:“是什么”?

它是在最常见最宽泛的意义上来展现评价体系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

“是什么”当然可以是一个明确无误的判断结论,是黑必不是白,是优必不是劣,是高雅必不是低俗,是艺术表现必不是一般技能。但提出这个结论不难,为什么我们要认可这个结论?为什么不是反对而要赞成它?于是就要有分析、归类、演绎、证明,要有一系列检验方法帮助我们判断某一结论的正误高下。

在这一阶段,我们最看重的,是批评家对证据的奉行和强大的逻辑能力。

二、评估:“有什么价值”?

有了评判结论的基本指向,于是进入到细化的阶段。首先,是有没有可能实施反证?明明结论是肯定的,但能否用“假想敌”的论辩方式进行予以否定的尝试?难道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肯定只是“正”而不是“反”?有无例外?其次,在正反效应追问和检验之上,还有一个价值多样化的层级设置问题。比如作为评价价值确定,它会有哪些主次不等的层次分布?在一个基础层面上“可取”的价值,和在高峰顶层上“标志”的价值,当然不同。在一个创新角度上的“另类启发”的价值,和在专业本位角度上的“经典永恒”的价值,自然也因所取者和不同目标设置者的立场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评估”的“估”,是一个斟酌、掂量、推敲、区分的细化过程。它显然不同于“评价”的总体认定,而有细化精分的层级化特征。

三、评审:“如何评定”?

当书法作品成为一个实际存在时,如何准确评定它的高下,是考验某个评论家的专业素质的试金石。但当面对几千几万件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一大批全国展赛的投稿作品进行选优评奖时,仅仅凭某个评审家个体即使完全诚实的作为,加上再好的专业信誉威望,也难以面对大量来自不同需求不同期望不同角度的质疑。于是,严格的公开透明的评审程序便成了必须。比如全国展、省展之从初选、复评、终评和评奖的程序设定和每一轮投票划票制度的正反设置,以及监审制度的配置,这些由几十位评审委员按一定时间规定操作的评审过程,是确保书法评价(评审)相对公平公正的工作保障。但除了这些工作保障的制度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面向全体评审委员每个人专业判断提供艺术标准的因素,更为重要。我们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之中,“评审”过程中每个评委应该把握不同评审阶段的不同专业标准,于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展开内容,便清晰地凸显出来。亦即是说,操作时的工作流程再客观完善,仍然不能替代每个评委个人不同层次的专业艺术判断的准确性。我们希望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能清晰地反映出书法评审过程中这种艺术判断标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这才是“评审”最精髓的所在。

四、评论:“有什么意义”?

完成了书法的总体“评判”(评价)、分级“评估”细化、“评审”产生程序和选择标准之后,则是最后的理论解说“评论”了。

评论的功能,是对已完成的评价结论进行理论定位和意义阐发。在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对已有评价成果的确认。它的准确性,它的文化意义,它的历史根源,它的当代性,它的创作者的经历和经验,它的独特性,它的形式创造和技巧含量,它的内容题材的取舍,它的创新点……这是一个综合的论述过程。第二,是对既有的成果(如作品)进行思想和理论上的比较、提升和发挥,揭示作者和作品中的已有含量;拓展作者未必有而观众不必不有的更广阔宏大的作品意义视野和空间,有所阐发有所伸延,对作品、现象、人物、时代提出一些更深刻的、唯优秀批评家才会有的研究,并以文本如论文、著作形式呈现出来。

在我们的书法评价体系中,“评论”是把已有的“评判”“评估”“评审”的各种有形的或无形的成果汇总起来,作一个总括性的归结工作,并且在排出它本身具备的各层次含义之上,再伸延、拓展出更宏富的追加含义,纵横八极,推扬万里。一芥尘而有万千世界,“芥尘”就是评论对象,而“万千世界”则是评论家据此而展开的思维、视野和手段还有收获的研究成果。如果说作品是千变万化,那么“评论”就是定于一尊,是作为结论和作品意义的一尊,又是有万千可能性的一尊。

含义和意义,是“评论”的首要目的。依靠有效的“评论”,各种有价值的作品、人物、现象、事件终于可以获得恰当定位,并幸运地被沉淀在历史之中。 ZOL7wm6SLuXl/vLHPPw98zlAsjzrXaOpod41/q8bAsDdhfcO1rHx17Fj8wllvb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