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有“丝绸大国”的美誉,其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技术体系。

直到近代,随着工厂化生产方式逐步的引进,中国纺织业迎来了革新,变化体现在各个方面。行业结构上先后有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纺织业、染织业、针织业等;生产的机器丝织物包括纺绸、绫、缎、绡、绉、绨、葛、呢、纱等品种。特别是面料图案设计题材上的变化,除了传统图案基础上再创造的植物图案,还有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的几何图案,但一些民国日常生活特色的人物风景图案亦彰显了中国特色,一些动物图案将中西画法融会贯通。图案题材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不同风格并行不悖,或是华美、绚丽,或是清新、雅致,绚烂多彩的剧情拉开了帷幕。

民国时期纺织业发展概况

20世纪初,受原料产地、电力供给、运输、市场、金融等条件影响,以及西方和日本大量舶来品的涌入,对原有纺织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改良势在必行。半机器化的手拉提花机、电力织机投入生产,新一批丝织工厂相继成立。到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开设了22家电力丝织厂,其中大部分是20台电力织机以上的大中型丝织厂。之后的4年,上海机器丝织业迎来了第二次的发展阶段,新开设了475家小型丝织厂,共拥有3769台电力丝织机。上海迅速成为全国机器丝织业生产的新中心,呈现出外商纺织业和民族纺织业鼎力的新局面。苏州和杭州都是传统的丝织生产中心,杭州纬成、虎林、振新、天章,苏州振亚、东吴等新式绸厂纷纷设立,成为仅次于上海的机器丝织业生产中心。

民国时期织物图案的创作群体

时代背景

民国时期国内外的文化氛围大大解放了普通民众的思想意识,民众价值体系与文化观念产生新的变化,引发质的变革,由此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民国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

在民国时期“实业救国”思想指导下,民间办厂纷纷开始,城市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愈来愈密切的联系,原有的城乡关系开始出现断裂,产业结构失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大城市,逐渐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工人阶级、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固守的地主阶级以及外籍人士。原有的手工作坊式的丝织行业,逐渐为新兴的民族实业所替代。新事物大大改变人们原有的接受范围、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使他们追求利润、追求时尚,对生活有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且趋势而动,这些现实存在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图案设计的发展。

自开商埠以来,截止到1909年全国通商口岸共建立110余个,大批外籍人士随之而来,带来了西方文化及生活方式,大批洋货倾销到全国内地,一时间西式生活方式成为中产阶级模仿的样本。中国接受着西方国家各个方面的文化洗礼,不仅在商业形式、公共建筑、交通方式上大有改观,而且在婚俗习惯、妇女地位、休闲娱乐方式上都有所体现,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在民国时期高度商业化的大环境下,进出口贸易及纺织业的发展,商业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加剧,扩大了纺织图案的设计,将集生产与设计于一身的传统手工匠人逐渐细化分工为操作电力织机的工人,专门从事纺织图案设计的设计师。纺织企业为了扩大商品销量,获得更高的商业利润,就需要产品不断的更新花样、推陈出新。上海美亚厂成立的美章纹制合作社在全盛时期“每周有新出品一种问世”,直至“二十九年(1940)重又恢复,改为每半月出新织物一种”,以美亚厂之产品执牛耳,各厂纷纷效仿研制新品,从而促使产品不断改进更新,图案设计层出不穷,民国时期纺织图案迎来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代,书写出花样百出的璀璨光芒,加速了中国纺织业近代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设计师的培养方式
日本、欧美留学直接培养设计师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民国,留学潮真可谓“高潮迭起”,当年的留学生里出了不少像蔡元培、鲁迅、胡适、钱三强、林风眠这样的大师级人物。留学生大多由教育部和各省统一选派,大部分留学生学成回国,其中就包括一部分学习近代染织设计的学生。

学习染织设计的留学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留学生的目的地主要是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的20年间,逐渐成为世界上纺织工业发达的国家,并一举成为具有先进技术的纺织品生产大国。

中后期留学生主要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地为主,在国外学习的科目以当时中国急需的专业为主,主要有医学、法政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农学等。艺术学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艺术学中更多是对架上绘画的学习,而从事图案设计的留学生可谓少之又少。回国后有部分艺术家兼职做图案设计,将欧美艺术的浪漫主义艺术、新古典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后印象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格特点应用到图案设计中,为民国时期纺织图案的设计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因此留学生的学习回国,直接影响到图案设计的表现形式以及国内图案设计师的教学与培养。

在民国时期高度商业化的大环境下,进出口贸易及纺织业的发展,商业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加剧,扩大了纺织图案的设计,将集生产与设计于一身的传统手工匠人逐渐细化分工为操作电力织机的工人,专门从事纺织图案设计的设计师。纺织企业为了扩大商品销量,获得更高的商业利润,就需要产品不断的更新花样、推陈出新。

图案工作室兼设计与培养人才之职

民国30余年中,全国各地及海外留学生组织的美术社团就多达300余个,这在几千年的中国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专门设计纺织图案的工作室主要有凤韶织物图案馆、尚美图案馆等。

凤韶织物图案馆系绸商娄凤韶于1941年筹资创办,厂址设在徐家汇路,置地4.1亩,建造钢筋水泥四层六开间厂房,同年秋正式开工,工厂拥有电力丝织机70台和全套相应设备。娄凤韶原是1917年创办苏州振亚织物公司的最大股东,但当时他自愿销振亚产品外,兼代各地推销绸匹,自己还经营批发业务。娄凤韶在同章绸缎庄内设立“三益纹工绘图社”(后改称“凤韶织物画图馆”),专司绘制图案小样,由娄凤韶审定,交各厂(含振亚)依样织造,几乎每月每周都有新式花样发往各厂试验生产。

陈之佛创办的“尚美图案馆”适应了当时上海纺织印染工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孕育的产物。陈之佛 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担任染织图案、素描等课程。1917年编出了我国第一部图案教科书;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攻读工艺图案专业的第一人;1923年学成回国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旷古未有的第一个设计事务所——尚美图案馆,地址选在上海福生路德康里二号。尚美图案馆结合生产实际与市场需求为各大丝织工厂设计大量丝织图案,业务兴盛,深受各厂的欢迎,如当时颇有名气的杭州虎林公司织造的产品,其图案设计就多出自尚美图案馆之手。设计的图案纹样深为各厂家喜爱。

1 凤韶图案馆设计的云林锦图案

2 凤韶织物图案馆的图案设计作品集

尚美图案馆的设计成就在于为当时上海众多纺织印染厂提供织印花布的图案设计。这项设计已将图案画稿的制作视为现代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即把设计与生产等同起来,显示出有机整体的生产工序,这是我国近现代真正富有设计意义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性质的开创性工作。

教育机构培养国内设计师

中国近代的纺织科研在纺织教育机构、纺织科研机构和纺织工厂内开展,沿着对西方先进纺织机械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不断发展、深入着。我国早期开办的纺织教育参照西方的课程、实习安排,聘请国外教师及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归国学生任教。随后我国近代兴建了多所纺织教育机构,培养出大批纺织专门人才。

3 陈之佛

4 尚美图案馆为虎林厂设计的图案

民国时期,在江浙沪地区最有名的纺织类学校是浙江甲种工业学校,也是中国最早从事图案教育的学校之一,为江、浙、沪地区丝织企业培养大批优秀设计人才。浙江甲种工业学校原名浙江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创办人是留日回国的许炳堃。这所学校开设机织、染色、机械等科,是中国最早从事染织图案设计教育的学校之一,为江浙沪一带的大型丝织企业培养出大批优秀设计人才。学校开设特色课程有数理化和英文、美术和图案、机械等并配有设备先进的实习工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员进行指导,注重与纺织企业的联系,合作企业主要有杭州虎林公司、纬成公司、袁震和绸厂、天章绸厂等。学校强调“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的毕业生除留校或出国深造外,大部分在企业工作,他们思想开阔、能突破传统,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其丝织物图案设计及风格产生“中西合璧”之特点,从而提高了丝织物图案设计的水平,也使其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审美趣味,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成功认可,为中国染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的教师自主编写上课教材,陈之佛先生的《图案法ABC》(1930年)、《图案构成法》(1937年);傅抱石先生的《基础图案学》(1935年)、《基础工艺图案法》(1936年);李冰洁先生的《工艺意匠》(1936年)等图案教材,为图案教学提供教学上的讲授依据,民国时期的图案教学作为一项学科性质的教育已初步形成。图案学科在实业教育大背景下,借助西方学校教育的方式,以及日本和欧美的设计教育资源和国内纺织品设计人才的巨大缺口,图案学科在民国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被列入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正式教学科目中。

工厂设计室培养自主设计师

民国时期纺织工厂里自主开办设计室的有上海美亚织绸厂图案设计室(即美章纹制合作社-美亚织物实验所)、虎林织绸公司、纬成丝呢公司等。

上海美亚织绸厂图案设计室主任李有行(1905-1982),毕业于深受日本设计教育影响的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民国二十五年(1926)赴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染织艺术设计,并获学校毕业设计奖,毕业后曾在巴黎维纳丝织公司担任图案设计师,民国二十年(1931)回国后进入美亚织绸厂主持丝绸设计工作,历时八年,所设计的百余种丝绸产品风靡东南亚市场。

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对民国时期织物图案设计的影响

美亚织物实验所,其业务一是征集国内外织物纹样加以分析、试验和仿造;二是进行各种新织物的研究设计和改良;三是编译外国丝织技术书籍;四是试织产品小样。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美亚厂在产品开发上的自主创新能力,每周都有新产品推出,到1949年前已发展出1246个品号的产品。

总之,工厂设计室根据市场销量和市民喜爱程度直接进行相关主题图案设计,具有实效性的特点。此外,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自主设计师的培养,熟悉本厂机器工艺与设计风格特点更好的相融合,少了外来设计师与工厂生产的磨合期,更主要的是减少设计师的流动性,保证本厂设计图案的稳定性与连贯性,使生产产品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牢牢占据市场。

民国时期西方文化背景

19世纪到20世纪是欧洲艺术流派精彩纷呈的年代:先后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新古典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后印象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等等。这一时期是人类社会和世界格局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推动了很多新艺术流派的产生,它们犹如巨浪一般影响东方丝织大国。而此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巨变,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如大厦般瞬间倒塌,取而代之是新政府的成立,诸多新生的思想和事物,使得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民国服饰受到了西方艺术理念的深度影响,使得纺织品纹样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在民国纺织图案的设计发展中占据着一席重要的位置,由西方艺术文化引领而来的立体审美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示空间,使民国旗袍的装饰纹样从相对静态的平面成像效果上升到了与视觉节奏互相同步的动态立体成像效果,为传统的艺术表现氛围增添了几分现代感,与代表封建腐朽思想的清代旗袍奢华、静固的审美表现背道而驰,也使民国纺织图案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装饰特征表现。

5 明暗法设计的芍药花图案

明暗法使图案产生立体层次变化

明暗法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产生视错觉假象,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清朝时期由郎世宁传入中国。传统纺织图案大多追求二维的平面性表现,以平涂或是勾线平涂为主要方法。民国时期的纺织机由于采用先进的贾卡龙头和棒刀装置,每一根经线都可以自由与纬线交织,并且利用机器设备缫制的丝线原料较土丝纤细,因此织物的纬密更大,可以织出细小的影光组织,用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织物图案开始部分出现用细微的明暗渐变来塑造形体的技法,大多为植物题材,其中在花头或花叶的描绘中,尝试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现其受光部分、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变化,营造出立体视觉效果,使图案表现更加生动、丰满,栩栩如生之感一改往日二维平面图案的僵硬、刻板之势。

点彩派带来点的无穷变化

19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新印象派艺术(Neo-impxessuionistes),又称点彩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是印象派中的后起者,由他创始的点彩派把印象派的色彩方法进一步推向科学分析的道路。把单纯的色彩一点点地以小圆点形式排列,表现画面上的物象,让人的视觉作用去混合达到自然调和,画面上则呈现静谧、冷漠和呆板之感,具有装饰效果。

民国时期纺织图案中点的运用十分广泛,运用点的大小、疏密、轻重、虚实、反复、渐变等方法表现出图案形象的明暗、节奏、体感。由点与点的排列表现出图案表现对象,使观者依靠视觉作用去体会形体的变化。开始用纯粹的点来造型用以取代线、面在图案画面中的作用。因此,民国时期纺织图案表现形式在借鉴欧洲点彩派艺术形式基础上,使点成为图案的表现因素并且做出多种点造型的尝试,民国纺织图案获得不同于传统图案的现代性,从而丰富了图案的表现语言。

6 点彩绘图案

新艺术运动产生对线的自由表达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新艺术运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风尚。“新艺术运动”在设计中强调流畅的动植物花纹的使用,象征意味浓厚,设计风格强调自然主义,这一设计观念一直影响着其后的艺术设计诸多领域,成为那个时代的设计准则,这是传统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变的过渡阶段。民国时期织物图案在线条的运用上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呈现曲线性和趋向直线的两种特征,在直与曲中展开一场对线性元素的追逐。在形式上追求一种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并且与传统设计拉开距离,更加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在价值。织物图案艺术中“新艺术”的风格样式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风格鲜明。如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多采用花卉、植物等图案,突出强调有机形态的装饰形式美感;德国、奥地利等国则强调更为抽象的线性装饰,带有几何风格,相比南部自然主义浪漫风格,北方的艺术形式更具严谨与理性。“新艺术运动”反对传统,倡导新的形式和自然主义风格,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实践基础,为织物图案从传统走入现代形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从“新艺术运动”开始,纺织图案步入现代艺术语言形式的探索阶段。

7 线性装饰图案1

8 线性装饰图案2

构成主义展现面的多面性

“构成主义艺术追求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观念,对西方艺术界的影响非常大,构成主义美学宣传打破传统,赋予艺术和设计更大的民主性而非精英化,强调人类经验的广泛性,认为人类在自然的象征主义和抽象的象征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语汇”。荷兰的“风格派”在画面构成形式及艺术语言上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民国织物图案的表现形式,比如对表现内容的物象本身简化为平面、直线、矩形,色彩也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强调画面中经纬编织的明确性与秩序性和简洁的画面色彩表现,试图在织物中通过严谨的编织工艺建立起精确严格并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几何风格的作品在民国织物图案发展中,是对传统织物图案的大力冲击,带来焕然一新的、活泼的、明快的艺术风格。

9 点彩绘图案

民国织物图案开始大量运用几何形图案或几何形骨架构成的图案形式,具有理性、秩序的视觉特点,在理性中又跳跃着韵律、明快、活泼的视觉动感,几何图形如锯齿形、闪电型、线圈型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充满活力、速度和运动的力量。如光芒般的四射、如声音般的余音绕梁、如雨滴般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意。或许是受到康定斯基这类西方艺术家的影响,直线、曲线开始应用在画面中起到分割作用,构成各种面的造型,面与面组合可以形成新面,构成方式上可上下左右平行、重叠、分割、裁切、移动、组合、移位等。因此在当时林林总总的设计中,呈现织物图案效果也谓之独树一帜、奇葩一朵。在图案设计中点、线、面的存在具有相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域与物相之间的对比关系,根据他们在图案中所占的面积与所起的作用而产生。在实际图案中,由规则点的密集排列构成线,或是由不规则点的密集排列从而产生虚实变化的立体效果,构成主义风格的纺织品投入市场必然使消费者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观感。

ARTDEC风格绽放装饰之美

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是20世纪前期欧美各国流行的强调装饰表现的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并非单纯的一种风格式样,它包括的范围广泛,从产品包装到建筑样式都呈现出装饰艺术的强烈特性。其主要贡献是在造型与色彩上表现现代内容,显出时代特征。装饰艺术的风潮中,艺术家们喜爱用几何图形来做装饰,作品里出现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如锯齿形、放射形或是锯齿形、闪电型、线圈型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充满活力、速度和运动的力量。受装饰艺术影响的民国织物图案中也是以几何图形和花卉最具代表性,花卉在纺织品的设计里一直是主要题材,表现形体特点是花卉形态自然,表现方式简洁概括又富有动感,色彩特征明亮鲜艳,对比强烈的特点,喜用对比色和金属色,或是颜色较多为深色底搭配浅色叶或浅色的底上凸显深色的叶,造成强烈的、绚丽的、华美的视觉印象。

在西方装饰艺术的影响下,民国织物图案把带有一些吉祥寓意的图案形式发展成单纯地注重装饰美感,更把形式各异、色彩丰富的几何纹样、花卉纹样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等运用到织物上,形成民国时期织物独特的装饰之美。

10 ARTDEC风格图案

民国时期织物图案的发展趋势

总之,民国时期织物图案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双重影响下,织物图案艺术风格大融合已成为潮流,众多著名美术家、设计家纷纷投身到织物图案设计与创作实践活动中,把关注焦点投向织物图案的可变性上,大胆尝试采用新的表现形式,突破了对传统图案形式运用的局限,艺术形象融合各种自由抽象、几何抽象、表现主义等,表现形式在活跃的抽象化中解放了创作的自由,在制作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纬之间的变化,开始试图融合现代艺术的特点,寻找艺术形式间某种内部存在的联系,织物图案更多关注起人的情感与社会变迁,走向生活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织物图案走向国际化、高端化市场定位

民国时期织物图案受到人们对时尚喜好的影响,流行文化成为织物图案发展的重要因素。织物的消费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求花色新颖奇特,不计售价之高昂”的富有人士,另一类是“只求价值低廉实惠合乎经济条件”的中下阶层。面对中西文明的相互影响与撞击日趋激烈,一些国外的生活方式被引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为生活领域的一部分,在图案设计上则“仿西洋派”,采用外来图案,以满足审美需要,例如美亚厂每年会选派一到两名“在厂服务五年以上且有特殊劳绩者”到国外进行最长为六个月时间的考察,重点任务是“搜集各项标本、书籍、图样,随时寄交本厂”,这项制度确保了美亚厂对国际丝织物品种和图案最新发展情况的及时掌握,并根据国际市场的流行进行纺织或研发。此外针对国外市场消费者对图案花型喜好的调研,越南“于丝织品好尚,色以黑、白二色为主,花纹宜小或素身者”、菲律宾“当地人民无分老幼,均喜着颜色鲜艳、花样新奇之质料”、檀香山“卖与西人者,花色要旧;卖与华侨者,花色要新”。调研紧跟国际时尚、收集国内外丝织图案,为工厂生产提供大量设计素材。此外,随着纺织科技与工艺的不断发展进步,国际化的图案可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巴黎缎、塔夫绸、提花纺绸、天香绢、香雪绡等高端产品的开发研制中,使产品倾向国际化和高端化,成为当时图案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占据高端消费市场。

11 上海永安公司定制巴黎缎图案

织物图案表现形式由具象写实走向抽象表达

抽象主义艺术的出现是民国时期织物图案走向现代性的主要动力。织物图案对于抽象形体本身线条的关注和高度敏感性,与抽象主义的审美理想获得互通。抽象试图营造出一种境界,作品中内在显现的精神、情感、政治等内容都因抽象的线条或形体的塑造,而营造出或氤氲、或忧郁、或恬淡等意境,观者对意境氛围的领会,皆因对艺术抽象符号领会的不同而各有千秋,抽象使作品与观者保持适当距离,这种距离感成为现代美学判断的基本准则,并且广泛应用于艺术的各个门类中。抽象语言的广泛使用必将使织物图案表现形式带入新境界,从对织物材料肌理形式的关注转移到展现材料特性和表达创意上,更多关注于人的思想与感受最终将两者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语言。

12 抽象风格图案

人文情感是织物图案设计的核心

在民国织物图案中,许多作品也正是以独特的人文性语境,体现了人文性与艺术性互为包容、互为表里的现象与关系。在图案艺术中,人文性的语境可以表现为对现实生活、自然的直接写照,或形象地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景象,在静止、凝练的画面中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来感受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意识,进而在观赏过程中对观赏者产生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作用。对此,龚建培教授认为:“每一件作品的形式、内容不但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而且从材料、手段等方面都表露出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及艺术家的个性。”正如后现代追求艺术的生活化也就是创造生活化的艺术,将艺术家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与创作融为一体。民国时期织物图案的设计试图去艺术地把握生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折射出人生活的全部多元性,使其图案风格更倾向生活化和平民化。

13 振绚图案

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对织物图案的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织物图案的万千变化是时代的独特产物与历史的见证者。今日回眸近百年前的民国时尚产业以上海为中心向外辐射,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使上海形成东方的纺织业中心,并走向世界。 zJZrBwg4r+qgi3DCWU45drfJhclfl9QRLJnFhSxxHQd6o1l9LO9+u7XGxHUrsW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