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捍卫理想主义

《堂吉诃德》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部对于塞万提斯可以说是计划外的。他原只打算写到第一部结束就完了,并没想写第二部。这解释了第二部的写作何以是在第一部出版之后好几年才开始的。中间的这段时间,他已经忙着写别的作品去了。

他没想写续集,有人却因为第一部的成功就惦记着搭顺风车,越俎代庖弄出了一部续集。第一部风靡西班牙,读者还没看过瘾,续集出来借了势,流传颇广。塞万提斯因此非常生气,最让他愤怒的是,续集里他的意思被歪曲了,堂吉诃德被写得就像一个滑稽戏里的小丑,除了可笑还是可笑。那不是他心目中的堂吉诃德:尽管他写出了这个人物的荒唐可笑,塞万提斯却从不怀疑他的正直善良—堂吉诃德骨子里是一个高贵的人。塞万提斯不能允许堂吉诃德这样被糟蹋,他当然可以批评续书,痛斥作者,辩明自己的意思,但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接着写下去,给读者奉献一个更完整的堂吉诃德的肖像。他也真的这么做了,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第二部。

我们实在应该感激那位拙劣的续书作者,没有续书的刺激,我们也许就无缘读到《堂吉诃德》的第二部,这样一来,这部巨著的伟大就要大打折扣,因为第二部较第一部意蕴更丰厚,题旨更深刻,堂吉诃德的形象也更立体、复杂。没有第二部,《堂吉诃德》仍不失为一部杰作,但塞万提斯还能不能成为一个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而立的人物,就要另说。《堂吉诃德》的丰厚复杂,在于它能调动起读者复杂多样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感受也会有变化。19世纪德国大诗人海涅曾在《读〈堂吉诃德〉》一文中说到他的阅读体验:小时他读此书,读得乐不可支,大笑不止,中年以后,在社会上碰过壁,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后再读,他感到悲从中来,以至于泪流满面。书中那位疯疯癫癫的骑士在他眼中从一个可笑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可敬的圣徒式的人物。

这种阅读感受的变化,是很多读者所共有的,它固然与读者本身的成长有关,从作者那一面去说,则是塞万提斯引导我们完成的。在第一部中,他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堂吉诃德身上的可笑,其基调是嘲讽;第二部中,喜剧性的因素仍在延续,但他更多地转入了同情,让我们意识到堂吉诃德荒唐行为后面隐含着的高贵。

没有人比塞万提斯更能指出这个人物的滑稽可笑,更没有人比他更能体味到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不妨说,他把自己全部的人生体验都贯注到堂吉诃德这一形象的塑造上。前面已约略提到塞万提斯与笔下主人公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对应:他经历的坎坷,以及他身上的英雄主义。也可以说,他要对别人炮制的续书中那个小丑化了的堂吉诃德来一番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说到底是要捍卫他的理想主义。对理想主义的亵渎是他不能容忍的。

多雷插图,1863年 pliwzxcOL0k/Ie9/vj/bXT4ouufpvjv1gb6wvYDdCxrMCW3kExUOFocPQ5b7j++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