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喜剧》到《神曲》

这是一次奇异的旅行,我们可以把维吉尔、贝阿特丽丝看作两位导游,像旅行社的地陪那样各司其职,负责自己相关部分的引导、解说之责。作为读者的我们则是但丁邀来同游的人,只是我们是隐身的。跟随但丁,我们见识三界奇异场景,见识各式各样的魂灵—说是魂灵,其实还是成为魂灵之前那些人的延伸,只不过是但丁心目中的形象。

有的时候,维吉尔为但丁介绍、讲解,有的时候,他自己和“当地人”(也就是三界中的魂灵)直接交谈,听他们自述情由,或是讨论问题(到了炼狱、天堂,这样的讨论就多起来)。《神曲》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的。它是但丁版的一出气势恢宏的穿越剧,他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和现实奇异地交织到一起。他拥有一种体系化的想象力,地狱、炼狱、天堂在他有条不紊的叙述下秩序井然,俨然一个真实的世界。他把虚变成了实,居然让一种假想变得具体可感,具有了奇异的真实性,而其中又充满了隐喻和象征。

《神曲》的穿越,最直接的显现是但丁写到的一百多个人物。这些人物有历史人物,有的出自神话、文学作品,还有在世的人,在他笔下打成了一片,如果我们熟悉这些人物,便不难发现,连缀起来,他把欧洲历史从古希腊罗马一直铺陈到了意大利的当下。他勾画出他们的形象,也让自己置身于他们中间。他召唤他们到一起,本身就是他与历史、现实展开对话的一种方式,经由与他们的交谈、对他们的褒贬,但丁展示了他多方面的学问,系统表达了他对政治、历史、人生的看法。

但丁并没有为这部史诗给出明确的标题。在作品中但丁也只在《地狱篇》中提到过两次commedia一词(意大利语,原意为喜剧),而divina(意大利语,意为神圣)这一词则出自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乔万尼·薄伽丘,他加上这样的修饰是要表示对这部诗作的景仰之情,加起来,就是“divina commedia”(神圣的喜剧)。东方人再根据此名来翻译,就成了《神曲》。所以,依但丁的本意,这部作品就该叫作“喜剧”。这里的“喜剧”与我们现今的理解不同,它不是戏剧中与“悲剧”“正剧”平行的一种戏剧类型,而是一个中世纪的概念。从内容上说,凡开始不大好而结局很好的故事,就是喜剧。从风格上说,喜剧指的是较为通俗的文体(自古希腊起,就是悲剧庄重典雅,喜剧则相比起来是更俚俗的风格)。《神曲》始于黑暗森林中的迷失,终于天堂的喜悦,结局光明;另一方面它是用俗语写成的—但丁用“喜剧”一词,可能兼有这两层意思。但实际上但丁的风格大大溢出了中世纪“喜剧”风格的范畴,他以新颖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和哲学修养,创造出了他独有的世界、独有的风格。

多雷插图《天堂篇》 7WDSxwyFtCrkB1pE5c7X3V6AvH6BYN/jnb70/VfkLZCYow1B/zQWmNS2UraULA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