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抗疫志愿者团队是一个在2020年除夕(1月24日)的晚上,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波医生的求助,由海内外志愿者组成的民间心理援助公益团队。
疫情,因为其传染性和不确定性,让热线成为本次疫情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援助方式之一。然而在热线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以最严格标准筛选的咨询师,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很多咨询师不了解热线接线和平时咨询有什么不同;对心理急救了解程度不足;缺少心理危机热线处理经验。
疫情之下的人们,尤其是医护人员,时刻处在最严重的危机环境中,当他们打来电话时,常常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必须要进行心理急救,让他们能够稳定下来,保持住心理功能,甚至还能继续回到工作中去。
随着疫情延续,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时,自杀危机干预的来电也开始增多,或许是因为隔离带来的家庭冲突增大,也可能是疫情下抗抑郁药购买不便,还可能是疫情下消极情绪传递激发了原有创伤。
为此,团队内的督导老师和顾问老师们反复多次为咨询师连续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从理论到操作,从如何面对来访者到如何进行自我照顾。这些内容慢慢累积下来,构成了本手册的主体内容。
我们将手册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疫情虽然趋于缓解,但是疫情带来的伤害还将继续,疫情期间的“心理应对蜜月期”也即将过去,哀伤和创伤后应激会慢慢成为个体心理恢复中需要迈过去的坎,心理援助的需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到一年左右(个别人会持续更长时间)会增多,援助的任务也会更为艰难。愿这本手册能为疫情下的心理援助提供一些帮助。
本手册是四位顾问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赶写而成,限于篇幅,部分内容不得已删除或略写,欢迎同仁指导交流。手册撰写背后,有整个团队的支持,更有多位咨询师的协助,在此,特别感谢王凡老师提供案例,感谢史健媛、刘宏伟、王利贞、汪子杰、张洁、王凡六位老师帮助录音转录的审校工作。用心抗疫是志愿者自发形成的团队,过去两个多月中为团队做出过贡献的志愿者累积近400人,谨以此书同时向所有参与过团队工作的所有人致以诚挚的感谢,与众共贺团队的工作卓有成效。
“危机”,即“危险”与“机遇”,当来电者处于“危险”之中,打来电话求助就是一次“机遇”;当咨询师接到这类电话,对咨询师也是一次“危险”,以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帮助来电者就是一次自身成长和帮助他人的“机遇”。愿这本手册能助您“化危为机”。
用心抗疫志愿者团队
2020.3.18
危机干预热线与一般心理咨询在设置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着咨询目标、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按照一般心理咨询的目标和方法进行危机干预,可能会导致危机干预的无效甚至二次伤害,因此没有受过危机干预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即使已经具有良好的心理咨询能力,也不能进行危机干预热线工作。以下对这些差异及其原因和对策进行一一介绍。
差异1:危机干预热线具有时间有限性
危机干预热线大部分是一次性的,而且一次只有20~30分钟;
一般心理咨询可以是多次的、系列的,每次通常是5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差异2:危机干预热线具有目标有限性
危机干预热线的目标是短期性的、即时有效的,需要很快地做出心理状态评估,同时保持来访者心理功能,缓解当下的症状,并讨论进一步的计划;
一般心理咨询的目标是长期性的,期待长期的改善,要改善来访者心理功能,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差异3:危机干预热线中的咨访关系有限性
危机干预热线中不强调和受助者之间形成牢固的咨询关系;
一般心理咨询强调在咨访关系中为来访者提供“修正性经验”。
小贴士
热线中的心理急救就像是医生在急救病房所做的那样,像是心脏骤停时的心肺脑复苏(CPCR),而不是在心脏复苏之后进行的长时间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