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娅娜·法拉奇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女记者。她提出的问题通常很犀利,让很多国家元首和权贵十分头疼。而且,神奇的是,法拉奇在提出这些具有攻击性的犀利问题时,一般会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让被询问者不觉得这是个“难题”。
一次,法拉奇要采访越南总理阮文绍,想问问他对“外界称他是‘越南最腐败的人’”的看法。法拉奇明白,如果她直接问,肯定得不到答案,说不定还会被保镖丢出去,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办法。
法拉奇的整个采访过程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您出身十分贫穷,是吗?”阮文绍听后深有感触,便动情地描述了幼年的艰苦生活。接着,奥利亚娜问道:“听说您现在特别有钱,在瑞士、伦敦、巴黎等地的银行都有存款和住房,是吗?”这时,阮文绍不可避免地就说起了自己的财产并主动提及外界的传言。
在这个过程中,法拉奇将阮文绍“腐败”的问题分成两个小问题提了出来,既不至于让对方尴尬,也达到了她的目的。法拉奇的这种做法就是将干扰“体面化”了,不会让对方觉得难堪、尴尬,也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冒犯,而法拉奇自己也得到了答案。
当我们涉及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时,比如对方的感情问题或者是商业机密,直接发问肯定会碰壁,让对方觉得我们不礼貌、侵犯了他的隐私等,这时候,最好能将问题包装一下,用一些宽泛的问题或家常话缓解气氛,让对方将问题听进去。
2009年,《新闻周刊》出了一期新节目——“沦陷的高考”,报道了很多关于高考的新闻:交通拥挤、孩子迟到家长下跪求进门等问题。这让群众们非常激愤,很多人都在网上吐槽制度和体制,这时,以犀利著称的白岩松却一反常态,用轻描淡写的温和态度,站在客观的角度评论了高考体制,反而让大家很是感动,对他说的话也更加信服。最后,白岩松的那句“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事件是冰冷的,报道却可以是温暖的”几乎成了经典名句,经常被人拿来使用。
乍一看这件事情好像和询问没有关系,但是,这个例子却告诉我们“体面化”的重要性。白岩松正是将一些对方认为很直接的话,用平和的语气表达了出来,无形中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才平复了大家激动的情绪;而且,白岩松温和的用词也让大家更能把话听进去,若是一味争吵或硬碰硬,只会激化矛盾。
在询问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本来一个人面对着另一个人的询问,尤其是在双方不熟的情况下,而你还要问一些隐私问题、尖锐问题,对方就很容易紧张并产生戒备。这时,如果你的问题不加雕琢而直接进入主题,就很可能激起矛盾。
所以,我们就需要将问题转化一下。比如说,将一些带有质问意味的话语变成友好谦逊的询问,把一些专业、严肃的问题用看似无关的平常语言问出来等,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减少突兀、消除尴尬、体面询问。
点睛
如果对方抵触你的问题,如果你的问题有些尖锐,那么为了避免直接提问带来的尴尬和伤害,你不防将问题“包装”一下,让问题“体面化”,让交谈和询问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