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有效询问的三原则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自己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你问了别人100个问题,但事后总结出来,真正对你有帮助的答案还不到10个,你为此而苦恼,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会问问题的人。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在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你的问题是否有效。你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在询问了,但却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这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询问都是无效的——你一直在做无用功。

《金字塔原理》是美国著名学者芭芭拉·明托的一本关于沟通与询问的书籍。在这本书中,明托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想取得所预期的询问效果,就必须让自己的询问变得高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明托认为,有效询问的第一个原则是目的性。

你为什么要与他人交往?为什么要与他人交谈?为什么要问他人问题?这几个问题的“为什么”就是目的性。目的性是大多数高效询问所共同具备的,一位成功人士这样说:“在我开始询问之前,我必须明确我这次询问的目的,并且将这种目的性贯彻到特定的某些话当中,以便能够将我的观点传达给对方,让他们明白我想要获得什么样的答案,这样对方才能给出最直接、对我最有帮助的答案。”

有效询问的第二个原则是同一性。所谓同一性,指的是你必须与询问对象有相同的观点,或者双方至少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在开展询问时,你必须给对方一个为什么要耐着性子听你说话,并且还要回答你的理由。大多数询问都不是在强迫的条件下展开的,即便你勉强别人听你询问,效果也绝不会好,所以为了实现询问的有效性,你必须确保对方乐于接受你的询问。

譬如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开展对员工的询问时想通过询问获知员工对工作的真实想法,并让员工更加努力地为自己工作。在询问过程中,尽管他把话都说尽了,但员工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最终这位管理者生气了,他觉得面前的员工是一个无法与之沟通的人,最后愤怒地赶走了员工。

那么,这个员工是真的无法沟通吗?这个企业管理者所谓的沟通和询问,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员工提要求,他并没有找到与员工同样的愿景。他要求员工回答对公司的看法,并询问员工要怎样才可以去努力地工作,但员工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呢?他却没有在询问中表现出来,这表示他并不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询问和沟通自然是无效的。但如果他能够让自己站在和员工同样的位置,询问员工内心中真实的想法,然后将双方的目的中和一下,再统一在一起,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期望用言语询问别人,并得到你想要的答案,那么你首先要确定这样做对对方也有好处,否则对方一定不愿意回答。当你试图将某个观念灌输给他人的时候,你也要先确定这个观念能够被对方所接受,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无用功而已。

有效询问的第三个原则是平等性,即询问必须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大多数询问都不是命令,如果有命令的强迫力,你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询问的技巧了。但与你沟通的人中总会有你无法强迫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和对方站在同一个层面上。

有些人会认为,因为人们的身份、阶层、性格、信仰、教育背景不同,询问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对等的。但这些只不过是身份的不对等而已,这里强调的是对等沟通,指的是双方在心态和解读上应该是对等的。

譬如,有效的询问必然是双方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但如果有一方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与对方交流、自己完全不需要理解对方,那么询问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他直接向对方下达命令就可以了。所以,为了保证询问的有效性,双方必须站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

目的性、同一性和平等性是保障询问有效的三个原则,缺一不可。

点睛

在你张开嘴想要询问的同时,在心中就要运用以这三种原则为询问标准的思维模式,当目的性、同一性和平等性有效建立,任何你想要的答案都会轻松易得。 3ASKypZzvl8Nz/PCkt3mvuTdnsMwWCYWC3QIOouQYjD2e91Pe0dbBlBgKB34xq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