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善待自己
——完美主义者心理调适

心理学通过对完美主义者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不但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他人(尤其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要求更高。因此,完美主义者会被别人认为很挑剔、刻薄、难以亲近。完美主义者经常会出现紧张、焦虑和失眠的症状。

完美主义者之所以有这么极端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心里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他们只能在理智上逼自己不断追求完美,这样他们才能掌控周围的环境,减少自己情绪上的不安。所以,要想改变完美主义的极端性格,首先要努力完善完美主义者的人际关系。

完美主义者总是致力于有价值的目标,一旦为自己树立了某一个目标,完美主义者就会通过忘我的工作让他人感到满意。尽管他们身上那种“我比你强”的态度令人讨厌,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热情,但是他们确实会为了工作而尽最大的努力。

完美主义者的挑剔和批评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的,前提是周围的其他人能够承认错误或者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对于那些没有努力工作而发生错误的人,完美主义者会非常严厉,但对于那些能主动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的人,完美主义者会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完美主义者的痛苦来自他们内心的比较,他们总是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十分敏感,痛苦也就伴随着落差而来。所以,要想让完美主义者减轻痛苦,就要不断平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并且让他们知道“落差永远存在”这个事实。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当别人说了或者做了你所喜欢的事情时,记得去称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别人知道你对他的认可和肯定。

当你要对别人的建议和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时,务必提前找好可供参考的资料,先确定你的修改方案是否可行。

当你感觉周围的人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要先压抑自己的怒气,仔细想想依照对方的力量所能做到的程度。

当你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时候,请提防内在的讥讽和嘲笑自己的声音,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有许多不可控的外在因素。

当周围的人表现出不快乐或者不满意的神情时,不要急于责备自己,要记住:这些并不是你的责任,你能做的就是认真倾听他们的困难。

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不要试图去寻找他的缺点,要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对方,否则你的自我批评和对对方的批评会让人觉得你难以靠近,因而也会对你保持距离。

作为一个和完美主义者交往的人

当你和一个完美主义者谈论一件事情时,务必使自己的语言简洁明白,完美主义者对拐弯抹角和吞吞吐吐很反感。

当你要表达自己的观念并希望对方能接受时,务必让自己的观点完全符合逻辑,完美主义者很容易接纳新想法和新观念。只要符合逻辑,他们一般都会采纳。

当对方开始有挑剔和不满意的情绪,令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对方,帮助完美主义者觉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觉。

当对方对你怒气冲冲或者对你言辞激烈地评判某件事情时,不要认为对方的怒气是冲着你来的。完美主义者会因为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产生怒气,有时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当你们一起做一件事情并且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向完美主义者承认错误并且道歉,你的认错和道歉会让完美主义者感到放心,即自己并不是唯一犯错的人。

当和完美主义者在一起时,要多鼓励他们与周围人分享他们的幽默感,并说服他们试着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情。

心理专家给完美主义者的建议

一般而言,完美主义者都是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的,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不存在任何问题。因此,完美主义者只能通过自己来帮助自己。

第一,不要强迫自己做事情,给自己留出思考的空间。完美主义者会将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真正的心理需求。所以,完美主义者首先要学会给自己放假,要有让心灵静下来好好思考的时间。

第二,要不定时地对自己内心中的严格标准进行修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几乎没有,一个人内心中的标准亦是如此。所以,完美主义者要学会根据情况对自己内心的绝对标准产生怀疑并进行修改。

第三,不要将对自己的反思变成对自我的人身攻击。在反思过程中,完美主义者一旦发现错误,就会不断地谴责自己“我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这个错误我怎么早没有发现”等。这个时候,完美主义者就要积极寻求事实的真相以及关注那些不可控的情况,以此消除焦虑和担心。

第四,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怒气以及他们对别人的评判都来自未被满足的个人需求。所以,完美主义者需要努力发现自己的需求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行动。在改变自己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以下不良现象。

现象一:对自我的需求毫无察觉,总是将精力用在别人和别的事情上。

现象二:当觉察到自己的需求时,不是想方设法满足需求,而是因为自己的需求产生怒火,并且令自己无比焦虑。

现象三:将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给自己留下娱乐和享受的时间。

现象四:做决定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愿意做出应有的承诺。

现象五:被压抑的需求找不到正确的发泄途径,致使自身的压力不断增大,对自我的不满情绪也随之增强。 BQ+O599f7ys9eYZrY3ph6xJ4yevkAyOncePXU/Bp3aobcM975vs+7EgXk5h7rd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