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我想做”与“他/她希望我这样做”

在理想与期望之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恋人之间更容易出现“我是为你好”“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矛盾。我们都知道对方是为自己好,但如果听从了对方的意见,自己实在是不开心。但如果不听从,又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被辜负的背叛感。这样说来,似乎这种矛盾就像一个没有答案的难题,究竟要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虎妈”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儿茜茜能上重点小学,为此她不惜卖掉原本宽敞的大房子去买了一套老旧的学区房。然而,半年后茜茜升小学的时候,却突然被教导主任告知孩子没法获得这个升学名额,因为他们在“新居”还没有住满两年。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一家人措手不及。随后,“猫爸”和茜茜的爷爷奶奶都提议,让茜茜去上原先家门口的第九小学。但是,“虎妈”想到第九小学紧邻一个菜市场,而且里面的学生成绩也都不太理想,她毅然决定让茜茜在家休学一年,等待第二年第一小学的入学考试。但茜茜自己却非常希望能和小伙伴一样背上书包,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一起玩耍,而不想为了上第一小学,孤零零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开心地谈论着学校里的事。

可是,对茜茜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在家休学的日子里,“虎妈”为她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当茜茜晚上做不完作业时,“虎妈”甚至会将正在睡觉的女儿从床上拉起来,让她继续完成作业。此外,每次茜茜被舅舅带着去吃冰激凌或去游乐场玩时,“虎妈”都会异常严厉地批评他们并禁止这种行为,全然不顾当时的茜茜笑得多么开心。每次考试,茜茜的成绩只要稍微倒退,“虎妈”就会非常紧张,然后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茜茜的学习成绩。

这一切都让“猫爸”和茜茜感到,“虎妈”其实是打着为茜茜好的旗号,将自己这些年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这一切对于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未免有些太过沉重。作为一个孩子,茜茜想要去游乐场玩,想要爸爸妈妈多陪伴她,想看动画片,想吃冰激凌,想和第九小学的朋友一起玩耍,而不是只和第一小学的同学比学习成绩。

在这部电视剧中,茜茜和“虎妈”就是典型的“我想做”与“她希望我这样做”的关系。“虎妈”总认为茜茜还小,什么都不懂,而自己在社会上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作为一个母亲有必要为女儿提前消除可能出现的阻碍。然而,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对茜茜来说,她虽然是一个孩子,但她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她也有自己的渴望和追求,也许她会经历挫败和伤痛,但成长不就是这样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这条路上受过伤,便因此剥夺孩子走路的权利。电视剧最后,“虎妈”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茜茜的自闭症也渐渐有所好转。“虎妈”承诺不会再逼茜茜去做她不喜欢的事,她会尊重茜茜的想法,适时地提出意见,供其参考。

李培和张生是一对母子,在张生进入高三之前,他们母子的关系非常融洽。然而,这一切随着张生升入高三,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张生是一名学习广播电视传媒的艺术生,他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在班里都属于中等水平。如果能一直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成绩,最后考取一个二本院校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李培却期望自己的儿子能考上重点本科院校。

因此,李培规定张生放学回家后不能玩手机和电脑,也不准看电视,吃完饭就去学习,和同学出去玩也要事先报备,经过允许后才能出去,并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回家。这一切让张生感到非常压抑,仿佛有一座大山压在自己的肩头。

他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在第一学期期末的艺术生专业考试中发挥失常,专业课没有过线。这就意味着他只能和其他文科生一样上普通院校,最终可能只能考取一个大专院校。

但出人意料的是,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后,李培对张生的管控变本加厉,甚至不再让他去学校,断绝了他和外界的联系,这让张生濒临崩溃。

当终于浑浑噩噩地结束高考后,在填报志愿时,张生觉得自己既然走不成艺术路线,不如填报历史专业,因为他平时就非常喜欢阅读历史类的书籍,在历史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妈妈却非要他把所有的志愿都填报医学专业,理由是就业前景好,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

但张生对医学完全不感兴趣,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要从事医生这个职业。他极力反对,最终依然没能说服妈妈,结果他成了普通医学类专科院校的一名学生。但是入学两个月后,张生对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生活等极不适应,再加上之前高三时期妈妈对他严厉管控的后遗症,他在学校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但他在母亲面前却完全相反,他变得非常暴躁不安,偶尔还会出现自残的行为。这让李培感到非常惶恐,万般无奈之下,她为儿子办理了休学手续,并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经过一番治疗,李培才明白儿子心中隐藏了那么多不满和委屈,而这一切都是自己带给他的。

以上两个例子也许显得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一味地施压和专制,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带给孩子无法磨灭的心理创伤。他们一方面非常理解父母的苦心,另一方面又感到特别委屈和压抑。如果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而没有得到较好的疏解,孩子往往会出现不自信、轻度抑郁、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等问题,而且和父母的关系也会变得非常紧张。

这样一来,事情的发展就会与父母的出发点背道而驰。有句话叫“夏虫不可语冰”,说的是不能和夏天的虫子讨论冰雪,因为夏天的虫子很难理解夏天以外的事物。在心理学中,我们一直讲“情感同化”“换位思考”,必须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应当懂得尊重,积极沟通,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想法,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对方身上,并且强迫别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家庭中的沟通如此,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更是如此。 w0JMy/cNYKDZ/EYRy4T4TJchPkUR0nhrHwUrDgbg6UY/T14tGx6/0A82xFHPbA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