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小说《怪人》中有这样的描述:“当人们还过着半野兽似的生活时,他们总是打着手势,发出一些声音,做出表示危险或好感的信号……这些手势的作用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并且从声音中产生出词汇,最后才产生出有联系的人类语言。”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在人类拥有语言之前,处在半兽人时代的人类祖先是用手势、声音、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交换信息、进行交流的。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时间是在远古时代,背景是原始丛林。生活在其中的类人猿还没有学会直立行走,更没有发展出含有语义的声音,即语言。他们在大树和灌木之间活动,用伸一只胳膊或者高声叫喊的方式呼朋引伴。
一个人对同伴做了一个招手的动作,对方没理解他的意图,接着他不停地招手,直到对方来到自己身边,他才停下来。如此反复多次,招手和“请你过来”联结到一起,从此之后,小伙伴们用招手的方式呼唤对方。声音也是如此,第一次出现时,一定有一方困惑于发出声音的人的意图,但经过反复使用,某一音调的声音就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遇到危险时,用一种低沉的、浑厚的声音震慑敌人,告知对方“请勿靠近”。
不管是肢体动作还是声音,和具体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后,沟通变得方便起来。最开始,人类始祖发出的声音和咿呀学语的婴儿所发出的一样,即使这样,他们也能方便地交流,好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至于身体语言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人类沟通、交流的一部分的,今天的研究者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有人认为是遗传基因决定了身体语言,有人则认为是环境决定的,持辩证法观点的人则将遗传和环境结合在一起,认为它们共同决定了身体语言的出现。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是最早研究身体语言的科学家之一,他研究的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受当时盛行的遗传决定论的影响,达尔文认为灵长类动物的表情是天生的,即受遗传的支配。一位德国科学家艾伯菲尔德发现,孩子天生就会笑,即使是先天失聪或者失明的孩子也具有微笑的能力,好像那根本就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本能。
沿着达尔文的这条线索,现代心理学家也着手研究了人类表情。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等人研究了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类表情,发现了人类基本的情感反应。面对愉快、悲伤、蔑视、愤怒、厌恶、惊讶、恐惧这几种情绪时,全世界人的表情反应都非常相似。
不管是亚洲的黄种人、非洲的黑种人、欧美的白种人,还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族人,竟然都有着相似的表情。正因为肢体语言能够被全世界的人接收,无声时代的电影,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才能受到亚洲、欧洲、美洲的人们甚至非洲土著人的欢迎。这似乎在说明,在猿猴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人种的进化过程是同步的,至少在表情这一维度上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证明了人类表情的一致性,但是没法证明人类的肢体动作具有一致性。实际上,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的人们肢体动作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肢体动作受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不同文化的肢体动作出现巨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一点都不稀奇。
举个常见的例子,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人用点头这一动作表示赞同,而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因纽特人则用点头表示反对和批评;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人们用右手吃饭,用左手拿脏东西,如果你用左手触碰当地人的身体,比如伸出左手与他人握手,则会被看作侮辱性的行为。由于人们对肢体动作的不同理解,常常会闹出不少笑话,让人不明所以地陷入尴尬的境地,一位名叫艾伦的美国少年就遭遇了一件这样的事。
有一天,艾伦到朋友家参加聚会,路上遇到一位长相姣好的少女。她扭动着腰肢走在艾伦前面,做出毫不掩饰的挑逗姿态。艾伦被这位少女迷住了,一路跟上去,并且在路口等红灯时开口和她搭讪。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少女没有回应艾伦的热情,反而将他当成了跟踪狂,声称如果他不走开,她就要叫警察了。路口的红灯变绿灯,少女继续妖娆地向前走,艾伦站在原地,思绪稍显凌乱。
艾伦想,如果她不想引诱我,为何要用那样妩媚的姿态在我前面走呢?艾伦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先赶到朋友家。一进屋,艾伦就将路上遇到的糗事告诉了他的朋友泰德。泰德听完故事之后耐心地解释说:“这附近的居民大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不管这些女孩子表现得多么招摇,她们都绝对是规规矩矩的姑娘。”
这正是由于不理解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造成的误会。在西班牙或者说西班牙语、受西班牙文化影响的国家里,女孩子走起路来风情万种是很常见的,当地人并不会觉得奇怪。相反,如果一个西班牙女孩子直着腰板,像英国淑女那样谨慎小心地走路,反而看起来不够自然。
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原本或许还能用声音、口哨沟通的原始人类变成了说不同语言的现代人,人类沟通变得非常困难。如果没有翻译,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互相对话就会变成鸡同鸭讲。这时,肢体语言就会发挥其用途。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产生的影响力,7%来自文字,38%来自声音,剩下的55%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这一说法被称为“麦拉宾法则”。另一位心理学家做了类似的研究,他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传递的信息占35%,剩下的信息则由身体语言传递。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了上千次的销售和谈判过程后得出结论:谈判桌上的决定,60%~80%是肢体语言做出的。
有时候,我们在接受他人传递的信息时,倾听口头语言的表达,不如关注身体语言的意义。而且,身体语言往往比口头语言更准确。一个高明的警探能从犯罪嫌疑人的姿态、神情、细微动作中看出他的真实意图是顽抗到底,还是准备撒谎,抑或是有难言之隐。半个世纪前,一位心理医生通过分析身体语言救了一位少年的命。
脸色苍白、身体瘦弱的少年唐每个星期都到心理医生那里报到,他是这一天的最后一个病人。治疗结束后,心理医生说:“今天到此为止,请你明天再来”。唐有气无力地说:“不必为明天操心了,我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医生说:“别来这套了,唐,过去六个月,你不是每个星期都说要自杀吗?”
送走了唐,心理医生感觉有点不自在,他一直在想唐临走时说的那句话。虽然唐已经说过很多次类似的话,但是今天他给人的感觉非常奇怪。心理医生回想起在今天的治疗过程中,唐的情绪一直很消沉,走路时显得非常局促,眼睛里流露出无力的目光。难不成,这一次他真的要自杀?
医生实在放心不下,于是驱车赶到唐的家里。果然,唐已经实施了自杀计划——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吞下了一瓶致命的药丸。幸好心理医生及时赶到,并将他送到医院,唐才幸免于难。回到家后,妻子问他,你是怎么感觉到唐要自杀的呢?心理医生说:“他的种种姿态都在告诉我,这一次他是来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