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考点1
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解决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问题。下列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2016/1/86,不定项)

A.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立法部门化倾向

B.改进行政执法体制,消除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

C.大力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

【分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A项针对的是立法、B项针对的是执法、C项针对的是司法、D项针对的是守法,四个选项的说法都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ABCD)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5/1/1,单选)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分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这样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的: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如此论述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当然要重视法律的作用,法律要发挥首要作用,但是法律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并不适宜用法律来调整,“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片面夸大了法律的作用,犯了法律万能论的错误。

综上所述,D项错误。(D)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据此,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2015/1/66,多选)

A.建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B.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规范和减少政府立法活动

C.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加强立法后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

D.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分析】 《决定》指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由此可见,对宪法监督制度是完善的问题而非建立的问题。故A项的说法与《决定》不一致。

《决定》指出:“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由此可见政府的立法活动是加强和改进的问题而不是减少的问题。故B项的说法与《决定》不一致。

《决定》指出:“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故C项的说法与《决定》一致。

《决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由此可见D项的表述与《决定》一致。(CD)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关于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主要任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金题/多选)

A.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B.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

C.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用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D.设立监察委员会并赋予监察委员会监督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权力

【分析】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并非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故B错。监察委员会监督的对象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不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故D错。(BD) 5XmsH+M/qZ26oQkwEtnEuY8soxSr9VCacPNbHB0f/FxqCT7W1tkkbNIj1XHE+l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