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冷酷无情的
“盲从”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经验说: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会遵循内心的道德。

实验说:某些情况下,服从权威会抵消个人的道德感。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和设计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的津巴多是好朋友,而且津巴多设计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灵感还来源于米尔格拉姆所设计的电击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是一个犹太人,他从小生活在纽约城的贫民区,那是一个充满了罪恶的地方。由于犹太人身份和成长环境的双重影响,米尔格拉姆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德国为什么会发生大肆屠杀犹太人的行为?”

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答案是:“那只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现象而已。”可是,米尔格拉姆却继续提问:“如果希特勒要求你去电死一个陌生人,你是否会去做?”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当然不会,我可不是一个疯子。”这些人的答案并不能让米尔格拉姆满意,最终他决定在实验中找到答案,尝试一下把一些正常人置于一个权威服从的情境中,然后看他会怎么做。于是,一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诞生了,这项实验在美国耶鲁大学老校区的一间地下室内进行,这间地下室被一堵墙分割成两个房间。

米尔格拉姆认为,在“二战”期间所发生的惨无人道的暴行,不仅仅出现在“二战”时期,可以说贯穿于人类整个历史之中。因为对于人类来说,在特殊的状态下,服从命令或权威的倾向不仅十分强烈,而且根深蒂固,这种服从会使一个人丧失他所具有的基本道德。在心理学领域,理论是很不值钱的,任何人都能发明一种理论。只有当理论经过测试、得到实验支持,并且经过实践的纠正,特别是被证明有用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接受这种理论并且引发社会进步。

在设计这项实验的时候,最让米尔格拉姆头疼的是,他需要引导被试去惩罚另一个人,而且这种惩罚在被试看来还会给对方带来伤害,关键是米尔格拉姆必须保证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不能受到伤害。最终,米尔格拉姆决定采用说谎的方式,也就是欺骗被试,掩盖自己设计这次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目的。米尔格拉姆坚信被试会相信自己的谎言,因为这项实验是由耶鲁大学发起的,一个著名的大学往往会让人们产生好感与信任。

在实验开始前,米尔格拉姆专门让一批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同事来预测实验的结果。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当电击会给人带来痛苦时,被试会拒绝服从继续实施电击的命令。

米尔格拉姆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并且寄出许多广告信,向全社会招募被试,以每小时4.5美元(1963年)的报酬吸引人们,而且还保证这个实验总共才进行1个小时左右。此外,米尔格拉姆还在广告上写道:这次实验是为了测试学习效果与惩罚时间的关系。

由于报酬丰厚,米尔格拉姆的广告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他从中挑选出40名被试,这些被试的年龄为20~50岁,而且均为男性。此外,米尔格拉姆所挑选的被试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15名是工人,16名是售货员或商人,另外9名是专家。这些被试都是普通人,也就是说他们在心理上都属于正常人的范畴,不是所谓的虐待狂,在其年幼时期就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无缘无故地给予他人痛苦是不道德的。

实验开始后,米尔格拉姆告诉所有被试:“这是一项关于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作用的实验,你们将扮演教师的角色,而隔壁房间内的被试则扮演学生的角色(事实上,学生这个角色是实验者假冒的)。”接着,米尔格拉姆就让被试看着“学生”被带进隔壁房间,并且被实验者绑在椅子上,然后用电线将电极与隔壁房间的电击装置连接在一起。“学生”面前有A、B、C、D四个按钮,用来回答隔壁房间内老师提出的问题。

然后,“教师”会被实验者带入隔壁的房间内,虽然学生和教师之间不能看到彼此,但是却可以听到彼此的声音,并且通过声音相互沟通。有一名被试甚至还被事先告知隔壁扮演学生的参与者患有心脏疾病。接着,教师会得到一个从15伏特到450伏特的电击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着一台发电机。教师手中有一份答案卷,上面列着一些搭配好的单词,教师需要把这些单词教给隔壁的学生。教导的方式就是逐一把这些单词朗读给学生听,朗读完毕后,教师需要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由于单词表很长,所以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记忆任务,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必然要受到惩罚的学习过程。

考试的方式就是每个单词会有四个选项让学生来回答,学生会按下按钮,指出自认为的正确答案。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需要继续考试;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那么教师就要采用电击的惩罚方式。关键在于,学生每增加一次错误,那么被电击的强度则会提高一次。隔壁学生会根据所受惩罚的强度而表演不同的反应。例如,当电击达到75伏特的时候,学生需要做出嘟囔的反应;当电击达到120伏特的时候,学生应该出现痛苦喊叫的反应;当电击达到150伏特的时候,学生应该说,他实在受不了电击了,他要退出;当电击达到200伏特的时候,学生需要大声喊叫:“我血管里的血都被冻住了。”当电击达到300伏特的时候,学生应该表现出拒绝回答问题的姿态;当电压超过330伏特的时候,学生需要保持沉默。

对于扮演教师角色的被试而言,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容不得怀疑。他们相信,隔壁的学生每次作答错误会真的遭受电击,而且一次比一次强烈,尽管事实上电击根本不存在。

在实验开始后,有些学生果然出现了错误。但是由于电击强度不高,所以学生并没有出现过激的反应。但是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教师开始听到隔壁学生痛苦的叫喊声。当惩罚的电击强度高达300伏特的时候,隔壁学生不仅有痛苦的叫喊声,还会不停地用头部撞击墙壁,并且拒绝回答问题,要求实验者把他放出去。那个患有心脏病的学生甚至还叫喊道:“我有心脏病,这样下去我会死的。”这个时候,有5个教师提出了疑问,并且拒绝执行电击命令。米尔格拉姆则下达命令:“请继续。”

当电压上升到315伏特至360伏特(极为猛烈的电击)的时候,有8个被试提出疑问,面对这种疑问,权威的象征者米尔格拉姆会用严肃的语气命令道:“实验需要你继续下去,这是绝对必要的。”

当电压上升到375伏特至420伏特(高压危险电击)的时候,有1个被试要求退出,米尔格拉姆说道:“除了继续下去,你们别无选择。”电压达到一定强度之后,隔壁的学生变得沉默起来,虽然没有了痛苦的叫喊,但是也不会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个时候,米尔格拉姆会告诉教师们:“保持沉默与回答错误同样需要受到惩罚。”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共有14个被试拒绝服从米尔格拉姆的命令。也就是说,在40个被试中还有26个被试遵从了米尔格拉姆的命令,采用高压电击的方式惩罚了学生。在服从的过程中,这26个被试都出现了焦虑乃至愤怒的情绪,这说明他们在执行命令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也是认知失调,是行为与内在道德观念的不和谐。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选择了服从命令。

例如,有一位商人在刚刚参加实验时,显得十分高兴,似乎觉得能够参加这项实验是一种荣耀。但是当电击惩罚开始后,他变得痛苦不堪,甚至连说话都变得不连贯了,精神处于一种几近崩溃的边缘。当他听到隔壁学生痛苦地撞击墙壁的声音后,他开始用拳头敲击自己的头部,并且痛苦地说道:“哦,看在上帝的面子上,让我们结束这种惨无人道的惩罚吧!”但是,他的哀求却换来了米尔格拉姆的严厉命令。这时,他并没有选择抵抗,而是继续服从,尽管这让他很痛苦。

这26名被试在米尔格拉姆的引导下完成所有的电压等级后,被米尔格拉姆告知实验结束。但是,所有被试的良心谴责并没有随着实验的结束而消失。米尔格拉姆为了缓解被试的这种焦虑情绪,会亲自告诉被试全部真相,包括他的谎言。但是,这并没有让所有被试的焦虑消失,因为有些被试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被人利用了。

在这项实验完成后,米尔格拉姆让自己的助手对被试进行了访谈,进而了解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这项访谈调查显示,有84%的被试并不后悔参加这项实验。

在这项实验中,之所以会产生这么明显且出人意料的服从权威的行为,米尔格拉姆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被试参加实验是自愿的,并且还领取薪水,所以有义务配合实验者完成实验,这是一份工作,他们应该对工作负责;(2)关于教师与学生身份的确定完全是个人运气,如果自己不幸抽到了学生,也会受到这样的惩罚;(3)实验者告诉被试,虽然电击会给隔壁的学生带来痛苦,但是并不会危及生命。

之后,米尔格拉姆还进行了拓展实验,目的是研究促进服从行为或限制服从行为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对服从行为的影响很大。例如,如果教师既看不见学生也听不到学生的声音的话,那么服从率会高达93%;如果教师既看得见学生又可以听见学生的声音,那么服从率就会降低至30%。而之前的实验中,教师是看不见学生但可以听到学生的声音,其服从率居中,是65%。

实验结束六年后,这项实验的一个被试与米尔格拉姆取得了联系,并且表示对于参加服从实验感到十分幸运,因为当时正值越战时期。那个被试对米尔格拉姆说:“1964年我参加实验的时候,虽然我感觉自己正在伤害他人,但是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因为对于一个人而言,当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且服从权威的时候,很少会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当我被政府征集入伍的时候,我感觉我会服从权威并且做出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所以我拒绝入伍,并且向政府递交了拒绝服兵役的申请,由于政府拒绝批准这个申请,所以我甚至做好了坐牢的准备,因为这是顺从我内心道德的唯一选择。”

在西方国家,有些特立独行的文人,在政府因为参加战争而征收税赋的时候,他会选择拒绝。尽管他会因此而坐牢也在所不惜,理由是,他不能助纣为虐,用自己的钱去杀死一些无辜的人。

后来,米尔格拉姆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服从心理的书,甚至还拍了一部与这项实验相关的专题片。这部专题片可以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媒体中心找到。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研究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如今依然被人们奉为经典,甚至有不少心理学专业的人不断重复进行这一实验研究。例如,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州立分校的托马斯·布拉斯博士(同时还是米尔格拉姆传记——《电醒全世界的人》的作者)就重复进行了许多次实验,并且还得出了整合分析的结果:无论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如何变化,每次实验都有一定比率的被试愿意把电击惩罚增加到致命的伏特数,这个比率是61%~66%。

布拉斯的各种实验研究结果都证明了米尔格拉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最重要的是,在米尔格拉姆发表他的实验结果后的几十年内,服从率并没有发生什么显著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证明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结论,布拉斯还专门采访了路易斯安那州监狱中负责执行死刑的警察,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接受采访的一共有50名警察。布拉斯认为,当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置于死地的时候,尽管另一个人恶贯满盈或是这种杀人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但是依然会精神痛苦。可让布拉斯吃惊的是,这些警察并没有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当布拉斯问及原因时,这些警察纷纷表示,他们会选择依靠宗教信仰或是社会责任来应对这种执行死刑的精神痛苦。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上级所下达的命令。不过警察们还表示,尽管他们不会因为执行死刑而痛苦,但是那种执行死刑的情绪体验或感觉并不美好。

由于米尔格拉姆所选择的被试均为男性,所以布拉斯在思考这个实验结果是否也适用于女性,他还专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男性与女性在服从率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此外,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的设计者菲利普·津巴多作为米尔格拉姆的好友,也参加了这项实验。据津巴多的回忆,当时那些半路退出实验的被试,也就是那些拒绝施加最高伏特数电击的被试,在没有坚持到实验结束就主动离开了,既没有寻求实验者的同意,也没有到隔壁房间探望学生。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工作。米尔格拉姆的主要著作有《对权力的服从》、《电视与孤僻行为》(与R.肖特兰合著)、《社会生活中的个体》。

米尔格拉姆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毕业于昆斯学院,后来在哈佛大学继续学习深造,于196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且转入耶鲁大学进行学习。1963年,他回到哈佛大学参加工作,担任哈佛大学社会关系系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的行政负责人。此外,米尔格拉姆还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会员,并于1965年获得了科学促进会的社会心理学奖。1972年,米尔格拉姆成为古根海姆研究机构的一名研究人员,于1980年在纽约市立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一次,米尔格拉姆接受了《美国名人录》的采访,在采访中他谈及个人成功的秘诀:“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者,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试图去了解所有的实际感觉,而不是控制它。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有良好的沟通与了解。”米尔格拉姆的这番话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因为他所做的服从实验研究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米尔格拉姆认为,他的服从实验,不仅揭示了人们会因对权威或权力主义的服从,而做出一些对清白无辜的人施加伤害的行为,给那些人带来痛苦,还说明了为什么纳粹党会残害被关押在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除了著名的权威服从实验外,米尔格拉姆还在哈佛大学进行过一项名为“小世界”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六度分隔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的。所谓“六度分隔理论”是指,世界上所有互不认识的人只需要经过少数中间人就可以建立联系。

米尔格拉姆根据这个概念设计了一个连锁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平均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让任何两个互相不认识的美国人彼此发生联系。在选择被试的时候,米尔格拉姆决定在不特定的大众中随机挑选。他选择了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并且随机抽取了160个人,给这160个人寄送包裹,然后请这160个人把包裹转交到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某个指定地点的股票经纪人手里。

米尔格拉姆认为,被试想要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把包裹交给他认为有可能把包裹送往目的地的熟人,当然如果被试正好认识那个人,可以选择亲自送。

尽管其中一个包裹用了不到四天的时间就被送达目的地,但是,让米尔格拉姆有点儿失望的是,只有50个被试参加了实验,而且当包裹被传递到第六个人手上时,只有三个包裹抵达目的地。这个结果是无法证明六度分隔理论的,毕竟只有6%的包裹被送达目的地,这个概率太低了。

后来,米尔格拉姆又进行了两次连锁信实验,但是由于完成任务的被试比率太低,所以实验结果并未发表。不过,米尔格拉姆也获得了意外收获,他在实验中发现有许多看似微小的因素,往往会对连锁信实验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米尔格拉姆尝试让不同种族与不同收入群的被试来参加连锁信实验的时候,实验结果往往会出现巨大的差异。例如,在被试知道接收者种族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包裹的人为黑人的话,那么被试送达率为13%;如果接收包裹的人为白人的话,那么被试送达率将上升为33%。

由于实验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米尔格拉姆不断地改进实验。多次的实验让米尔格拉姆发现,包裹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往往影响着人们否决定把包裹传递到目的地。这一影响因素的发现提高了包裹送达目的地的概率。

温馨提示

人自认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物种,但事实上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如同布拉斯所说的米尔格拉姆用这项实验电醒了全世界的人,告诉我们人类的本性中存在服从权威的倾向,即使服从权威的行为会违背人们内心的道德和伦理原则,人们也依然会做出服从权威的行为。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由于现代人所接受的教育与过去的人们不同,所以当权威命令人们去做一些自己不同意的事情时,人们会做出反抗,体现之一就是民主制度的实施与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而且布拉斯也说:“在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之前,我们不知道自己服从权威的倾向有多大,但是当我们通过他的实验知道了这种倾向的存在以后,那么我们就可以想方设法保证自己抵制这种倾向,以免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 NujXynatJY6LYQ0B2iNIqrTUjjEuvPitygUxZRE3rIGY6UqYrcFNz03P9jGDfs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