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7个月的小珊珊排小便时哭闹得厉害。年轻的妈妈顿时慌了手脚,带着珊珊去医院检查。儿科医生诊断珊珊得了急性尿路感染。妈妈很不解:“医生,我的孩子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因为女婴的尿道短而宽,尿道口与阴道、肛门距离近,细菌容易侵入,所以,女婴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要比男婴高得多。在炎热的季节,如果不注意女婴外阴的卫生清洁,女婴就更容易患尿路感染。
尿裤、尿布应清洁卫生、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每天晚上婴儿睡觉前和每次大便后,父母都要帮婴儿清洗外阴。为婴儿清洗时,要注意从尿道口向肛门的方向擦拭。若方向相反,肛门周围的细菌可能感染阴道或尿道。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为婴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婴儿的体格发育和早期的智力开发。
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居住条件: 婴儿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以18~24℃为宜,湿度为50%~60%;远离药物、锐器、火炉等危险物品;睡床应设栏杆以防婴儿坠床,床垫软硬适宜,以免影响婴儿脊柱发育。婴儿居室应避免病人进入,防止交叉感染。
2 衣着卫生: 婴儿的皮肤娇嫩,衣被应柔软、吸水性好、清洁卫生、无刺激性。婴儿的衣服接缝要平整,以浅色为主,要勤洗、勤换,单独洗涤,漂洗干净,防止洗涤剂残留。
3 玩具的选择: 玩具要符合婴儿的年龄特点。针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父母应选择颜色鲜艳(如红色)、体积较大、有响声的玩具,以促进婴儿视觉、听觉的发育,锻炼婴儿手、眼的协调能力。针对6~12个月的婴儿,需要选择有响声的、活动的玩具,如会啄米的小鸡等,以吸引婴儿的注意,引导婴儿模仿玩具的声音与动作,进行爬行等动作的训练。
4 一日生活安排: 吃、喝、拉、撒、睡、玩是婴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应根据其月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这些内容。
玩具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它不仅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还会使孩子感到愉快。选择玩具时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又要考虑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不合适的玩具会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婴儿的玩具,应无毒、易清洗、易消毒,表面光滑无棱角,色泽鲜艳,较轻,最好能发出声响。这类玩具色彩鲜艳,能刺激婴儿的视觉;发出的响声能刺激婴儿的听觉,使婴儿对外界环境产生兴趣。
不要给婴儿玩易破碎或易被婴儿吞服的玩具,以免发生意外。
有时家中的小塑料瓶、碎布经过精心加工,就可以成为婴儿喜爱的玩具。
1 睡眠: 睡眠有助于大脑发育,应保证婴儿有足够的睡眠。首先,婴儿要有正确的睡姿,即仰卧或侧卧,并适时变换体位。1岁以内的婴儿一般不用枕头,以免影响呼吸及脊柱发育。被子不要过厚、过重,勤换尿布或尿不湿,以保证婴儿温暖、舒适。睡前洗浴、解大小便,勿让婴儿过于兴奋。
2 饮食: 要从小培养婴儿良好的进食习惯。训练婴儿自己抱奶瓶喝奶,用勺进餐,进餐要专注,不能边吃边玩。
3 大小便: 由于婴儿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膀胱黏膜肌层和弹力纤维发育都不成熟,输尿管短而直,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因此,给婴儿把尿是错误的育儿方法,应予摒弃。随着宝宝的泌尿系统发育成熟,在宝宝18个月时,就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了。
给婴儿洗澡时,需要室温适中(26℃左右),水温适宜(40℃左右),以手背感觉不烫不凉为宜。用刺激性小的婴儿香皂或沐浴露,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前先用温水洗净婴儿头发并擦干,然后把婴儿放在洗澡盆里。冲洗时,要用手臂扶住婴儿上半身,小心不要让水溅入婴儿眼或耳朵里。清洗完毕,用柔软的毛巾将婴儿全身擦干,然后在婴儿颈部、腋下、大腿内侧等部位涂上适量的婴儿润肤露,给婴儿穿上衣服。
父母应了解婴儿哭的原因,及时地给予婴儿恰当的回应,使婴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呱呱坠地时大声地啼哭,哭声洪亮,常表明新生儿呼吸功能良好。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哭声无力,或突然出现尖叫样的啼哭,又突然停止,这往往是疾病的表现,家长应请医生查明原因,及时为新生儿治疗。
有节律地啼哭,同时,婴儿的小嘴左右觅食或吸吮手指,这是饥饿性啼哭。这时,如果不给婴儿吃奶,他会一直哭下去。如果妈妈把奶头送到婴儿的嘴上,他会立即停止啼哭,含住奶头,急切地吸吮着乳汁。如果从一个奶头换到另一个奶头的时间稍长,一些婴儿也会啼哭。如果没吃饱,婴儿一样会啼哭。
排大小便之后,婴儿会感到不舒服,这时的啼哭多是哼哼唧唧的,声音不是太大,一会儿哭的时间长一些,一会儿哭的时间短一些。这种时长时短的哭声可能就是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给婴儿清洗臀部,换过尿布或尿不湿之后,婴儿的啼哭就停止了。
过冷、过热都会使婴儿感到不舒服。这时婴儿易大声地哭,好像处在大怒状态。根据室内的温度及时给婴儿增减衣物,调整好冷热,婴儿会感到心满意足,很快地停止啼哭。
当小宝宝正处于甜甜的睡梦中时,突然被惊醒,小宝宝会很不高兴,本能地做出受到惊吓的动作。这时小宝宝往往只有哭的表情和声音,没有眼泪,也就是“光打雷,不下雨”。如果妈妈及时地安抚小宝宝一下,他就会停止啼哭。
有时宝宝突然高声大哭并流泪,接着便是较长时间的屏气,好像喘不过气来似的,这种哭常是因为疼痛(如打针时、碰到尖硬物时)、胃肠不适等。这时家长应仔细检查小宝宝的床上和衣物上有没有缝衣针、别针等其他硬物。如果宝宝是因为身体不适,感到疼痛而哭,就要想办法解除疼痛。只有这样,小宝宝才会安静下来。
如果婴儿的哭声不同于平常,并持续10分钟以上,应引起父母的注意。在由疾病引起的婴儿啼哭中,腹痛是最常见的原因。以下常见疾病可能引起婴儿哭闹不止。
1 肠痉挛: 由胃肠功能失调引起,好发于1~3个月的婴儿,发作时,婴儿持续地哭闹,难以被安抚,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
2 肠套叠: 多发于4~10个月婴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尖叫,哭闹时双拳紧握、两腿弯曲蜷缩,表情非常痛苦,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常伴频繁呕吐,可摸到腹部有较柔软的腊肠样肿物,并排出果酱样粪便,应立即带婴儿去医院就诊。
3 中耳炎: 婴儿大声、尖锐地哭啼,并用手抓耳朵。
4 湿疹: 可引起剧烈的皮肤瘙痒,夜间较重。婴儿会经常哭闹,哭声平缓而持续。分散婴儿的注意力之后,常可使婴儿安静下来。
因为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颈部短,所以要避免为婴儿穿套头的衣服,否则不仅穿脱麻烦,且容易把婴儿的皮肤擦伤。尽量不选带纽扣的衣服,最好以系带的衣服为主,且系带不宜过长,最好能系在腰的两侧,以免硌着婴儿。
婴儿衣服的颜色以浅色为宜,便于家长发现异常,及时更换。婴儿的衣服应大小合适,舒适,有利于婴儿手脚活动和动作发育。
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应为17~20小时,且昼夜无区别。母乳喂养儿的每日睡眠时间会比配方奶喂养儿稍短。婴儿通常在出生6~8周后,开始分泌褪黑素,形成生理性睡眠节律。
夜间惊醒是最常见的婴儿睡眠障碍。与婴儿夜间惊醒相关的因素有入睡困难,不具备自我抚慰的能力,需要父母干预睡眠。
婴儿睡眠质量差,会出现认知(如记忆力、注意力)和行为障碍(如过度活跃、不顺从)等问题,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1 室内光线要柔和,温度要适宜。 睡觉时,婴儿居室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衣服、被褥厚薄适中,不能使婴儿身上出汗,也不能让婴儿手脚冰凉。
2 体位舒适。 应使婴儿仰卧或侧卧,头与躯体保持水平位或头略高于躯体,以防呕吐引起窒息。不要使婴儿的脖子弯曲,防止引起呼吸困难。
3 单独睡。 为了睡得好,最好让婴儿单独睡在婴儿床上,以免与大人同睡引起窒息。
4 睡前喂完奶,轻拍婴儿背部。 婴儿喝完奶,入睡前,妈妈应先轻拍婴儿背部,使婴儿打嗝后再入睡,以防溢奶。
婴儿一般要到2~3个月大时才能养成比较规律的睡眠习惯。婴儿的气质也与其睡眠有一定关系。如果婴儿不易入睡,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制订有规律的作息计划,保证婴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2 要了解婴儿的睡眠信号。一旦婴儿打哈欠、揉眼睛,父母就要引导婴儿独自入睡。
3 如果婴儿晚上不易入睡,父母应在白天减少婴儿的睡眠时间,注意让婴儿多玩耍、多活动。
4 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应在睡前给婴儿洗温水澡、按摩。因为婴儿洗浴后感觉舒适,容易入睡。父母还可以搂抱婴儿,给婴儿讲故事。
5 当婴儿半夜醒来时,父母可以不开灯或在较暗的灯光下给婴儿换尿布、喂奶等,让婴儿再次入睡。
有的家庭需要请保姆照顾婴儿。该如何选择保姆呢?选择保姆的条件是:
1 身体健康: 保姆要经过体检,出具健康证明,确保没有肺结核、乙肝等传染病。
2 文化素质高: 文化水平高的保姆容易接受先进、科学的育儿知识,并能科学育儿。这样的保姆也善于启发婴儿,有利于婴儿的早期教育。
3 卫生习惯好: 保姆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证婴儿的清洁卫生和饮食卫生,随时保持居室、厨房的整洁,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4 性格、品质好: 保姆应性格开朗、聪明机灵,对婴儿有耐心、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办事不拖拉,诚实、坦率,能与婴儿建立亲密的关系。
选好保姆后,首先要明确保姆的工作内容,告知婴儿的生活情况,带着保姆做有关护理婴儿的工作,待保姆熟练后,可放手由保姆来做。
保姆上岗前,还应与保姆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及薪酬等。另外,应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到有关劳动部门进行登记。
要与保姆相互信任。只要保姆工作做得好,就不要对保姆多加指责或挑剔。若保姆工作做得不好,可与保姆谈心,了解困难,并给予指导。尊重保姆,使保姆心情愉快,有利于提高保姆的积极性。
如果婴儿病了,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看医生,以便尽早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当婴儿出现高热、惊厥等急症时,家长应立即带婴儿看急诊。因小儿病情发展变化快,晚了会贻误病情。家长带婴儿看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医院: 婴儿的常见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应尽量就近就医。如果婴儿患一般的疾病,家长就尽量不带婴儿去大医院就医。因为大医院的患儿多,候诊时间长,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使婴儿病程延长,增加痛苦。如果婴儿得的病比较难治,病程较长,如血液病、肾病综合征、癫痫等,家长应带婴儿去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
2 带齐病历资料: 以往的病历可供医生参考,并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化验等。有的家长不愿意接受以往的诊断结论(如血液病、癫痫等),故意隐瞒原来的诊断和检查报告,这样做不仅会延误病情,让婴儿痛苦(常需重新取标本化验),还增加医疗费用。有时,家长需要带着婴儿新排出的大便或新鲜尿液,以便及早化验。
3 候诊时避免交叉感染: 候诊室是病人集中的地方,应在指定区域候诊,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将患儿集中在一起。不要让腹泻患儿的粪便排在地上,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4 详述病情: 要把婴儿的主要症状、各症状发生的时间、用药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情况告诉医生,以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5 遵守医嘱: 家长应按照医生要求护理患儿,给患儿服药,观察病情。对于暂时诊断不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儿,医生需要将患儿留在门诊观察,家长应予以配合,等病情允许后,再带患儿离院回家。
当婴儿患急症或重病时,家长常在惊慌之中将婴儿送往医院。但如果就医途中护理婴儿不当,会使婴儿病情加重,不利于医生诊治疾病。在婴儿因患急症或重病被送往医院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家长要沉着、冷静: 如果在送婴儿去医院的途中,家长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惊慌失措,会使婴儿更加惊恐不安、哭闹不止。有的患儿还会因此加重病情,这会妨碍医生诊断与治疗。家长护送患儿时应沉着、冷静,准备好患儿的病历资料,并回顾病史,准备好向医生详细介绍病情。
2 患儿穿戴要适宜: 在寒冷的季节,患儿应戴帽子、口罩,不要用毛毯、棉被或大衣把患儿的嘴、鼻子等都捂起来。有的家长带婴儿看急诊时,抱起婴儿就走,来不及给婴儿穿衣服和鞋袜。这样会使婴儿受凉,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疾病。婴儿的穿戴要保暖适中。
3 护送就医途中仔细观察患儿。 3~4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体质弱的婴儿患病后,病情常较重且发展变化快,症状体征常不明显。家长若不仔细观察患儿,容易延误病情,发生意外。如果患儿面部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青紫;呼吸节律由均匀变得快慢不一,甚至暂停;精神、反应变差,闭目不理人,呼之不应,触之也无反应;手足冰凉或发烫,肢体发紧或时有小抽搐,肌肉松弛等,常意味着患儿病情危重,应及时到附近医院抢救,不要弃近求远,贻误治疗。
婴儿满月查体时,常有父母问:“我家孩子一天大便五六次,给他喂了药也不见好,但孩子体重增长很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新生儿出生后1~2天内排出墨绿色膏样大便,为正常胎便。婴儿喝奶后大便逐渐由墨绿色转为黄色,喝母乳者大便为金黄色,略稀,粪质均匀,略带臭味;喝奶粉者,大便呈淡黄色,略干。由于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奶汁不能完全被消化,有时大便中会有奶瓣,家长对此不必过分惊慌。
在婴儿期,只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与颜色不能判断婴儿的身体是否正常,还要结合喂养、睡眠、精神状态及体重增长等情况来综合分析。不能随便给婴儿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婴儿体内正常的菌群分布。如果婴儿的大便异常,精神状态差,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去医院就诊。
1 当婴儿腹泻时,家长应先带婴儿到医院就诊。详细地记录婴儿的奶量、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以供医生诊断时参考。
2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将患儿的奶瓶、奶嘴煮沸消毒。
★勤给患儿换尿布或尿不湿,便后为患儿冲洗臀部,擦干后在肛门周围涂护臀膏,预防尿布疹。
3 做好饮食护理。由于婴儿腹泻时,消化功能弱,因此,家长应给婴儿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硬的食物。
★较小的婴儿最好喝母乳。喝配方奶的婴儿,应较平日多喝一些水,适当补充丢失的水分。
★较大的婴儿以母乳、稀粥、米汤为主,不要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口服补液盐。
4 观察婴儿有无脱水现象。婴儿脱水的表现有烦躁、口渴、多饮,前囟或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当婴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将婴儿送医治疗。
5 预防感染。由于腹泻的婴儿机体抵抗力差,因此,家长要注意为婴儿保暖,避免风寒,预防感染。
皮疹是儿科常见疾病症状之一。家长一旦发现婴儿起皮疹,不能盲目给婴儿用药,一定要请医生诊治,并注意以下几点:
1 患儿衣服要干净、柔软、宽松、舒适,勤为患儿换衣服。
2 保持患儿皮肤、口腔、眼睛等部位的清洁,遵守医嘱,为患儿涂抹药物。
3 如果患儿发生皮疹伴发热,家长应多给患儿喂温开水,让患儿吃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4 若属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患儿,防止传染,直至传染期结束。
1 注意隔离、消毒: 一旦患儿得了传染病,就应立即隔离患儿。患儿和护理者应勤洗手,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餐具、水杯可在锅内煮沸10分钟,被褥、衣服、玩具可在阳光下晒1~2小时,以达到消毒目的。
2 休息: 患儿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湿润,温度适宜,光线柔和。
3 饮食: 要给患儿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在病情恢复期,主要为患儿补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患儿的体力恢复。
4 对症处理: 在患儿发病期间,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适当用药,对症处理。如患儿发热时,应服用退烧药;患儿咳嗽时,应服用止咳药等。
首先应了解婴儿正常的呼吸及脉搏次数。不同月龄的宝宝,呼吸和脉搏频率略有不同。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44次,6~12个月的婴儿每分钟呼吸30~35次。婴儿脉搏每分钟跳动120~140次。
1 观察呼吸的方法: 在小儿安静时,数其胸脯或肚子起伏的次数,一呼一吸为1次,以1分钟为计数单位。应注意呼吸的次数、深浅及节律等。
2 观察脉搏的方法: 在小儿安静时,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按住小儿手腕外侧,适当用力,以摸到脉搏跳动为准,也可以将手掌放在小儿左胸部,数小儿心跳的次数。要注意小儿的脉搏跳动是否有规律,是否有力。
在婴儿出生后,就可以给婴儿做被动操,以促进婴儿的身心发育。
1 做操的时间及次数: 一般在婴儿清醒、精神愉快时做操。为避免婴儿发生呕吐,婴儿刚喝完奶后不要立即做操。做被动操时,室内温度要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婴儿穿着轻便、宽大、利于身体活动的衣服,家长动作要轻柔。一般1天可做2~4次被动操,1次5~10分钟,做完后让婴儿休息。
2 做操的方法: 做被动操时,婴儿仰卧,母亲手握婴儿的双手做肘关节屈伸运动,肩环绕运动,扩胸运动;握住婴儿小腿做下肢运动,两腿轮流屈伸运动,两腿伸直上举运动,髋关节运动,放松运动等。等孩子半岁后,逐步引导孩子做主动性运动,如引导孩子爬行、扶站、走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