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后记

本书以“新元初始”的视角记述了1950年间发生的诸多事件。当历史的篇章翻过1950年的时候,有些事件结束了,诸如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货币统一以及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有些事件则余续未断,历史的脚步并没有停歇。

譬如土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改是新解放区的土改,从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华东地区(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福建、上海等)到1952年5月基本完成土改。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到1952年春耕时约有1/3的乡进行土改,到1953年全区基本完成。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康、重庆)分四期进行土改,至1953年春基本完成。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到1951年夏收前,陕西关中、榆林、西安郊区,甘肃庆阳、宁夏宁硕、盐池等地完成土改;1952年春,陕南、甘肃宁夏大部、青海五县一市完成土改;到1953年春,新疆大部分地区土改宣告完成。总之,到1953年春,除约7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暂不进行土改外,全国大陆上已基本完成土改,这个过程大概在二至三年。

再譬如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进行了五次战役,本书讲了前两次战役,都是发生在1950年内。第三次战役擦了1950年一个边,从1950年12月31日发起,至1951年1月8日结束。1950年12月31日晚,利用除夕之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200多公里宽大正面战线发起进攻。到1951年1月2日拂晓,已突入敌人纵深20公里。此后志愿军连续追击敌人七昼夜,把战线向南推了80~110公里,到了三七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一线,解放了汉城,因此国际史学界有人称此为“汉城战役”。后来经过第四、第五次战役,至1951年5月,把战线基本上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五次战役后,战争双方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军事斗争与停战谈判交织进行,出现了停停打打、边谈边打的局面。志愿军依托坚固阵地,粉碎了“联合国军”的数次局部进攻,也主动发动多次战术性进攻,直至规模性的进攻,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个阶段的金城战役中。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这个过程也持续了三年。

说到这儿,读者不难看出,本书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对本年大事一目了然,但也存在对长时段的事件后续观照不够。这就涉及史书的写作问题。

历史书写作的初衷离不开“存史”,即把历史上的事情弄清楚。接下来就是如何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与全面描述。越是客观详尽的描述,越能够为史学研究提供一个评价的平台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场。这既是历史学的本义,也是编撰历史学的规律,这另一重境界,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孔子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顾炎武也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

但是,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如果以单一的体裁用于复杂的历史进程,显然是不够的。一直以来,笔者都致力于国史通史的研究和写作,这是本职工作使然。通史写作着眼于宏观,属宏大叙事,它的不足是缺乏细节,亦少有生动。

若干年前,笔者主编了一套大型国史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长编》(全九卷),该书由“总论”“重大事件”“人物”“大事记”及“文献资料”五部分组成。“总论”带有一点史论的性质,是从宏观上讲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概貌及其发展阶段,其中也包括对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主要是纵向叙述,使读者有一个总体印象。“重大事件”发挥中国传统史学纪事本末体的优势和史学的叙事功能。每一事件独立成篇,尽可能完整地揭示其起因、过程和结局。这些事件都是历史的关节点,点点相连,由此组成共和国历史的脉络主线。在编排上,大体依时间先后为序,但也照顾到历史横断面。“人物”吸收传统史学纪传体的长处,是通过人的活动从侧面再现历史并透视人物历史作用的一种尝试。传主主要为在共和国创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功立业的人物,也适当地收录了其他方面的代表人物。“大事记”是学习传统史学编年史体例。以年、月、日为经,以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民族、国土、人口、气象等林林总总的事为纬,编织出一幅更为细密的网络。“文献资料”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组织沿革和职官,以及研究成果总目。这部书既是探索当代史借鉴传统史书写法一次尝试,把史论、纪事本末、纪传、编年、大事籍要、文献类编等几种体例融汇一起,多层次地呈现历史面貌。

这次本书又探讨了另一种写法,以年为单位,集中讲述这一年当中发生的大事。所选出的都是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年份,每一年均构成一个历史节点。如果按主体对象分类的话,大体属于中观史学。中观史学其实是很有欣赏空间的。它不像微观史学那样零碎,也不像宏观史学那样冷峻。它有场景、有情节,更像折子戏。在结构上,按广义社会史的框架铺陈,摆脱了偏重政治史的传统范式,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变化。除比较关注经济运行、外交风云、军事斗争之外,还特别注意社会风尚、时代精神、民间习俗以及大众意识的描述。在呈现形式上,我们力求按照纪事本末的诉求做到行文生动、鲜活、明快,以求有一个很好的表达。 /Hz/4HFjk+MO40nYrwdWDhCPY7s2pYFif+ZwJ5QRwlaz7n44hiRcyAKOm430XF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