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人的身世像极了奥米拉斯那个可怜的孩子,他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1702年6月,年届弱冠的仓央嘉措在浩浩荡荡的僧团护送下离开拉萨,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按照计划,他将在那里为全寺的僧众讲经,然后将由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为他授比丘戒。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仪式,没有人想过会出什么岔子,然而,就在所有人最最期待的目光之下,仓央嘉措先是拒绝讲经,随后甚至连受戒都拒绝了。

更有甚者,仓央嘉措不但拒受比丘戒,连以前受过的沙弥戒也请五世班禅收回,他就在扎什伦布寺,在五世班禅和所有德高望重的黄教僧侣面前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要求:还俗。

在西藏的佛教传统里,达赖活佛虽然是宗教之王,但同时也是世俗之王,之所以如此,是由达赖的真实身份决定的:达赖活佛轮回转世,到了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这就意味着从一世达赖到六世,以至于万世达赖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在藏人的观念里,这个人就是观音菩萨。

藏地的观音信仰与汉地迥然不同:早在吐蕃时代,观音菩萨化身为赞普,以王权推行教化,而在吐蕃的时代终结之后,观音菩萨又化身为历代达赖活佛,把王权和教权合并在了一处。在藏人的心中,达赖活佛既然是观音的化身,自然要担负起调伏雪域众生的责任,而要负起这个责任,自然要像前代赞普那样握有至高无上的王权。这种独特的观音信仰,正是古代藏民们政教合一的思想基础。

以现代的世俗眼光来看,仓央嘉措只是一个任性而毫无心机的大孩子,而以当时当地的眼光来看,仓央嘉措贵为六世达赖,哪怕最微小的举动都会引起广泛的牵连,何况是还俗这等天大的事情呢。

如果仓央嘉措真的还俗了,黄教必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信誉危机,从五世班禅到三大寺的长老将无法向全藏的信众交代,敌对势力噶玛噶举派必将以此为口实兴风作浪,夺取黄教的独尊地位,从此多少寺院将遭到陵夷,多少僧侣将四处沦落,这完全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在年轻的仓央嘉措看来,要求还俗不过意味着解放那些从古到今的政教领袖们加诸自己身上的重重束缚,从此可以在广袤的蓝天下,而非布达拉宫那被砖石砌死的狭窄视域里自由地唱出妙音天女的欢歌与悲歌,从此可以随性去爱,随性去恨,随着季节的变迁去浪迹天涯,随着心情的起落去饮酒作歌……这才是他的真实性情,是人们心中那个作为浪子和诗人的仓央嘉措。但是,从他被选定为转世灵童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便不再属于自己,他注定要过一种没有选择的人生,尽管那样的人生崇高而尊贵。

矛盾就在这里:他们需要一尊神,而他只想做一个凡人。用一句文学语言来说:“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

可以说,仓央嘉措身上负担着全部藏地的兴亡荣辱,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必须把活佛的角色好好地扮演下去;但对他自身而言,似乎除了诗酒风流之外,一切都是不可忍受的痛苦。正是这样的冲突感使他的人生笼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使后世的人们寄予他无限的同情。但是,仓央嘉措怎样做才是对的呢,那些用尽一切办法阻止仓央嘉措还俗的人难道做错了吗? lrKyJTR70Nu91jQanevndjRTPbIp/b5/8L3/MmrQC9un319kOHHRpCFdCy+bjQ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