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十分喜欢独处的人,每一天无论多忙碌,我总会见缝插针般地找到间隙,让自己独自待一会儿。
我并不孤僻,也没心理疾病,就是单纯地喜欢独处时的惬意和安静,以及享受独立思考所带来的满足和心安。
甚至有时,为了创造这样的机会,我经常独来独往。因为这样就可以帮我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独处时,感到最自在和舒服。
因为此时的我,不用跟别人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也不用去做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我真真实实地做我自己就好。
虽然我本不属于很热情之人,但是人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性,有些基本的体面,还是需要维持的。
曾经的我,还会有诸多纠结和顾虑之处。
但如今的我,不想见的人,不想做的事,几乎已经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精简。
当然,这样的我,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一个人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他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最基本的认知和判断力。
因为我不需要去迎合我不想迎合的人,去得到一些虚空的支持、认可和肯定。
也无须给自己争取一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虚名浮利, 比起取悦别人,和让自己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更在意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而我一个人待着时,可以读书,可以写作,甚至可以发呆。总之,无论做什么,都会让我感到无比充实和丰富,都比跟一群人进行无意义的狂欢来得更加踏实和坦然。
有时,我也会有困惑和不解,难道我真是如此自私的人,只在乎自己,而全然不顾别人?
可直到我读到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这本书时,顿觉找到了知己,甚至松了一大口气,同时他也表达出了我内心诸多无法用言语表达透彻的切身体会。
“对天才来说,他们乐于独处,闲暇是求之不得的恩赐,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甚至是负担。唯有这类人的人生重心才可以算是完全在自己身上。这些罕见的人,不论他们的性格有多优秀,都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对朋友、家庭和一般的社会团体展现出过多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即便失去外在的一切,他拥有的自身内在,也会让他得到安慰。
“疏离和孤独是他们的特质,尤其是当其他人从未真正切实地满足过他们时,这种特质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这类人天赋异禀,他们也逐渐习惯了被当作异类游走在人群中,并在思考普通人性时,会使用第三人称的‘他们’,而不是第一人称的‘我们’。”
其实我不是天才,资历平平,也没什么才华。但坦白讲,叔本华所提到的观点,无一不在我自己身上得到印证。
诚然,孤独让我远离了人群,让我莫名其妙背负了太多误解,但同时,孤独也让我活得洒脱和自由,而后者所给我带来的快乐,完全可以抵消它给我带来的压力和重负。
我时常想,折磨我的方法,一定不是将我孤立起来。哪怕是把我关在深山野林,只要有好书看,有文章写,我也同样可以把日子过得丰盛、热烈、余裕。
但如果你将我安置在茫茫人海中,让我丝毫没有独处和思考的时间,那么无论给我多好的生活,也只会让我枯萎和凋谢。
其实我曾想过,自己不能活得与世界格格不入,有时也要尽可能地说服自己,多一点妥协。
可每当遇到这样的时刻,内心深处的声音总会不断地告诉我说,每个人有且只有一生,别人的评价和观点,并不是你活着的全部意义,而你要相信你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尽可能地去做自己,这才最重要。
如果一个人,在有限的条件下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那么无论他看起来活得多么光鲜亮丽,至少他的灵魂是干瘪的、暗沉的,没有活力和朝气的。
有时,把人生看得透彻些,我们每个人活着,最终都是殊途同归。既然我们留不下什么,也带不走什么,那么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生活,才是对自我最大的尊重和肯定。
毕竟别人的一生,你无法指手画脚。而你的人生,别人也无权干涉,孤独一点,潇洒一点,活得更像自己一点,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