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栖息之处,自在我心

今年外出旅行,见了沙漠,走了戈壁,也途经了大草原,甚至还路过了一段“无人区”。

虽然只有九天的休假时间,但是因为去的景点较多,见了不少游客,无意中听到他们对大西北的赞美,当然也有一些抱怨声掺杂其中。

记得在一个缺水的服务区,一个游客说,这里连喝个水、洗个澡都成问题,幸好我是来旅行的,如果常年生活在这儿,肯定不行。

而在另外一个服务区,连吃的也成问题,根本没有选择,只有干巴巴的大饼卖,环境也很差,即便你再挑食,再讲究,也只得凑合。

为了看日出,我甚至去了一个很偏僻的小镇,那里的生活条件瞬间可以把你拉回到三十年前的农村。

这一路上,我都在想,如果我就待在这里,不回去了,是否能适应,是否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又是否能放下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对此,曾经的我,答案一定是不行。甚至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害怕,会心生恐惧。

可是这一次,我突然了悟到,人其实不过是浮萍,走到哪儿,不都是一样的吗?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四海为家”的含义。

其实我也并没有那么超脱。

比如我有自己割舍不下的东西,如果你现在给我机会,让我纯粹去过侍弄花草、喝茶品茗的日子,我做不到。我放不下我的梦想,对它,我有太多执着、虔诚和爱。

但即便如此,我依旧觉得,人只要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在哪儿不都是一样的吗?

也许在一个新的地方,你的一切都会重新开始,但变化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人这一辈子,不都是处在变化之中的吗?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做不到,其实只是没有被逼到绝境而已,又或者说,你只是主观意识上不愿意去改变而已。

曾经很羡慕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可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也可以过上“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生活。

又或者很期待刘禹锡心中的《陋室铭》,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可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是现在的我,更渴望自己能修行到可以活在随便哪一个当下的状态中。好日子过得,歹日子也过得,在不好不坏的日子里,也能悦纳细碎庸常里的美好和感动。

记得三毛曾说过一句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许多人以为能给人提供安全感的地方,是房子,是家,又或者是有另一半在的地方,其实都不是。

当你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当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为之心甘情愿地舍弃、放下一些东西的时候, 你的栖息之处,就在你的心里,只要初心依旧在,你无论到了哪儿,都会觉得踏实和自在。 T383dveBUaohfyJg0k5HevEI/eMAW58AxVurGOuSE9uzSVKT0epNn175ixHCwG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