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脑内有乾坤

要想弄清楚压力产生影响的原委,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些关于大脑如何运作的知识。在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时候,了解一些脑科学能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化学,而非性格。现在的孩子对高科技产品都挺熟悉,但对自己脑袋里的硬件与软件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希望能向你介绍一点见微知著的脑科学,这样你就会了解到,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想要掌控思维与情绪恐怕都不容易。那些已经很明白大脑运作机制的读者,你们可能需要稍微委屈一下,待我们先把大脑里的这些小零件是怎么运作的简要地说完。

在培养和维持健康的控制感方面,有四个主要的大脑系统与之相关,分别是:执行控制系统、压力反应系统、动机系统和静息状态系统。我们先来简单地解释一下这几个系统有什么功能(见图1-1)。

图1-1 有三个重要的脑结构能够帮助调节压力和控制冲动,它们分别是前额皮质、杏仁核和海马体

领航员(执行控制系统)

执行控制系统主要受前额皮质影响,这部分脑组织与组织规划、控制冲动和判断决策等一系列认知功能相关。当我们平静、放松、有控制感,总之就是处于正常的心智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前额皮质正在监测和调控着大部分大脑。事实上,前额皮质能掌控局面的程度,对于衡量人们在生活经历中受到的压力而言,是一个关键变量。

前额皮质还被称为“住在大脑里的金发姑娘”,因为它需要两种化学物质“恰到好处”地组合才能高效运转,这两种物质就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都属于神经递质。 [1] 压力一来,前额皮质就很容易“掉线”,进而难以发挥功能。身心状态的唤起、轻微的压力、兴奋感或大事件之前的小紧张都能提高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导致人们的专注度更高、思路更清晰、表现更优异。然而,在睡眠不足或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前额皮质里会充满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会导致系统“掉线”,难以发挥功用。这么一来,大脑显然就不能高效地学习与思考,我们会在第7章中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一旦前额皮质“掉线”,你就更有可能冲动行事,也更有可能做出愚蠢的决定。

斗狮战士(压力反应系统)

当你面对像捕食者这样的严重威胁,或者并不面对而仅仅是想象这样一个威胁时,压力反应系统会接管你的心智。这个系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保护你免受即将发生的伤害,它由杏仁核、下丘脑、海马体、脑垂体和肾上腺组成。

杏仁核是一种原始的情绪处理中心,对恐惧、愤怒和焦虑尤其敏感,同时也是大脑中威胁检测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杏仁核并不能自主地思考,它直接感知事物并做出响应。在高压力情境下,杏仁核就成为心智的负责人。一旦杏仁核当家做主,我们的行为就倾向于变得更有防御性、更被动、更呆板,但有时候会变得更有侵略性。 杏仁核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回归习性与本能,这时,我们的动物性会让我们做好准备去战斗、逃跑,甚至直接“吓呆了”——就像被远光灯吓到的鹿一样。

杏仁核一旦觉察到威胁,就会向下丘脑和脑垂体发出信号。紧接着,像打了一个报警的紧急电话一样,肾上腺被唤醒了,开始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激素,也许你听说过,某个小孩被汽车压到,他的家长情急之下能把车抬起来,这就归功于肾上腺素。这一系列复杂的警报通知就完成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比有意识的想法还要发生得更快。一旦我们遭遇威胁,就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压力反应,我们能不能活下去,可能就取决于这种本能反应的速度,进化把我们塑造成了这个样子,让我们在压力下无法保持思绪清晰。

健康的压力反应应该是这样的:压力荷尔蒙迅速上升,随后又能迅速恢复。一旦压力荷尔蒙不能快速回落,就会出问题。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肾上腺就会进一步分泌皮质醇,皮质醇就像是身体为了长期作战而引入的援军,它的浓度在人体内慢慢上升,以帮助身体应对压力。如果有只斑马遭遇了狮子的袭击,但有幸逃脱,没有命丧狮口,它的皮质醇水平就会在45分钟内恢复正常。相比之下,人类身上的高浓度皮质醇会一次保留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这就很容易导致问题,长期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会弱化海马体里的细胞,并最终杀死它们,而海马体是创造与储存记忆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在急性压力下,学生会产生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海马体同时还扮演着另一个重要角色。它有助于终止我们身上的压力反应。它会跟我们说:“嘿,记得上次你迟到那回吗?当时你吓得够呛,但其实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淡定!”它就像一个忠诚而沉着的朋友,一出现就能让你如释重负,这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言,都是无价的。对于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人来说,因为其海马体已经受损,所以通常缺乏这种处理压力的能力。如果一个从战场归来的PTSD患者,曾经在巴格达的一个人潮拥挤的商场中经历过一次由简易炸弹造成的恐怖袭击,那么当他再次走进拥挤的商场时,就很可能会惊慌失措。因为对于PTSD患者来说,一旦处于一种与过往的创伤经历类似的场景中,海马体无法把旧的创伤场景与当下的真实情况隔离开来,这就会导致他们陷入剧烈的恐慌之中。

与此同时,压力还会瓦解人的大脑。它会弱化脑电波的连贯性,降低人们对于新鲜想法的探索欲以及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欲。它将我们的前额皮质一脚踢出大脑的驾驶舱,还限制我们在心智上的柔韧性,害得我们连集中精力好好学习都有困难。当“斗狮战士”统领全局的时候,你也许能在狮子出没的大草原上拥有更机敏的本能表现,可若是在高二的英语课堂上,就未必能有这么好的表现了。如果你的身体告诉你当下是为生存而战的紧要关头,你又怎么可能对莎士比亚或数学运算上心呢?

我并不是说压力反应系统一无是处,只是它容易让人被迫承受太大的负担。一旦碰上什么棘手的事,你当然用得上它,但你并非需要它一直伴你左右。慢性压力会强化杏仁核,进而让斗狮战士越来越难以忽视,这样一来,你就更容易受到恐惧、焦虑和愤怒的影响。

对接下来的两个系统,我们在这里只做简要介绍,在本书稍后的章节中再探讨更多细节。

啦啦队长(动机系统)

动机系统是大脑中的“奖赏中枢”,负责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赢下体育比赛、获得美好的性体验、获得认同感——所有的这些奖赏性体验都会导致更高水平的多巴胺。相应地,较低的多巴胺水平则与较低的驱动力、低弱的努力程度和无聊的体验相关。多巴胺一旦分泌到最佳水平,就会引发“心流”体验,在本书的第5章中,我们会谈到与动机相关的所有重要问题,到时候再深入讨论这个概念。在研究压力的著名学者罗伯特·萨波斯基(Robert Sapolsky)看来,“多巴胺更多的是关乎渴望,而非获得”。 多巴胺是驱动力的关键所在,当你处于慢性压力中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巴胺水平会逐渐下降,而保持做某件事的动机本就不容易,因此,随着多巴胺的减少,你的动力也随之流失了。

佛陀(静息状态系统)

多年来,科学家都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评估大脑的活动,他们会给大脑提供一项具体的任务(比如从一千开始倒数),随后再研究到底是什么东西激活了大脑。但是在21世纪之交,科学家开始研究我们在和自己的思绪静静独处时,大脑里会发生些什么。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大脑中存在一个复杂而高度整合的网络,只有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才会被激活,这被称为“默认模式网络”(见图1-2)。我们对它的功能的理解还很初级,但我们已经知道,它一定至关重要,因为这个网络消耗了大脑所用能量的60%~80%。

图1-2 默认模式网络集中在大脑前端和后端的阴影区域内,当我们思考过去或未来,想到自己和他人,甚至是让思想自由延伸时,这个网络都会被激活

如果你正坐在等候室里无所事事,或是在晚餐后放松,只要你没有在阅读、看电视或玩手机,你的默认模式网络就会被激活,开始展望未来与梳理过往——它就是在加工着你的生活。不管是做做白日梦,还是身处某种冥想之中,甚至是在睡觉前躺在床上的那段时间里,默认模式网络都会被激活。这是一个用于自我反思以及反思他人的系统,只要我们不关注某项具体的任务,大脑的这个区域就会非常活跃。其实,这就是我们“离线”的那一部分,健康的默认模式网络对于人类大脑来说是很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大脑恢复活力,并将信息存储在能永久保留的位置,更深刻地看待事物,处理复杂的思绪,还能促使我们发挥真正的创造性。对于年轻人而言,它还与培养强烈的认同感与充足的同理心有关系。 [2] 然而,默认模式网络能不能发挥自己的神奇魔力,也受压力的影响。科学家已经在担心,由于当今各种技术手段都唾手可得,年轻人非常缺乏激活自己的默认模式网络的机会,因此,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非常有限。

我们一口气讲的脑科学内容可能有点多,你需要记住的重点是:对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里充斥着激素,这些激素会弱化大脑的高级功能,也会遏制孩子的情绪反应。在压力的影响下,负责记忆、推理、注意、判断和情绪控制的脑区会遭到抑制并承受永久性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脑区会逐渐缩小,而大脑中负责侦测威胁的部分则会越变越大。最终,过载的压力系统会大大提升孩子患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种种身心疾病的风险。

有一天,我的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过后来找我,并和我说他这次真的搞砸了。“我当时是真的慌了,就再一次直接交卷离开了考场,”他说,“每次都是这样,我老是在某一道题上一直琢磨,导致浪费了太多时间,直到监考老师过来告诉我,‘还有五分钟交卷’。就是这句话让我失去了理智。”

“其实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他说,“我只不过是在一件小事上多用了点时间,但这难受死我了。”

“那么当这个问题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的头脑里发生了些什么?”我问。

“当我想尽力解出下一道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根本就不能有逻辑上的思考。我感觉自己根本就读不懂那些题干上的文字,更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来解题。”

对他来说,“斗狮战士”已经接手了对大脑的控制,而真正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领航员”,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奈德

[1] .Yale School of Medicine,“Keeping the Brain in Balance,”Medicine@Yale 6,no.1(Jan.and Feb.2010),May 16,2017,访问 www.medicineatyale.org/janfeb2010/people/peoplearticles/55147/ .

[2] .Mary Helen Immordino-Yang et al.,“Rest Is Not Idleness:Implications of the Brain’s Default Mode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7,no 4(2012),doi:10.1177/1745691612447308.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1745691612447308 . XlLvj6xCtgrsYuGflcz0iBqlpiBW6gnWq9hN6JDIGA/l/sN+hEE6kIxIcsQHlv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