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我那么爱你,才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顾问型父母

比尔曾接触过一位名叫约拿的孩子。他当时15岁,最讨厌的就是家庭作业,但更让他忍不了的是一直以来家长那所谓的“监督”,甚至逼迫。比尔让约拿谈谈,一般情况下他晚上在家都是怎么度过的,他说:“6点到6∶30这段时间,我们一家子通常在吃晚饭。然后从6∶30到7点,我能看会儿电视。再往后从7点到8∶30的这段时间,我就假装做做作业。”

一个半小时都在假装做作业?为了什么都不做,这孩子倒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约拿就在那儿坐着,作业就摆在他面前,他却什么都不做,还为此找种种借口。他为什么不去搞定那该死的作业呢?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他厌倦了父母的那些老生常谈的话:

你要是想考个好大学,可只有一次机会!而你却一点都不珍惜。

将来等你长大了,一定会感谢我们。

你必须学会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在学校里都没法拔尖,那将来进入社会,怎么可能拔尖?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这些挥之不去的念叨不仅让孩子厌烦,还明显含有另一层意思:我们大人知道怎么做才算对,而你这个当孩子的,可不知道。想象一下,如果你与你的伴侣在交谈的时候,他是这么和你说话的:

今天班儿上得如何?你手上那个项目还顺利吗?你要知道,认真对待工作特重要,对吧?我的意思是,我知道工作并不总是那么简单、有趣,但你真的应该考虑更上一层楼,这样你将来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我看你好像一直都没尽全力。我感觉你也许该再努努力。

你会发现,这么说话很招人烦。对约拿来说也是如此。在他看来,能让自己不被左右的唯一方法,就是彻底不做功课。

我们很理解约拿父母的所作所为。他们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而约拿的心不在焉让他们很受伤。他们知道约拿很有能力,但他们同时觉得孩子现在的行为简直是自折双翼,这使得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没法展翅高飞。非但如此,他们还觉得约拿既固执又散漫,甚至在他们眼里,15岁的孩子难不成还想要自己做主?操之过急了吧!约拿的父母总觉得父母可以看清全局,但孩子不能。只要他们现在严厉地管教孩子,使劲逼孩子一把,就能让约拿冲上更高的层次,还能让约拿不必面对他自己无法预见的那些痛苦后果。父母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成功,更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对很多深爱孩子的父母而言,这种思考方式早已根深蒂固。但我们还是要请你先放弃掉这种错误的思考方式。首先,它压根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尽管大人们一再尝试,想让约拿走上正路而不是放任自流,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浪费着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归根结底,是因为约拿其实并没有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如下信息:“这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你自己的生活,而你自己现在的付出,决定了你自己的将来。”一方面,父母肯定是要给孩子提供帮助的,但更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可以强人所难,真正逼孩子做什么”。多年来,像约拿这样的孩子比尔见过许多,其中一些最终还是很有出息的。究其原因,他们成功主要是因为父母和老师没有太过干涉,不再强求他们追逐所谓的那种成功,而这恰好让孩子有了机会,能自己给自己做主。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为你解释“为什么强扭的瓜不甜”,越是试图控制你的孩子,你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谈到为什么“逼孩子”会对下一代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这会让孩子不得不习惯于不断被外部力量驱动——因为他自己的内驱力要么压根没有发展的机会,要么早已经被外部的压力抑制了。同时,我们也想请你考虑另一个为人父母的思路,它与上面提及的推动型父母截然不同,那就是“顾问型父母”。

仔细想想,一个好的商业顾问都会做些什么:他们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而且心知肚明哪些问题最为紧要。为了让客户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会引导客户考虑自己愿意做出的承诺甚至牺牲。他们还会提供建议,却不会强迫客户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知道,“做出改变”在本质上是客户自己的事。

“可这是我家孩子,又不是什么客户!”你可能会这么想。没错,但你有没有进一步想过,你家孩子又不是你自己,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而不是你的。

我们作为父母,有一种本能,那就是保护和领导我们的孩子,但这种本能常常伴有一种自以为是:我们自认为了解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是什么。当我们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时,这通常是成立的,我们有管理小宝宝生活中方方面面琐碎事务的责任。可就算是新生儿,也会以十分笨拙但引人注意的方式来表达他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当婴儿不想睡觉或者拒绝吃饭的时候。所以新生儿和婴儿发展方面的专家也依然强调,父母主动去适应宝宝的个体性格和需求,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当焦急的爸妈揪着我们不放,一个劲儿跟我们唠叨自家孩子缺乏干劲,与同学相处不和或是学习成绩不佳等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问他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说,这是谁的问题?”我们这么问,就是想追求点夸张的效果,可实际上,很多父母都被这个问题直接问懵了,转而开始以疑惑的目光看着我们。的确,当你自己的孩子因为被他的两个朋友排挤而伤心落泪,或者老师在全班面前批评了他,你会很容易觉得,这同样是你的困扰。谁家的孩子谁心疼——对于父母来说,看到有人欺负自家孩子往往是最能激发他们愤怒的事情了。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自己可能都已经忘了这事儿,但这种伤害父母也许能记一辈子。但说来说去,这些问题本质上是你孩子自己生活中的困扰,而不是你的。

许多父母希望凡事都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并尽可能地保护自家孩子免受苦痛,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重构。说句大实话:如果你想给孩子更多的控制感,你就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的控制欲。当一家公司的业绩没有达标或者没能充分发挥潜能时,那它所聘用的那个没啥水平的顾问,其实也就成了问题的一环。请记住,你的职责可不是要包办你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帮他们学会怎么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重构意味着,尽管我们应该为自家孩子提供引导、支持、教育、帮助和约束,但我们以及孩子本人更要一直心中有数——孩子的生活,那是人家自己的。正如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写过:“借由你,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

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毕竟,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那么多资源,回过头来却发现没什么自己能说了算的事,这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有点可怕。但是我们多年的经验教会了我们一点,强迫孩子就范,尝试逼他们做家长自认为正确的事儿,既会损害亲子关系,又会内耗宝贵的精力,而这些精力本可以用在别的地方,以别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成长。 AZLz5lEP8Q1DkT3oUboYjkhYO3Q5r3hdfUT2N8QZPI1RncCvG08MOU6nKITkOY4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