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何这事关紧要

在任何一个年龄段,毒性压力对你都没有好处,但你在生活中总有处于低潮、不尽如人意的阶段。就像进食障碍会对正在发育中的年轻身体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一样,长期的压力也会对发育中的年轻大脑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我们的大脑似乎在如下的时间段里对压力最为敏感:首先是产前阶段,压力感受较高的孕妇倾向于生出对压力反应更敏感的孩子;其次是儿童早期,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神经环路的可塑性尤其强;最后是青春期阶段,这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人们在这时往往既强大又脆弱。 [1]

青少年的大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器官,很值得我们仔细分析一番。除了刚出生的头几年外,孩子的大脑在12~18岁比在其他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发育得更高效。青春期的大脑已经在构成重要的新的神经通路和神经连接,但前额皮质的决策判断功能直到孩子25岁左右才会最终发展成熟(情绪控制功能成熟得更晚,大约需要到32岁)。在这个时间段里,一旦压力应激系统被长期激活,前额皮质就会被波及,无法发展到它应有的程度。这个问题不容小觑,因为相比于儿童或成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被压力影响。

只要是正常的青少年,就算没有遭遇什么特定的压力源,都会对压力有过度的反应。在康奈尔大学B.J.凯西主持的一项研究中,青少年的杏仁核与儿童和成人相比,在看到有着恐惧表情的人脸图像时,反应要强烈得多。当涉及当众表达时,青少年也会表现出比其他群体更高的压力反应。一些针对动物的研究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后,成熟的大脑会在10天内反弹到正常水平,而处于青春期的大脑则需要3周左右的时间。青少年对压力的耐受性其实也比成年人低,他们更容易患上与压力相关的疾病,比如感冒、头痛和消化不良。

对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焦虑这件事本身都会引发更大的焦虑,但200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情况对于青少年而言更为严峻。 在一项针对成年小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大脑中有一种叫作四氢帕马丁(THP)的物质可以起到类似镇静剂的作用,但对处于青春期的小鼠,这种物质没什么效果。这其实意味着青少年面对很棘手的状况: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可用来应对压力的工具却更少,面对压力,行之有效的手段很有限,而焦虑本身却不断地滋生着新的焦虑。

抑郁的情况类似,它在大脑中留下了“疤痕”,只需越来越小的压力,就能触发它一次次地发作。最终,抑郁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仍挥之不去。人们只要在青春期经历过一次突发的抑郁体验,在长大后就更有可能在工作、人际关系和享受生活方面出现长期问题。 即使青春期的孩子能够完全摆脱抑郁,他们也更有可能出现一些程度轻、持续时间长的症状,比如悲观消沉、睡眠问题和饮食问题,同时这会让他们日后更容易陷入抑郁。

比尔在杰瑞德10岁的时候给他做了测试,当时是为了排除他患注意缺陷障碍的可能性(然而他还是确诊了)。杰瑞德是个有趣、幽默的小伙子,而且跟人打起交道来很乐在其中。他的父母和老师非常赞赏他身上积极向上的品格,这也让他很招大家喜欢。大家都叫他“扳不倒的小子”,因为似乎没有任何问题能够困扰他。在比尔第二次给杰瑞德做测试的时候,杰瑞德已经是一个16岁的高二学生了。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而且特别憧憬能够进杜克大学深造。但是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杰瑞德开始变得很抑郁,而且一直在服用抗抑郁类药物,这让比尔很费解。杰瑞德告诉比尔,学校带来的巨大压力与连续不断的疲惫感合起来,“把他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也让他变得气馁与悲观。纵然药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杰瑞德说他还是感到心力交瘁。导致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他总是熬夜做功课,基本上要到12点半甚至子夜1点才能做完。他觉得自己不得不天天学到这么晚:“我害怕自己要是早早上床睡觉的话,没准艾奥瓦州的某个能熬夜的小孩就会顶掉我在杜克大学的位子。”

杰瑞德未必就注定一辈子与严重的抑郁相伴,但是他恐怕永远都会比别人更容易遭遇抑郁的发作。他的故事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当孩子长时间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中时,他们那原本质朴随和的性格会被压力无情地吞噬,而生活也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通过大量接触像杰瑞德这样的孩子,比尔总结出这样一条结论:长期的疲劳感与紧张感,就是焦虑与抑郁的配方。

[1] .关于早期压力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有一篇很值得一读的讨论,参考National Scientific Council on the Developing Child.“Excessive Stress Disrupt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Developing Brain.”
关于青少年尤其容易遭遇压力的问题,参考如下研究,B.J.Casey et al.,“The Storm and Stress of Adolescence:Insights from Human Imaging and Mouse Genetics,”Psychobiology 52,no.3(April 2010):225-35.Todd A.Hare et al.,“Biological Substrates of Emotional Reactivity and Regulation in Adolescents During an Emotional Go-Nogo Task,”Biological Psychiatry 63,no.10(May 15,2008):927-34.
除此之外,还有一本书提供了一个更受欢迎的、关于青少年对压力易感性的讨论,参考Frances E.Jensen,The Teenage Brain:A Neuroscientist’s Survival Guide to Raisi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New York:Harper Paperbacks,2016).Melanie P.Leussis et al.,“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After Maternal Separation:Sex Differences,Controllability,and GABA,”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34,no.2-3(2012):210-17.See,too,Sheryl S.Smith,“The Influence of Stress at Puberty on Mood and Learning:Role of theα4βδGABAA receptor,”Neuroscience 249(September 26,2013):192-213. EgU93XsBTowlvWWhQsSm+Tqprv5oRSYKPEIBxEM9mwp9smUNgiz7KblKIbrK7z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