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学生问卷的调研分析

为具体了解全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情况,我们在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调研的同时,使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学生版)同步展开了这项调研。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全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第一手资料,为该项目研究提供了丰富和宝贵的素材。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调研对象基本信息情况

前文已述,本调研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问卷印制在一起,调研同时同步展开。因此,调研对象完全一致,其基本信息情况同上,如表3-1至表3-8所示。

(二)调研问卷内容的统计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学生问卷调研内容显示,我们站在大学生的角度,面向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情况进行调研,其调研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内容见附录三)。根据调研问卷的具体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调研情况展开统计与分析。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方面。我们对调研数据统计结果如表3-20所示。从表3-20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国家具有全民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伦理共识”的认识,61.63%的大学生认为十分必要;36.12%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必要;认为没有必要或无所谓的比例很小,占2.26%。对于“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多元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65.90%的大学生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是多元价值观的轴心和根基;但也有少量大学生有对核心价值观泛化或一般化的认识。在高校宣讲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式上,58.95%的大学生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学院或院系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而通过课堂主渠道、通过相关学术讲座或在线交流和通过推荐读书活动也是一种方式。此外,在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通晓文化与创新的关系”的认识上,55.65%的大学生认为通晓文化对推动和激励创新有一定作用,而37.58%的大学生认为通晓文化能够有力地推动和鼓励创新,而6.76%的大学生则有不同意见,认为通晓文化会对创新的推动和激励作用不明显或可能是创新的障碍。

表3-20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

表3-20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续表

第二,对大学生自身在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认识。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诚信意识、团队协作观念、艰苦奋斗精神、心理素质均是重要的教育引导内容,尤其是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三方面更加重要。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方面包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爱国教育、建设良好舆论环境和宣传法制观念等,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更是为大家所强调。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原因,且能引起大学生强烈共鸣的包括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负面信息、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理念的渗透和冲击、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等,这其中也包含了大学生对自身的反思性,此外有些影响因素也比较突出,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等。关于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愿意通过的途径,依次是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电视广播、网络学习等(如表3-21所示)。

表3-21 大学生自身在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2.大学生自身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一是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获得了大学生最初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如表3-22所示,大学生最初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和教师,选择这些途径的比例均超过了60%;其次是书刊杂志、党团活动,选择这些途径的比例达40%~50%;也有不少大学生(比例达到四分之一)认为是从家人朋友或榜样楷模那里了解的。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媒体类途径占绝对优势,采用党团活动这一途径的相对较少,榜样楷模的影响似乎显得小了许多。

表3-22 大学生最初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二是通过调研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知晓了大学生对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从表3-23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国际关系、民生问题、反腐倡廉、民族团结、大学生就业、教育平等、社会道德现状等诸方面的关注程度还是比较高的,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比例合计基本上都达到了6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0%;但对于这些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偶尔关注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对国际关系、民生问题、反腐倡廉偶尔关注的比例达到了30%之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其就业和社会道德现状的关注程度更高,反映出大学生对自身切身利益的重视,也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时刻关注着社会道德现状。

表3-23 大学生对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度

表3-23 大学生对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度-续表

三是大学生对多元文化采取的态度。从表3-24可以看出,面对多元文化,43.55%的大学生会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来取舍;51.40%的大学生会有自己的思考,但受教师或同学影响,这一点值得高校教育教学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4.08%的大学生具有跟风现象,以大多数人的选择为主;0.97%的大学生有不假思索全盘接受的情形。

表3-24 大学生对多元文化采取的态度比较

3.大学生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情况的反馈

本调研从大学生途径了解到了较为详细的学校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第一,大学生表达了对学校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的看法。从表3-25可以看出,16.78%的学生认为高效且有趣,49.63%的学生认为尚可接受,6.14%的学生认为无用且浪费时间,24.61%的学生认为过于形式化,2.84%的学生持无所谓、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反映出,学校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受学生欢迎或喜欢的情况总体上较为乐观,但比较勉强,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是过于形式化。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工作,让大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参与其中,值得高校进一步思考。

表3-25 大学生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的看法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面。从表3-26可以看出:(1)关于学校网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更新情况,51.74%的大学生认为更新及时,10.53%的大学生认为更新滞后,1.23%的大学生认为从不更新,而尚有36.50%的大学生却不清楚是否更新;(2)关于学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调查显示主要有思政课程、党团教育、学生手册和各类评优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网络互动等,而思政课程是最主要的宣传方式;(3)关于学校开设的微信平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情况,认为宣传频次较多的占30.58%、频次一般的占42.43%、偶尔有涉及的占21.35%、尚未涉及的占5.64%。进一步追踪调查发现,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专家在线辅导情况是,有且经常辅导占11.09%、每学期有1到2次的占18.38%、不定期辅导的占28.72%、没有开通专家在线辅导的占41.81%,可见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

表3-26 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情况

表3-26 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情况-续表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和基础。由表3-27可知,认为学校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有一定影响的比例是42.92%,认为影响较大的比例是36.07%;大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学校文化活动依次是志愿者服务活动、知识竞赛与演讲、学术讲座;认为学校较多开设通识课程比例占到了42.74%,认为普遍开设通识课程的比例为33.48%;而就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情况看,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占10.47%、认为影响比较大的占27.94%、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54.60%、认为没有影响的占7.00%。此外,我们还调研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疏导学生心理的工作情况,19.60%的大学生认为起到了重要作用,56.83%的大学生认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5.77%的大学生认为起到的作用较小,7.80%的大学生认为几乎没有作用。以上这些方面为我们分析和思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表3-27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和基础调研情况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开放式调研问题:你认为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存在哪些问题?从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看,我们筛选了关键词进行了有关信息统计,如图3-1所示,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仍然是过于形式化,另外,缺乏实践活动、不注重结合实际、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等,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分析。

图3-1 大学生认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F/yuOn1sZUCwtUnYbZj4rBOx+WeKf59YOlpS+0U3oZYYrmeGM6RqHTCmhHJAsw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