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量表》(正式版)的施测与分析

(一)正式施测的高校及问卷发放情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量表》在试测版的基础上校正以后,我们编制了该量表的正式版。根据课题的研究计划,我们立即着手进行正式版量表的施测与调研。

考虑到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区域分布不均、学校层次类别较多,以及大中小城市高校的布局情况、学校办学历史、专业和水平等各方面因素,课题组经过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3月分别从我国东西南北各区域,计划抽取56所高校展开调研,计划发放问卷15150份(原有印制的15500份问卷中剩余的350份作为备用),以期获得较大样本量,从而保证调研数据的代表性。发放问卷时不刻意追求确定的学院和专业,一般采用随机发放,即告知委托的调研人员,适当兼顾本校各院系专业即可。因此,关于调研高校和调研对象的选取,充分考虑了上述各个方面的因素。

最终的调研基本情况是:实际发放问卷并反馈回收问卷的高校是54所(原定计划中发放问卷的56所高校,其中两所高校因种种原因未能发放问卷),在这54所高校中实际发放到学生手中的问卷数是14730份。关于调研高校的具体名称及问卷发放、回收及统计的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专题调研问卷(学生部分)发放情况

表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专题调研问卷(学生部分)发放情况-续表

由表3-1的统计可以看出,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的基本情况如下。

首先,从学校类型上看,“985”院校6所、“211”院校(不含“985”院校)11所、省部共建院校(不含“985”和“211”院校)11所、一般本科院校19所、专科院校7所。具体如下:(1)“985”院校6所: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211”院校11所:江南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北京邮电大学;(3)省部共建院校11所:河南大学、井冈山大学、汕头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4)一般本科院校19所:华东政法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鲁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5)专科院校7所: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其次,从是否进入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双一流高校”)上看,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其余为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具体如下:(1)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2)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上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3)其他为非“双一流”建设高校35所。

再次,从学校专业性质上看,综合性大学16所、师范类大学18所、理工科类大学6所、财经政法类大学5所、农林牧类大学2所、职业技术类院校7所(其中,面向医学、艺术学、体育学等专业大学生的问卷发放涵盖在综合性大学之内)。

最后,根据高校分布的区域情况,从河南省外的院校发放地域来看,省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39所,基本上涵盖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原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多个地区;从河南省省内的院校发放情况看,面向河南省发放的高校是15所,分别是河南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涵盖了河南所有地区、有代表性的高校。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730份,回收问卷13392份,回收率达90.92%;去除无效问卷1488份,获得数据录入、可用于统计的有效问卷11904份(即大学生问卷的三套分问卷均有效的数量),有效率为88.89%,选取这些有效样本作为正式测验的被试,我们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正式施测的调研对象具体情况梳理

如前所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包括三个分问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量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学生版)、《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测验问卷》。问卷装订在一起分发,因此三个分问卷的调研及调研对象完全同步一致,涵盖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在校大学生,其性别比、年级、政治面貌、专业类别、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基本信息情况如表3-2至表3-8所示。

表3-2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对象学生性别比例

表3-3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对象学生干部比例

表3-4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对象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

表3-5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对象学生年级情况

表3-6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对象学生专业类别情况

表3-7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对象学生生源地情况

表3-8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对象学生政治面貌情况

由上列各表看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调研问卷面向学生群体的调研对象基本信息情况是:从性别上看,男女生均占一定比例;女生比例较大,接近65%;男女生比例为1∶1.8。关于是否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比例超过30%,近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上为非学生干部。独生子女比例上,独生子女超过三分之一,为35.97%。从年级层次上看,本科生为主体,比例超过九成,达91.91%;本科大二人数最多,比例为35.57%,超过三分之一;大一和大三相当,基本均为四分之一;研究生(含各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比例8.09%。专业类别方面,人文社科最多,达到45.02%;其次是理工农医,达到三分之一;体育艺术和军警国防专业的比例较小,二者合计调研数量是612,比例为5.14%;其他专业类别占比16.54%。学生生源方面看,近一半为农村大学生,比例达到48.63%;来自一般城市的大学生接近40%。学生政治面貌上,学生党员数量较少,不到8%;团员数量最多,接近90%;其他为普通学生群众,占比4.21%。

下面着重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量表的施测情况。此后部分再分别统计、分析对大学生眼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情况的调研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测验情况。

(三)正式施测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1.正式施测的基本数据处理

问卷有效数据录入后,我们使用SPSS21.0处理数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得分为指标,对不同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年级、专业、生源地、政治面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操作,统计结果见表3-9至表3-19。

表3-9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差异比较

由表3-9可知,在国家层面分量表、社会层面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得分中,男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个人层面分量表的得分中,男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10 学生干部与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差异比较

由表3-10可知,无论是在国家层面分量表、社会层面分量表和个人层面分量表的得分中,还是在总量表的得分中,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3-11 独生子女与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差异比较

由表3-11可知,在国家层面分量表的得分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社会层面分量表的得分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在个人层面分量表的得分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总量表的得分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3-12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方差分析

由表3-12可知,F检验表明,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得分上,不同年级(群体)的大学生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我们用最小显著差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进行事后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13。

表3-1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事后检验结果

表3-13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事后检验结果-续表

根据表3-13,由事后检验的结果可知,各年级群体在三个层面分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如下。

(1)就国家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大一群体与其他年级群体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二群体与大四群体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大三、研究生两个群体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三群体与大四群体有显著性差异。

(2)就社会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大一群体与其他年级群体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二群体与大四群体有显著性差异,与大三、研究生两个群体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三群体与大四群体有显著性差异。

(3)就个人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大一群体与其他年级群体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二群体与大三群体有显著性差异。

(4)就总量表的得分而言,大一群体与其他年级群体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二群体与大四群体有显著性差异,与大三、研究生两个群体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表3-14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方差分析

由表3-14可知,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三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我们用最小显著差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即LSD检验)进行事后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15。

表3-15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事后检验结果

表3-15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事后检验结果-续表

根据表3-15,由事后比较的结果可知,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分量表和总量表得分上存在差异的情况如下。

(1)就国家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人文社科专业与理工农医和体育艺术两类专业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理工农医专业与体育艺术专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就社会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人文社科专业与理工农医和体育艺术两类专业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理工农医专业与体育艺术专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就个人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人文社科专业与体育艺术专业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理工农医专业与体育艺术专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就总量表的得分而言,人文社科专业与理工农医和体育艺术两类专业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理工农医专业与体育艺术专业有显著性差异。

(5)专业类别中,“其他”类包含的具体专业零散,我们没有对其与人文社科、理工农医、体育艺术三类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由表3-16可得,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三个层面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得分差异情况是,在国家层面分量表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他层面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我们用最小显著差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即LSD检验)进行事后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17。

表3-16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方差分析

表3-17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事后检验结果

根据表3-17,由事后比较的结果可知,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关于认同感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如下。

(1)就国家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生源地是农村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中小城市的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2)就社会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生源地是农村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大学生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

(3)就个人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生源地是农村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中小城市的大学生有极其显著性差异,与生源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就总量表的得分而言,生源地是农村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大学生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

表3-18 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方差分析

由表3-18可知,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社会层面分量表的得分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个人层面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得分中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相关层面需要进行事后检验。我们同样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即LSD检验)进行事后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19。

表3-19 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同感事后检验结果

根据表3-19,由事后比较的结果可知,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关于认同感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如下。

(1)就社会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是中共党员的学生与是共青团员的学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是共青团员的学生与是群众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2)就个人层面分量表的得分而言,是中共党员的学生与是群众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共青团员的学生与是群众的学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就总量表的得分而言,是共青团员的学生与是群众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2.正式施测的调查结果讨论分析

上述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不同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的认同感得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依据上述数据,下面我们对各种情况进行逐一分析说明。

(1)不同性别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总体上的认同感方面,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量表测验得分显示,他们的认同感都比较高。在个人层面的认同感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量表测验得分显示,他们的认同感都比较高,但女生的认同感要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调研显示总体上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较高的认同,充分肯定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成效。而在价值观个人层面认同感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表明,男女生存在一定思想认识的差异,在培育和践行价值观个人层面方面这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

(2)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还是在总体上的认同感,是否为学生干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量表测验得分显示,无论是否为学生干部,他们的认同感都比较高。

(3)是否独生子女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和总体上的认同感都比较高。具体差异在于,在国家层面的认同感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社会层面的认同感上,非独生子女极其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个人层面的认同感上,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总体的认同感上,非独生子女非常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4)不同年级群体方面。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分层面还是总体上,各年级群体的认同感都比较高。但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是:在国家层面,大一学生的认同感均极其显著地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二学生的认同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非常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研究生群体,大四学生认同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在社会层面,大一学生的认同感均极其显著地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极其显著地高于大三学生和研究生群体,大四学生的认同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在个人层面,大一学生的认同感均极其显著地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群体,大二学生的认同感非常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的认同感上,大一学生的认同感均极其显著地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二学生的认同感同时显著高于大四学生、非常显著高于研究生群体、极其显著高于大三学生。

(5)不同专业类别方面。无论是三个分层面还是总体上,不同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都比较高。但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是:在国家层面认同感上,理工农医和体育艺术学生均极其显著高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体育艺术学生极其显著高于理工农医学生;在社会层面认同感上,理工农医和体育艺术学生均极其显著高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体育艺术学生极其显著高于理工农医学生;在个人层面认同感上,体育艺术学生极其显著高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非常显著高于理工农医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感上,理工农医和体育艺术学生均极其显著高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体育艺术学生非常显著高于理工农医学生。

(6)不同生源地方面。无论是三个分层面还是总体上,不同生源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得分整体比较高,但他们之间存在差异。就国家层面认同感而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非常显著地高于来自中小城市的大学生,但与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生源地是中小城市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认同感上无显著性差异。就社会层面认同感而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极其显著地高于来自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大学生,生源地是中小城市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就个人层面认同感而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极其显著地高于来自中小城市的大学生,非常显著地高于生源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生源地是中小城市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就总体认同感而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极其显著地高于来自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大学生,生源地是中小城市的大学生与生源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7)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无论是三个分层面还是总体上,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得分整体比较高。但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就国家层面认同感而言,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就社会层面认同感而言,共青团员学生非常显著高于中共党员学生,显著高于群众学生;中共党员学生与群众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就个人层面认同感而言,中共党员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中共党员学生显著高于群众学生;共青团员学生非常显著高于群众学生。就总体认同感而言,中共党员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和群众学生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共青团员学生要显著高于群众学生。

3.正式施测的效果及推广使用情况

以上调研分析表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建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作为测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的工具,在全国高校推广使用,为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量化依据。这也是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一项有益的成果。 4GF8yWBOhDwt/b5QE9K9+2exWegP6fT8QEv2LBOoqN7dTQ0UvqkZdCwQHPJpLl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