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工作环境的学科界定与结构分析

尽管目前的研究尚未对工作环境进行学科界定,也未曾对工作环境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但是,作为研究变量,这一概念已经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被频繁提及。

在概念使用上,工作环境有两种英文表述,working condition和working environment。使用“working condition”一词来表述工作环境的文献,往往会用物理环境(physical condition)、社会心理环境(psychosocial condition)来概括个体工作行为发生的环境。与此对应的,使用“working environment”一词(有时还可以用workplace表述)的文献,则往往将研究视野局限于空气、噪声、粉尘等物理环境。

尽管在概念上,对工作环境并未有清晰的界定,甚至在概念使用上都还存在争议,但是,工作环境的内在结构却走在了研究的前列。根据调研需求,工作环境常常会根据研究目的被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子。总结目前的研究文献发现,工作环境概念的内部结构划分主要有两种倾向。

大多数研究者(Elena Ronda Pérez et al.,2012;Olli Pietiläinen et al.,2011;Risto Kaikkonen et al.,2009)认为工作环境的实证考察,需要从工作安排(work arrangement)、物理工作条件(physical working conditions)和社会心理工作环境(psychosocial working conditions)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工作安排是指由工作岗位赋予个体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时间、轮班情况等;物理工作条件则是包含危险环境(粉尘、噪声、高温等)暴露、电脑辐射等个体工作行为发生时所处的客观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工作环境,则多使用Karasek(1985)的demand-control-support模型,从工作需求、工作控制和工作中的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去考察在工作过程中个体所处的中观组织环境和微观个体岗位环境。其中,也有研究者(Tea Lallukka et al.,2010),将工作安排排除在外,认为工作环境仅由物理工作环境和社会心理工作环境两部分构成。在众多这类研究中,对员工客观物理工作环境的研究多与管理心理学的经典霍桑试验所得结果类似,研究人员发现,客观物理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等有影响,但是否显著却结果不一。除此之外,近年来个体员工所处的社会心理工作环境及其影响更多地激起了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研究者们的兴趣。学者们基于Karasek(1985)的demand-control-support模型,集中探讨个体员工的社会心理环境与个体工作感受(如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幸福感等)的关联,并且研究结果显示出员工的社会心理环境现状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幸福感等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

还有一部分学者反向研究员工的工作环境。他们假设,如果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较差,其势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据此,员工个体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就能够反映其工作环境的优劣。工作压力小,其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压力大,其工作环境较差。Lederer W.等(2006)在考察麻醉师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时,就从引起个体工作压力的两个维度——工作任务的质量与常规工作问题来考察麻醉师工作环境的优劣。其中,工作任务的质量,由常规工作要求(包括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常规工作可能(包括时间控制、交流与分享、合作的范围、注意力集中的需要等)组成;常规工作问题则包含时间压力、工作干扰两个内容。另外,Michael Ertel等(2005)在研究自由作家的社会心理工作环境与其健康水平的关联时,也同样从工作压力方面来衡量被试社会心理工作环境的质量。

无论以上哪种划分方式,都不约而同地将工作环境这个概念定位在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objective working conditions)上。这种客观环境可以包含个体工作行为发生时所处的客观物理环境(如高温、粉尘、噪声等),也包含个体的工作岗位所赋予的客观工作环境(如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动工具等)和个体所处的组织环境(如与同事交流、领导支持等),而将个体对客观工作环境的主观感受,也就是主观工作环境(subjective working condtions)排除在外。 k5kjhh6NvtDdcN21IX7G5LeDUsJvs2jQujAs1paGybigNWggVKXANVsJD0y4YzJ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