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可见,汉译时常混淆“ama han-父汗”与“han ama-汗父”的区别,而这一区别对于史学研究意义不容忽视。
清朝开国之君努尔哈齐(1559~1626),明万历十一年(1583)袭祖职被明朝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并归还敕书二十道 ,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升其为都督佥事。万历二十三年(1595)以“保塞有功”被明朝封为龙虎将军。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称汗。天命三年(1618,万历四十六年)以明朝待其不公为名起兵反明。天命十一年(1626,明天启六年)努尔哈齐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正式与明朝分庭抗礼。满族在明朝东北部边塞迅速崛起的同时,其内部社会组织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齐以先祖遗甲十三副、集数十人起兵,自称“淑勒贝勒”。初始,族人对其亦未完全认同,有人曾数次欲谋害于他。然而不久,他便得到了族人的认同且攻取了建州数部。不数年,统一建州、吞并哈达,其势日壮。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蒙古内喀尔喀五部尊其为“淑勒昆都仑汗”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正式受部众推举为“庚寅汗” 。
“汗”本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回纥、蒙古使用过的酋长尊号。自明末哈达部王台称汗以后,“汗”成为女真社会中凌驾于各部显贵之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努尔哈齐称汗后,不仅亲生儿子、养子、女婿称其为“父汗”(ama han);同族异部之人、蒙古贝勒亦有称其为“父汗”者。不久,又出现了“汗父”(han ama)之称,社会意义更为明显。
从字面上看,如果说“父汗”更多的是表达了对汗的敬爱;那么“汗父”更多的则是表达了对汗的敬畏。从时间上看,在“汗”权初立时,人们的观念里还带有浓厚的血亲残余。但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人们的观念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变化甚至在新规颁布之前便已基本完成。
在这种称呼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汗权的急速扩张及其统治理念从“以汗为父”到以法治国且“国家立法,不遗贵戚” ,并身体力行“我若废法,法将何以实行”的具体体现。
满族入关前,内部社会组织结构、观念从家族、部落联盟快速进入政治国家,上述事例或可视为其在语词上的反映之一。民族古文献犹如当今民族调查的田野,系统地调查,细致地整理,特别是对民族语言的准确理解,是获取真实可靠数据的保障。谨以此例与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