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正确地认识中国的民族关系

历史上的民族有的一直在原地延续至今,也有一些民族迁徙异地,各民族之间有密切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深度融合,有的民族融入其他民族之中。

民族史学界对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回族)认为:“主流是什么呢?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之间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 著名史学家翁独健教授认为:“中国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各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这才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经过进一步研究讨论,很多专家认为这些提法阐明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和本质,表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对今后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密切的交往,总在自动地、不断地相互吸收、借鉴、融会,这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当前我们更要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高度,加强国家认同,加强中华民族认同,在保障各民族权益,保障各民族使用自己语言、文字权利的同时,注重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避免人为地在各民族间设置交往障碍,影响民族之间的交流。

我们民族研究工作者要为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为各民族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各民族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发展、繁荣而不懈的努力,起到促进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又指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民族问题、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民族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by7YQ0CV4Ny4NXgFhltspeheFajshFXCySKGp3bmcCarovvvDbqhUQHg3SYrX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