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如何识人:透过现象看本质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两章告诉我们孔子是如何识人的。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知人,是为智者。孔子的知人有其独到之处。第一句是个案,讲孔子评价和考察颜回。孔子说:“我对颜回讲课一整天,颜回没有发出疑问,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好像很愚钝的样子。”如果仅止于此,在孔子看来颜回就是一个愚钝的学生;可是,孔子从颜回的表现中似乎觉察出了别样的隐秘,觉得颜回可能不是当着老师的面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因此,他谨慎地用了“如愚”来表达他的判断。真实的情况到底怎样呢?孔子来了个“微服私访”——“退而省其私”,等颜回退下回家后考察他私下的表现;“省”,察看、检查。结果,孔子知道了颜回“亦足以发”——也能够发挥老师讲课的内容。孔子终于判定——“回也不愚”。

由此看来,孔子对学生是非常关心的,对学生的了解和考察是全面的,不因学生某一情境下的表现和片面的认识而妄下定论。这既体现了孔子识人、评价学生的教育智慧,又体现了他关爱学生的真情。作为教师,有时候容易以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片面地认识、评价学生,从而失去了好的教育时机,甚至伤害了学生。作为教者,对学生定论,尤其是负面的定性,要慎之又慎。孔子的做法,为我们透过表象理解学生、全面认识评价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第二句话是讲孔子普遍的识人方法。孔子是一个善于识人的人,他对人的要求也高,不仅希望人有才干、能做事,还要考察这个人做什么事(“视其所以”),通过什么方式做的,要达到什么目的(“观其所由”),做事后内心安不安(“察其所安”)。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有才干,但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是不可取的;或者,通过不正当途径、投机取巧做成了某件事,也是不可取的;或者,做了坏事后还心安理得,更是不可取的。

看一个人做的事、做事的方式、做事后的心理,可以全面地认识一个人,认识这个人的本质。一个人能做事是现象,做什么事、怎么做事是本质。看到了本质,这个人也就被看清了,便无处隐藏了(“人焉廋哉?”)。“廋”就是隐藏、藏匿的意思。 BmHXWAFAp1PJSgvIy7TIs5ivGurhnXgffWUda+ClenXyYsQ1KkmV4NaY4UnHwOC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