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的人生启示和追求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大概是中国人知晓率最高的一句孔子的话,尤其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引用率特别高。可以想象,这是孔子晚年回顾、总结自己一生时所说的。孔子总结的虽是他个人一生的历程,但却具有一般性、普适性。从孔子总结的人生轨迹中,每个人依稀可以看到、想象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孔子的高明之处。那么,孔子总结的人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路线图呢?

少年立志学习,成就了孔子辉煌的人生。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东西两位先哲可谓“心心相印”。孔子不断审视自己的人生,最后达到“自在”“通达”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的不断审视、进阶,始终伴随着一个行为——“学”。“十有五而志于学”:人生起步于学,学也贯穿于他整个一生。年轻时,学做人做事的本领,学知识、学技能。“三十而立”:因为学到了知识、技能,能在社会上做事,自立于社会。“四十而不惑”: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积累,加上不断反省、学习,使得人生的智慧不断丰富,对很多事很多问题能看明白而不迷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还是因为继续学习、修行,以“下学而上达”,通达了人情世事,上遵自然天命,下容世道人情,心之所愿都不会逾出规矩。

这是一个从事功层面到智慧层面再到精神层面的生命进阶,也是一个从物质到心灵不断提升的人生历程。孔子的人生始于“学”,且终身以之。在那个没有“终身学习”概念的时代,孔子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是个终身学习者、终身进阶者。这种学习改变命运的人生,仍然能给今人以启迪和借鉴。这一章孔子以自己的人生历程,对上一篇的学习哲学做了生动的诠释。

下面,笔者想对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的两处提出自己的想法。对“耳顺”,杨先生说:“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杨先生译为:“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我认为,“耳顺”可以理解为“耳听得进不同意见,心容得下不同思想”。对于“四十而不惑”,杨先生解释为:“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我以为,应该是人生智慧丰富了而不惑,因为知识是无限的,掌握再多的知识也未必能不惑;有时,知识越多,可能困惑也越多。 b8b5nHGaxkXDWvHraqGHerMxewZarpQb3W7ThlKqtshqBE2sucshP7V/7CP3T1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