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妈妈在了解儿童做游戏的原理后,非常努力地跟小明做手工、玩手指操,玩各种能够锻炼其精细动作的游戏。结果快3岁的小明每次出去都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玩。
小明妈妈很苦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育儿中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呢?
其实解决问题就好像挖宝藏。只在一个地方不停地挖土,恨不得挖个几十米,结果只挖到一小块金子。时间就那么多,整片区域的宝藏都被你放弃了。
当你发现其他人挖到了跟你不一样的宝藏的时候,你就开始羡慕、嫉妒、焦虑、后悔。
如果只盯着孩子的一个问题不放,家长可能就会陷入恐慌和焦虑;但如果退后一步,看到儿童全面发展的系统,你就可以在其他方面培养孩子,儿童各领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这里有一个例子想分享给大家。有段时间糖豆脾气很暴躁,一言不合就大叫,起初我和老公各种教育她说:“不可以这样大叫,特别没有礼貌。”结果糖豆说:“我就没有礼貌!”叫的声音更大了,然后大哭起来。
我陷入了困境,但还是仔细分析了一下,可能是最近我和她爸爸比较忙,带她出去玩的次数少了,她有情绪了,又不懂得如何释放。于是,我带她出去滑滑梯、奔跑。没想到效果显著,不到3天,她的情绪就缓和多了。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儿童的发展领域是多方面的,如果在一个方面教育孩子发现用处不大,可以看看在其他方面能做些什么。
这就引出了支撑家庭游戏力系统的另一个地图——儿童各领域发展地图,它是对儿童游戏发展地图的补充。结合这个地图可以查漏补缺,促进儿童全方面发展,不再让孩子受困于某一个具体能力,不再让家长纠结于一点而看不到全局。
在这里我给出概括后的儿童发展领域地图,家长有了这幅图,就有了对孩子全面了解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该地图只是起指引作用,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培养孩子。
由上图可以看到,儿童发展领域可以分为6类: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大运动发展、精细动作发展和语言发展。
其中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是生理基础,在儿童1岁以前,我们也更关注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
认知发展决定了其他领域的发展。认知发展涉及低级认知过程,即感知觉,感觉和知觉是婴儿1岁前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另外,认知发展还涉及高级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和想象力等。
个性发展体现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差异性,包括气质、性格、兴趣、需要、情绪情感等。
社会性发展可以归结为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2个层面。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与体验、自我调节与控制3个方面。自我意识影响着孩子如何了解自己、评价自己、调节自己。社会交往层面最初涉及依恋关系的建立,慢慢发展到人际关系的建立,比如建立友谊。随着孩子长大,社会交往逐渐深入,孩子之间又会存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其发展非常特殊,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这6大领域进一步拆分成了16大能力。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我将促进孩子这16大能力发展的游戏分别放在了两本书里。
具体某个能力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会在各个章节介绍,家长到对应章节查看即可。
了解儿童游戏发展地图和儿童各领域发展地图仅仅是个开始。
请看下面这个场景:
一个20个月大的孩子正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看着什么,他发现了一件大事:蚂蚁搬家的秘密!
焦急的妈妈跑过来拉起孩子就走,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马上就迟到了,快点走!”
结局可想而知,孩子哇哇大哭着被妈妈拽走,妈妈也很抓狂。
妈妈们聚在一起就会开始抱怨,“我们家的孩子最近越来越淘气了。”“你们家还好,我们家孩子总是打人,愁死我了。”“嗨,这都不算什么,我们家孩子啊,最近都不跟我说话了。”
到底是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还是孩子缺少我们的关心?
按理说,每个大人都是从婴儿慢慢长大成人的,应该能理解孩子,可事实是,孩子们没有办法理解大人的那些规矩,大人也没办法理解孩子的那些想法。因为当“孩子国”的孩子慢慢长大,进入“大人国”后,就会忘掉一些“孩子国”的事情。大人和孩子之间时有冲突发生。
我们已经了解了儿童心理学家们精心研究的成果,即儿童游戏发展以及儿童各领域发展的规律,那么,我们该如何用这些知识养育孩子呢?
让我们回到开始那一幕,孩子正在专心地观察蚂蚁,妈妈焦急地拉起孩子就走。
家长要试着去理解孩子,首先确认孩子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一两岁的孩子对蚂蚁搬家感兴趣太正常了,这个年龄是感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对细小事物格外敏感。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时间没有很好的觉察能力,不是很理解迟到是什么意思。
我们再试着从妈妈的角度考虑。妈妈带着孩子出来玩,看到早教课上课的时间到了,自然很焦急,恨不得让孩子立马去上课。
家长与孩子发生了冲突,该如何化解呢?
我也曾经生拉硬拽孩子,发现根本行不通,除了孩子大哭、自己崩溃之外,毫无作用。
后来我就学聪明了,孩子不配合无非是他有自己的需求,他天然的好奇心驱使他想看看蚂蚁们到底在干什么,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
于是我好奇地与孩子一起观察,说:“哎呀,这些蚂蚁要到哪里去啊?”
宝宝意识到我也在观察蚂蚁,并没有排斥,我紧接着说:“妈妈发现有的蚂蚁宝宝跑得很快呢,妈妈猜它是要去上课吧,看起来蚂蚁宝宝要迟到了呢,是不是迟到了就没有小饼干吃了呀?”
宝宝立马说:“我要吃小饼干。”
我接着说:“那我们也像小蚂蚁一样跑起来吧,到了上课的地方就有小饼干吃咯。”宝宝立马跑到我前面去了,我们最终没有迟到。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但这说明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处理问题最好的方式。
总结一下刚才的解决方案,有以下3个要点:
首先,加入孩子的活动,跟孩子建立联结,不要跟孩子站在对立面。
其次,根据平时对孩子的观察,用能吸引孩子的事物来设计一个有趣的方式。
最后,与孩子沟通并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掌握这样一种能力,能够随时随地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化解冲突,提高孩子的能力,并且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接下来的章节会介绍家庭游戏力系统,教家长如何创造性地设计亲子游戏。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家长掌握了游戏力体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跟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在这个信息时代,家长们也很忙碌,亲子时光更显得弥足珍贵。家长学再多的育儿知识,在跟孩子的相处中若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也没有实际价值。游戏是最好的媒介,以做游戏的方式陪伴孩子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是将高深莫测的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最好方式。让我们从“知道”到“做到”,通过游戏走进孩子的世界,跟孩子成为好朋友,轻松地引导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