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儿童游戏发展地图

“我家孩子最近总是对着洋娃娃自言自语。”观察到孩子跟平时有一点不一样,家长就开始紧张、焦虑。

“孩子怎么回事?总是不停地扔东西。”家长一次又一次捡起孩子扔到地上的玩具,感觉快要崩溃了。

“哎,这孩子怎么就喜欢跟我唱反调?我说东他非说西。”面对孩子看似叛逆的行为,家长完全摸不着头脑。

每个家长都希望有一份育儿攻略,最好具体到每个时间点会发生什么,给出详细的解决办法。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世界上应该没有这种东西,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不带说明书。

看到这里,估计你快哭了,别着急,既然儿童的主要工作是做游戏,我们就通过游戏寻找突破口。

儿童心理学家们对游戏做了相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6种分类方式:

目前普遍使用的有2种分类方式,即认知发展分类法和社会性发展分类法。

从认知发展方面分类:

1.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

练习性游戏由简单的、重复的动作组成,是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其基本功能是对儿童刚学会但还没有熟练掌握的动作进行练习。

2.象征性游戏阶段(2~6岁)

儿童扮演一个角色是其象征性游戏时期的主要特征。当你发现孩子开始拿着东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时候,这个阶段就开始了。儿童从2岁左右开始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慢慢过渡到复杂角色的扮演,再到社会性的角色扮演。

3.结构性游戏阶段(2~6岁)

结构性游戏大概是家长们最爱的游戏了。家长让孩子按照一定计划或目的组织物体。这个阶段适合孩子玩的物品有积木、拼图等。

4.规则游戏阶段(6岁以后)

这个阶段,孩子可以玩一些有规则的游戏了,比如打牌、下棋、老鹰捉小鸡等。

从社会性发展方面分类:

1.独自游戏阶段(0~1岁)

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孩子根本不在意其他人,其他人对他来说都是“好玩的东西”。

2.平行游戏阶段(1~2岁)

这个阶段,虽然孩子也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相似的玩具,但他并不真正关注别人,只是偶尔看别人一眼。

3.协同游戏阶段(2~3岁)

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孩子与其他孩子玩相同的游戏时,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比如一起搭积木,可能两个孩子在搭不同的东西,互相也会借用一些积木。

4.合作游戏阶段(3~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才开始学习跟小伙伴合作玩游戏,他们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玩游戏。

以上对游戏的分类还是有点抽象,通过在中科院的学习以及对相关书籍的深入研究,我总结出了儿童玩游戏的金字塔图,如下:

金字塔图最底层的是玩物游戏和动作游戏,这2种游戏是孩子在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玩的游戏。

由于记忆力的增强,在1.5~2岁之间,婴儿能够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将玩具小碗放在嘴边,做出“吃”或“喝”的动作。

儿童2岁左右开始玩象征性游戏、建构游戏和语言游戏,到6岁左右,当儿童能够接受别人事先约定的规则,并且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的时候,才能玩有既定规则的游戏。

下面具体介绍学龄前儿童(0~6岁)涉及的5种游戏。

1.玩物游戏(0~2岁)

儿童玩玩物游戏的发展阶段

儿童玩玩物游戏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区分自己和物体(1~4个月)

(2)玩单一物体(4个月~1岁)

(3)玩多个物体(1岁~2岁)

A.随意关联两个物体(1岁~1.5岁)

儿童能同时玩两个物体,并且将它们关联起来,比如用勺子敲打桌子,但儿童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真正的关系。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拿着勺子使劲敲打你心爱的手机的时候,没错,你的孩子就处于这个阶段。

B.正确关联两个物体(1岁~1.5岁)

儿童能够发现物体之间正确的关系,比如杯子放在茶杯垫上,勺子放在杯子里。

当你有一天发现你的孩子居然能把勺子放在杯子里了,那你的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

C.能对物体进行归类(1.5岁~2岁)

儿童能够把两个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比如把勺子和勺子放在一起,还可以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对物体进行归类。

2.动作游戏(0~6岁)

儿童玩动作游戏可以分为3个阶段:

儿童玩动作游戏的发展阶段

(1)有规律的重复动作(0~1岁)

指婴儿没有目的、重复做的动作,比如踢腿、摇动身体等。

(2)练习性游戏(1~2岁)

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比如“扔与捡的游戏”,所以不要抱怨孩子总是扔东西了。

(3)追逐打闹游戏(2~6岁)

这类游戏一般指幼儿奔跑、跳跃、互相追逐,伴随着大笑或者扮鬼脸的行为。

3.象征性游戏

儿童玩象征性游戏可以分为6个阶段:

儿童玩象征性游戏的发展阶段

(1)假装自己在做一个动作(1~1.5岁)

比如用空勺子模拟吃饭,这个阶段主要是自我扮演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儿给家长带来了非常多的欢乐,他们笨拙又正经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2)假装对其他人、其他物体做一些动作(1.5~2岁)

孩子假装喂妈妈吃饭或者喂玩具娃娃吃饭。

我在这个时期体验到了被女儿喂饭的幸福。

(3)模仿其他人或者物体(1.5~2岁)

孩子会假装自己是汽车,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这个时期孩子特别有趣,我记得有一次糖豆敲我键盘上的键,我问她干什么呢,她说:“我在加班呢。”

(4)对不同对象做同一个假装动作(1.5~2岁)

孩子拿着空瓶子假装自己在喝水,然后用空瓶子假装喂玩具娃娃喝水,把空瓶子放在妈妈嘴边,假装喂妈妈喝水。

在这个阶段,我就是个配角,糖豆演什么,我就配合着演什么,每天吃着空气,喝着空气,我还特别幸福。

(5)按照顺序做一系列假装动作(2~3岁)

孩子开始亲吻玩具娃娃,然后把玩具娃娃放在床上,最后给玩具娃娃盖被子。

当然有的时候,我就是这个“娃娃”,也享受到了小棉袄的贴心服务。尽管有些时候被子蒙在脸上并不是那么舒服,但娃快乐了,我就快乐了。

(6)角色扮演(2~6岁)

A.熟悉情景扮演(2~6岁)

a.模仿社会角色(2~3岁)

比如孩子会模仿司机的一两个典型动作(如转动方向盘)。

糖豆在第一次去医院了解到医生这个角色以后,经常玩假扮医生的游戏,每天给我“打针”。

b.人际关系扮演(3~5岁)

和孩子一起扮演一组角色,比如医生和病人。孩子当医生的时候,你要配合孩子扮演病人。

还可以让医生、护士、病人3个角色同时出现,医生为主要角色,护士协助医生,病人听从医生和护士。

c.多重角色扮演(5~6岁)

比如医生给病人看病,医生同时又是病人的父亲,病人同时是医生的女儿,这就存在“医生-病人”以及“父亲-女儿”的双重关系。

这里面涉及的关系相当复杂,孩子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就说明他开始慢慢理解你了。

B.不熟悉的情景扮演(3~6岁)

想象的或者虚构的角色扮演:这类角色现实中不存在,比如孙悟空、蓝精灵等。这个阶段家长要多给孩子读绘本,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4.建构游戏(1.5~6岁)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儿童玩建构游戏的发展阶段

(1)无意图的建构(1.5~3岁)

儿童在对材料的探索过程中偶然将物体组合成了某种结构的物体。

(2)有一定的建构意图(3~4岁)

从对材料的探索发展到对空间的探索,比如很多孩子会把两块积木竖起来,然后在两块竖起来的积木上横着放一块积木做成桥的形状。

(3)建构意图明显并且具有创造性(4~6岁)

孩子的建构活动更具有计划性,会选择恰当的建构材料,建构形象逼真的物体。

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提供现成的玩具,现在的玩具都做得特别逼真,甚至有专门模仿泥瓦匠工具的玩具。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电子积木,通过组装电子玩具,让孩子学习电路知识。

5.语言游戏(2~6岁)

儿童玩语言游戏的发展阶段

(1)语言练习游戏(2~3岁)的建构意图

比如孩子假装自己是小猫发出“喵喵喵”的声音。另外,在这个阶段,家长特别适合与孩子一起玩手指谣,后面的章节会提供具体的手指谣。

(2)将语言作为游戏对象(3~4岁)

猜谜语、说笑话、念儿歌等,都是很受幼儿欢迎的语言游戏。

(3)更高级的语言游戏(4~6岁)

比如孩子说“手榴弹”,其他人就说“弹手榴”。

到这里,儿童游戏的发展地图就十分清晰了。有了这份地图在手,家庭游戏力就更具体,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表现轻松判断孩子所处的游戏阶段,知道这个阶段应该如何与孩子玩游戏。 95V7Otb4Xg5ovFVEaWKTSzBWy4OtZIK8qxu3FHIdSQNYYZUNqNnVNxPsTa01d7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