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你毕业后,如何继续学习

我跟多数人一样,都是上班族,想学习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我业余爱好是偶尔写点东西,这和大学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很多读者也想借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我现在就分享一下这些方法。

首先,我们讨论第一个问题:看书到底有用没?这事按理说是不用讨论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在怀疑读书有用这回事。这两年,我在写微信公众号、写微博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自媒体大V ,他们的阅读量非常高。前段时间马前卒说,他每年都得浏览几千万字,其他自媒体大V也一样,他们写文章都是依靠大量阅读之后创作出来的。记得有个人说过:“脑子里空空如也,怎么能够想出东西来。”

一个人如果想输出,必须依赖积累,这本来就是常识。

很多人对此就纳闷了,在他们看来,有了搜索引擎,就不需要看书了。其实,即使有了搜索引擎,我们依然需要看书,搜索工具本身是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必然依赖使用工具的人,比如给你套木匠的工具,你能做个柜子出来吗?搜索引擎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证实”你的想法,或者确认一个疑点,如果你对一些问题理解不深刻,根本都不知道该搜索什么。

既然我知道了读书有用,那么怎样才能在工作间隙看一些书呢?

我的方法叫“抢占式”,这是个操作系统的专用词汇,什么意思呢?我早年发现最难的事就是开始做一件事,也就是有点闲工夫了,准备看会儿书的时候,转念一想,要不先玩一局《绝地求生》,玩完了《绝地求生》,又转念一想,要不看几个抖音小视频,跟朋友聊两句。每天都这样把时间耗尽了。总体来说,每一天,都抢不到看书学习的“时间片”。

所以,我每天强制要求自己一定要看两页书,看完两页再干别的,就这样,每天都能抢到看书的“时间片”。当你一旦拿起来书,一切就都有了可能。

以前我买了一套《英国史》,这套书有一千多页。如果这本书每天看两页的话,那得两年才能看完,不过我看了一个月也看了近一小半,所以一个人的潜力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为了克服懒惰的问题,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关键就是每天目标一定要小,跟自己先妥协了。你不要太为难自己,你不为难“他”,“他”才给你干活。是的,你体内住着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人,你得跟“他”多沟通。

为了让自己坚持学习,你要奖励自己。当你持续多长时间搞定一件事之后,你要给自己适当的奖励,比如你每天看两页书的目标坚持了三四十天就奖励一下自己,完全把你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完全不了解你自己。

你做一件事坚持一两百天,习惯了以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脑会给习惯性的动作修“高速公路”。神经学认为,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会改变神经结构,变得更加熟练而且难以改掉。

也就是说,在新形成的神经路径中,消息传播会加快,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就跟刷牙、剃胡子似的,坚持一年后,每天不做这件事就会挺难受。

此外就是学习方法的事。以学习历史为例,很多读者问我,我想了解××历史,该从哪开始?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如果你对看书难以提起兴趣,那么你完全可以从看纪录片开始。比如你想学习英国史,那么就可以先看BBC的纪录片。但不管你是从看书还是从看纪录片开始学习,最关键的是你要先把整体知识框架搭起来,然后再看专题方面的书——英法百年战争、玫瑰战争、英荷战争等方面的书籍,一点一点地填充那个整体知识框架,你的知识就丰富了。

大家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现当代史,总之就是先把整体知识框架建起来。你要了解历次护法运动、北伐、济南惨案、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及历次反围剿、长征等事件的前后顺序,把人物弄清楚,然后再通过专题填充细节。当你接触这个领域时间长了,自然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就会越来越丰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转眼就是五年。你今天选择某一个领域,五年后你可能就是某领域的专家了。

这种学习方法也符合巴菲特的某个说法:一个小小的雪球,从漫长的雪坡上往下滚,越滚越大,加速度、冲击力、规模都呈现出加速度的扩张,只是需要每天不停地往下滚,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一个人如果能够用业余时间多看几遍某本书,把它吃透,就会非常有裨益。比如前几天我跟一个知乎大V沟通,他去买了一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之后用一年的时间看了两遍。当他看完这套书以后,就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现在下笔如有神。金庸也是看了几遍《资治通鉴》,他说看完之后对人性都有了深刻理解。

你不必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一年要看五十本书,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吃透两三本经典的书就非常不错了。

很多人想掌握写作的技巧,可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完什么东西之后就随手写点心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你会发现越写越利索,而且对思维的训练也非常厉害,能够让知识条理化,让大脑清晰化。而且随着时间的叠加,效果会越来越明显。你做一件事,做一周没什么用,做两个月也没什么用,但是如果你能持续五年,绝对能折腾出点名堂。

之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写东西没感觉,一方面是写得少,大脑没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当你每天看两页书之后就写几十字通过微博发布,时间长了自会有奇效。我当初就是在微博写读书笔记,到现在竟然有了几十万粉丝;另一方面是大脑储存得太少,需要大量的阅读来解决。

很多人总是问,我看完书就忘怎么办?这个可以分成两个问题来看待:

一、一个人刚看了某些书就忘了是正常的,尤其是刚接触某个领域,全是新名词,不忘才是奇怪的事。但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依赖“冗余”,也就是说你知道了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之后,这辈子你都会写茴香豆了。你从一百个角度见过大象,你就能认得出大象的骨头,但是你对一只鳄龟只是惊鸿一瞥,你脑子里可能完全想不出来这东西有什么特点。对信息的认知和记忆也是这样,当你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对一件事的描述之后,这件事就彻底固化在你脑子里了,想出错都难。

二、那些写专业文章的人也都是记住哪个知识点在哪本书,他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他写作需要的时候,知道该去哪本书查而已。

再说下关于英语学习的心得。在这个方面我还是比较有心得的,我长期承担我们公司对海外业务的JAVA培训,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度,如印度、俄罗斯等。我写文章的时候,偶尔会采用一些英文材料,所以我的英语水平还算可以。很多读者询问,怎样快速获得学习英语的技能点。

我在很多文章里讲过,学英语最主要的就是记单词,而且不能是记四六级单词的量,要记住一万五千个左右的单词。当你背下来一万五千个单词之后,你基本上就能看懂美剧,也能看懂英语材料了。

我一个很厉害的师兄说:“学英语,除了单词,其他的技巧都是奇技淫巧。”早年我听到这句话觉得非常极端,但是这些年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了。我把这种理念分享给不少人,坚持下来的人都反馈效果很好。

怎么背英语单词呢?就是机械地背,把每个单词都抄三十遍,非常机械,再过几天再抄几遍,非常耗时间,不过拿时间换空间,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基本上一辈子都忘不了。不过这个过程非常乏味,背英语单词不大需要脑子,需要持续刺激。

千万不要对英语环境着迷,我认识很多在美国待了很多年的人英语也一般,主要是因为记住的单词量一直没上去。

现实生活中,你很少能看到认识一句话中的每个字,但是连起来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的人,英语也一样。考研的时候难免有“长难句”的出现,但是现实生活中基本上不需要这种句子。

至于口语,我的理解是放下面子就可以了。我在国外待过很久,发现很多地方的美国人英语其实说得一塌糊涂。日本人和印度人英语发音比中国人都差劲,但是他们非常敢说,尤其是印度人,操着一口咖喱味的英语跟谁都能唠。只要你掌握了基础英语,当你开口的时候,国外的人基本都能听懂你在说什么。至于口音这玩意儿,没必要克服,东亚人基本上这辈子都克服不了。 I4AeKa7UCOI3ArDGXKInEYPLwaKoeFK7wtXG5pCn7P/mQy8xUVQh/fssRFOW1v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