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每天至少逍遥—次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逍遥游》)

所谓逍遥,不是四处乱潇洒,而是让心灵进入到一种自由和快乐的状态中去,忘记那些难以忘记的烦恼。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时时觉得自己始终是轻松和坦然的。

逍遥人生的生命风格,首先是对人身心劳苦的一种解脱、一种处世风格上的拨正,从人生的本来意义上,使人回到贵真全性的真人品格上来。

如此,庄子本人是否就是榜样呢?

楚威王曾派人请他出山,说:“大王愿拿我们国家的事麻烦您。”庄子却对来人说,我听说楚地有一只神龟,死后被箱子盛着,用手巾包着,供在高堂之上。这神龟是愿死后留下骨头被烧香供拜,还是宁愿自在地活着呢?答案无疑是后者。(《秋水》)

还有,某人得到了宋王奖的车,又得到秦王奖的车,这人便在庄子面前夸耀:我这人受穷的能力不行,但让诸侯王奖赏我百十辆车马,却是我能做到的。庄子却说:秦王让人给他舔痔疮,舔下下可得五辆车,舔的位置越低下,得车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痔疮么!(《列御寇》)

这样看庄子不是太没责任感,又太刻薄了么?然而对那些没有正常人格、整日只知投机钻营的人,这种不负责任与刻薄,或者说处世的逍遥,不正是人性正常表现,同时也是对一种纯洁正直的社会风尚的形成的一种极富责任感的努力么!

然而逍遥人生,更重要的是要把人们从心造的笼子里解救出来。庄子不慕富贵、不建功名,但果真如他自己所言那样无为吗?不!果真无为,那就没有《庄子》一书传世,也就没有庄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后来的影响。所以,庄子的无为只在说明,功名富贵的笼子可以抛弃,庄子的逍遥,只在确认人本身的价值。

是的,人生在世,生存尚且不易,生存之外又要背上人际关系、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等重负,人为什么不想想,在当初在一声赤子坠地的啼哭里,大家不都是一样的人么。往后,为什么不能真诚相见、开颜谈笑、逍遥一下呢?

庄子的逍遥人生的风格,价值也应该在生命的根本点上。

逍遥游好比有钱人的旅游,底气十足,可以尽性。人生来即富足,后因世事变迁而失去。人抓住变迁,顺风而起就可以更加富足,重返自由。逍遥游就是重返自由,好比鲲化为鹏飞起来。

逍遥游好比有钱人的旅游,底气十足,不会半途而返。

人都是爱玩的,特别喜欢游山玩水。雅人谓之浪游山水,其实就是游山玩水。那么,雅人,或者说有学问、有思想的人浪游在山水中有没有意思呢?有意思。

比如晋朝的王羲之浪游东南山水,参悟书法;唐朝的玄奘浪游西域,万里取经;明朝的徐霞客浪游天下,半是科学考察,半是玩耍。

以上雅人种种:王羲之、玄奘、徐霞客都因为不同的目的去游山玩水,有没有意思呢?有意思。凡此几种人,不游不快。

我们必须承认有钱人比雅人活得滋润!

必须承认有钱人的游玩可以比雅人更尽兴!

因为有了钱就可以准备充足,有各种交通工具代步,有各种人侍候,险处有人开路,美处让我独享,有美金随时取用,可以洗温泉,可以在帐蓬里看日出,没有苦,只有乐,这才叫旅游,何必一定要受尽万难,才能见真山真水?

只要是真人,就可以见真山真水!

庄子自从写了《逍遥游》后,“逍遥游”一词成了常用语,很多人动不动就说自己逍遥快活,其实是意淫。读书人在书斋里走神,做白日梦,哎呀呀,以为爽呆了,马上提笔写一篇记梦的诗文,其实太可怜了。正好比曹植得不到甄妃,就写了一篇《洛神赋》,写得那么美,有什么用?

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逍遥游首先不是常人理解的神游。神游一词好听,说白了就是走神,做白日梦,毫无意义。我曾学佛,并且正在学道,对种种静坐功夫不陌生,其实那时出现的种种美好感受都是幻觉而已,而已。

正如耶稣的“复活”不是抽象意义的精神复活,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复活;庄子说的“逍遥游”绝不是坐在那出神,而是实实在在地让身体享受到了旅游的快感。

正如庄子所形容的“无所欲兮无所求,泛若不系之舟”。

玩的境界有三种:

一为玩自己。

二为玩别人。

三为玩整个世界。

当然这不是玩弄,而是玩耍。

人生贵嬉戏,婴儿之所以最快乐,即在于她有一颗嬉戏的心。动物也比人快乐,也在于它有一颗嬉戏的心。

到了第三层境界,人把事情玩大了,但玩得不过火、不走火,因此很痛快。与众人共商,与天地共狂,但又绝无伤害,这种玩是真正的玩。

逍遥游不是浪游。浪游太苦,并不逍遥。

逍遥游不是神游,不是出神,不是梦游。

逍遥游是旅游,准确地说,逍遥游是有钱人的旅游。有了钱才好玩。

好了,我们终于明白逍遥游的意思了,我们终于理解庄子的原义了,我们终于撕下自己的虚伪面孔了,多爽!

逍遥人生,或许这是一个过分诗意化了的命题,于人生也许太不负责任了。因为,人要活着,要获得衣食住行的条件,本身就不容易,更不要说做一番有益于世人的事业,逍遥谈何容易。踏踏实实,兢兢业业,隐忍辱负重,不说比逍遥好得多,至少实在得多。于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人们也便循循相因地习惯了隐忍辱负重的生存事实与生存风格。不过,人们又似乎清醒地不满这种生存情景,在隐忍的另一方面,常常对二三挚友知心,促膝长叹,借酒发泄,这似乎又是人生司空见惯的一幕情景。何况还有贪婪者为着非分的占有欲又经受着另一种心灵煎熬呢? 0baITZzmWn1Cn/2Cq2kbWsLw39y0FFalCF1WtDQYvhJeL9wwVNKyNQLSGDxzje9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