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不用一种眼光看问题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昔在、今在与将在,就可以借一切的妙用实现自我。

《庄子》上讲了一个《大葫芦》的故事:

魏王送惠子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惠子把它种在地里,长出容量为五石的大葫芦,用来盛水坚硬程度不够,锯开作瓢又没有容下它的水缸,惠子认为大而无用,就把葫芦砸碎了。

庄子对惠子说:“这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世世代代以漂洗为业的人,制造了一种不龟裂手的药物,有个客人愿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这个宋人视这药物用处不大而卖给客人,客人拿了药方游说吴王,率兵与越国作战,因有这药而大败越国,这个客人得以封侯。这个客人便懂得事物的大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何不把它作为轻舟而浮游于江湖,可见你心如茅塞还未开通。”

庄子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

越是无用之物,越可以大用。因为大用之物都会以无用的面貌示人,它不符合规范,别成一格,需要明眼人识之。

在高明的画家看来,败墙枯木,都可以入画。

在高明的琴家看来,流水风声,都可以谱成曲。

在高明的诗人看来,街头争吵,房中大闹,都饱含浓浓诗意,可以入诗。等等。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觉得某物无用,这是因为那时我们没进人物我合一的境界,物是物,我是我,毫不相干,因此不能理解此物的用处、妙处,更不知道此物大有来头。

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昔在、今在与将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借一切之用实现自我。

《圣经》里的魔鬼撒旦是个大坏蛋,但它也有用,因为它可以试出一个人信的程度、爱的真伪。比如《马太福音》讲,撒旦试探耶稣,趁他饿了,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不吃它这一套,拒绝点石成食。

撒旦又试探耶稣,带耶稣到圣殿顶上,说:“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跳下去,因为神会托着你。”

耶稣又不吃它这一套,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撒旦又把耶稣带到一座最高的山,将山下一切繁华指给他看,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赐给你。”

耶稣怒了,说:“撒旦退去吧!”

在这里,耶稣因为撒旦的三次试探而坚定了信心。

在这里,魔鬼是有用的,而且用处巨大。

由此相推,世上一切试探、磨难、忧患、痛苦都是有用的,因为它助我成长。

老子说:“贵大患若身”。意思是大患难、大忧患是宝贵的,我要珍惜它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家、儒家,基督教都向我们明示了一切皆有用处,旨在最后指出:我们自身当然也是有用的。

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我们成为厌世者与自厌者的可能。

一般人误以为老庄消极厌世,其实大谬不然。

老子是个积极用世的思想家,指导人们以内心的柔克外面世界的刚,保全自身,并因无为而获大为,因无功而成大功。

庄子则为我们指出了人们重获自由的现实途径,那就是如鲲化为鹏般的逍遥游。

圣人爱世人,所以要用种种圣贤书来启迪我们,心之所至,用之所至,怎么能说是无意义的、无用的呢?

按《圣经》的说法,人是神的奴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做好奴仆的事工,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敬畏、爱己爱人来荣耀我们创新的神,从而创新自我,优先取得进入天堂的绿卡,可以成为乐土的永住民。

庄子说:“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无用就是自用,那是杜绝一切杂念,专注自我的高级修炼形态,必有大用。

《易经》开篇就说:“潜龙勿用”,意思是龙要飞腾,就不能见风就起,必须有所待,要稍安勿躁,他日才能真飞。

总述本章要旨:一切都有用处,都可以助我修炼。当我本身无用于世时,就是即将大用于天道时,要积极善待自身。

庄子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就是这个意思。

眼光不只是用来看脚下的路的,还要看身边的路;同样,眼光不能死盯一人的某一处,而要观察一人的多处,或者是几人的共同处。这才叫看问题的高手!

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

人不必对一切都望而生畏,裹足不前;然而,大潮来时,大风起处,必须三思而后行。为了虚荣,平常人丢一点面子,受一点小羞辱,无伤元气,尚须痛惜。豪杰英雄,不谙世情,草率行事,往锋头上碰,未免遗憾终生。

庄子说:喜欢管理国家大事,随意变更常规常态,用以钓取功名,称作贪得无厌;自恃聪明专行独断,侵害他人刚愎自用,称作利欲薰心。

《增广贤文》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里将首句改动二字,就成为“说人之口不可有”。何谓“说人之口”,就是指喜欢在背后议论人,尤其是在外人面前提起相互熟悉的朋友时,总要带上一些贬义之词,不这样似乎显不出自己的高人一筹。

“说人”自然与“害人”完全不同。因为有的是习惯成自然,出口好说人,并非有意要伤人或暗藏害人之心;有的甚至是好心说坏话,好像用难听的话语才能最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爱心一样,又恰如很多人用国骂作为每句话的开头语或口头禅。

说者虽无意,听者却有心。试想想,如果你与朋友见面聊天,对方在你面前不断地贬低指责其他人,或说别人的坏话,尤其是指名道姓地涉及相互熟悉的第三方人士,或者你不熟悉而却是“说人”者自己的好朋友,你的心里难免会冒出这样的问题:他会在你的面前如此说自己的朋友,难道他不会在别人面前也这样说我吗?其实,好说别人,随意贬低自己的朋友,是无形中也在贬低自己,因为被“说”的人是你的朋友,既然你的朋友如此,那你自己又能是什么样的呢?

常言道:谁人背后不说人,这种坏习惯已经被人视为寻常事,说明恶习已经成为人性深处难以规避的劣根性。越是如此,作为现代人越要多加注意,时时提醒自己是否无意中染上此恶习。

人们总想表现自己,使人家知道自己、看重自己。成绩差的小学生,被老师叫去拿一把扫帚,搬一个板凳,便高兴得活蹦乱跳,荣耀得眉飞色舞。在码头上干了几十年的码头工,某日麻着胆子与一位副科长握了一次手,便觉得光彩得不得了,似乎一辈子也算露了一回脸,见了大人物。

这类表现不算什么,也绝算不了露脸。如果人们有智慧、有才能和有热情,想出人头地,想在万万千千之中露露脸、风光风光,那可就要千万注意时机,不要忘了自己的平安。

俗话中劝人慎重表现自己的话语意味深长——

出头椽子先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枪打出头鸟。 APb4RL6h02n1rQKjsDg/HNf/6tK588kvl8F08N3/wexZr0l/ebdMBBlxTl2Rlqz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